◆ Welcome to 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
歡迎蒞臨人文社會學院
賀!本院23位教師獲得科技部108學年度研究計畫補助,成長30%
108學年度本院計有23位教師獲得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核定補助,較去年成長30%,恭喜老師們學術研究持續精進,本院與有榮焉!
系別 |
姓名 |
職稱 |
計畫名稱 |
中文系 |
侯淑娟 |
教授 |
《萬壑清音》淨腳行當之研究 |
中文系 |
鹿憶鹿 |
教授 |
台灣所藏《山海經》版本研究 |
中文系 |
連文萍 |
教授 |
題畫與政治──明代翰林文臣題畫活動與詩作研究 |
中文系 |
陳逸文 |
助理教授 |
天理參考館所藏甲骨之整理與研究 |
中文系 |
賴信宏 |
助理教授 |
明代四字題詩文小說源生、影響之考察 ──以周禮《湖海奇聞》為中心 |
歷史系 |
林慈淑 |
教授 |
歷史教育的轉向?「歷史素養」觀點及其意義之研究 |
歷史系 |
劉龍心 |
副教授 |
地質知識與近代中國空間觀念的形塑( II ) |
歷史系 |
盧令北 |
副教授 |
由美國國會辯論分析「1850年協議」與內戰前南方州權論的發展 |
哲學系 |
米建國 |
教授 |
記憶與忘記:一個知識論的探究 |
哲學系 |
蕭銘源 |
助理教授 |
內在遮蓋者與傾向歸屬 |
哲學系 |
沈享民 |
教授 |
王陽明哲學之「心」、「意」、「知」、「物」貫釋 |
政治系 |
黃秀端 |
教授 |
國會監督與影響國會議員表現的因素 |
政治系 |
湯智貿 |
助理教授 |
美中競爭下的東亞國家避險策略的形成與發展:一個國內-國際層次因素的整合分析 |
政治系 |
左宜恩 |
助理教授 |
台灣重大災害防救之個案分析:2014-2016 |
社會系 |
陳伯偉 |
副教授 |
親職「資/失」格:障礙父母、教養能力與非典家庭的照顧倫理 |
社會系 |
周怡君 |
教授 |
不同福利體制下身心障礙者照顧政策與長期照顧政策的聚與離:歐洲與東亞的比較分析 |
社會系 |
石計生 |
教授 |
道家身體與社會理論的對話:一個道家行動類型初探 |
社會系 |
葉崇揚 |
助理教授 |
從消極保障到積極促進的微觀基礎:東亞福利國家的比較分析 |
社工系 |
莊秀美 |
教授 |
台灣與日本的社會工作師獨立展業的環境條件與體系建構之比較研究:社區整體照顧體系建構下 |
社工系 |
鍾道詮 |
副教授 |
社會倡議與公民投票宣傳:以2018年愛家公投與挺同公投案為例 |
社工系 |
林佩瑾 |
助理教授 |
臺灣社會團體工作實務與專業發展研究 |
師培中心 |
李逢堅 |
副教授 |
促進高中生達成12年國教素養目標的教師鷹架方法之研究:公民與社會課堂對話分析 |
人權學程 |
林沛君 |
助理教授 |
兒少參與公共事務之理論與實務-以兒少諮詢代表為例 |
跨域學習★提昇就業競爭力~~人文社會學院第二專長
為增進學子多元學習,培養第二專長,人文社會學院所屬各學系、各學程,提出10個跨領域的第二專長。
開課學系包括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政治系、社會系、社工系、音樂系、以及非營利組織管理學程。
歡迎同學加入跨域學習行列,掌握先機,提昇就業競爭力!
人文社會學院第二專長影片介紹 歡迎瀏覽
※本院開設之第二專長包括:
■資訊科技與人文社會
■當代中國研究
■古代經典與人文
■台灣社會與文化研究
■博雅與通變
■推理
■領導與決策
■趨勢分析
■社區發展與公共治理
■音樂跨域學習
東吳大學是由基督教之前監理公會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創辦,其前身實由蘇州博習書院、上海中西書院、蘇州宮巷書院所組成。1901年稱中央大學並設文理二科,1927年文理二科改為文理學院,聘潘慎明為院長。1929年東吳大學核準立案,設文理、法學院。1937年抗戰開始,文理學院、法學院移至上海公共租界慕爾堂上課。同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據上海公共租界,文理學院因此停止上課。1945年抗戰勝利,1946年文理學院在蘇州恢復上課。1949年神州變色,1951年東吳旅臺同學會鑒於臺省大專院校無多,失學青年日增,倡議在臺復校,乃先設東吳補習所,暫借臺北市漢口街一段十五號樓房一座為校舍,並聘 邱漢平 博士為校長。1954年夏,教育部以東吳補習學校三年來辦理頗著成績,乃於七月二十九日核准東吳大學復校,並令先行恢復法學院,1956年增設中國文學系,以做為將來恢復文理學院之準備,同時在士林外雙溪覓置土地十五甲為校興建校舍。1968年成立文、商兩學院,並恢復「東吳大學」原名。1969年教育部核准恢復完全大學建制,為「私立東吳大學」,設文理、法、商三學院。1970年另成立理學院,文理學院改稱文學院。本院計有專任教師109名(含講座教授、客座教授),兼任教師255名。(107.01.17統計資料)
本院於2006年10月起正式更名為「人文社會學院」,2016年8月1日起由政治學系黃秀端教授接任學院院長。目前包括中國文學系(含碩士班、博士班)、歷史學系(含碩士班)、哲學系(含碩士班)、政治學系(含碩士班、博士班)、社會學系(含碩士班)、社會工作學系(含碩士班)、音樂學系(含碩士班)、師資培育中心,以及人權學程(含碩士學位學程)、創意人文學程、非營利組織管理學程等共十一個教學單位,並有GIS地理資訊、中國研究室、東亞研究中心、以及中華文明現代化研究與創意中心等四個學術研究單位。本院計有專任教師109名(含講座教授、客座教授),兼任教師255名,為東吳大學教學單位與教師人數最多的學院。
人文社會學院教育理念在於「提升人文素養、落實社會關懷」。本院教學與研究的共同特色為:
一、促進健全人格教育,結合全院師生,在自由學風下,成為具人文素養之社群。
二、共同就「人與社會」此一與現代文明生活有密切關聯而不可分割之課題,進行研究與交流。
三、重視科技整合,建立並運用教學資源平台,以跨領域合作方式進行各種教學與研究活動。
展望未來,將全力辦好大學部的各項教學活動,並致力發展碩、博士班,建立完整之教學體系。同時,繼續發展跨領域學程,並建置教學支援平台,拓展國內外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以培養國家社會發展所需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