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徽
人文社會學院院徽介紹
 

外型為一個抽象的「人文」形狀,代表以人文為本;而此抽象的人文形狀主要由內外兩顆心結合而成,代表人蘊含著一顆熱烈的心並顯現於外,此愛心同時代表著對社會的用心,表現出人文素養是可以由內到外不斷提升,進而對社會有所貢獻。整個圖像即象徵著本院的教育理念:「提升人文素養,落實社會關懷」 

教育目標

提升人文素養,落實社會關懷

基本素養

德、智、體、群、美

核心能力

人文涵養、獨立思考、關懷社會、服務人群

 本院教育目標在提升人文素養落實社會關懷,使學生具備之核心能力包含:人文涵養獨立思考關懷社會服務人群

 本院的教學、研究、服務、輔導的特色如下:

1.人文社會學院是由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音樂學系、師資培育中心、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本院就「人文、社會與藝術」此一與現代文明生活密切關聯而不可分割之課題,在充份尊重各教學單位個別發展之前提下,予以統整和規劃。本院之教學理念在深植人文素養、闡揚科學精神、促進藝術薰陶,以期培養具備知識、常識、見識、膽識及賞識,且富有創意及執行能力的高素質社會中堅人才;並戮力配合學校發展,朝一流教學型大學之目標邁進。

2.本學院除上述9個教學單位外,尚設有四個跨領域學程(人權學程、創意人文學程,非營利組織管理學程、以及東亞人文社會全英語學程) 與五個學術研究單位(包括GIS中心、中國研究室、東亞研究中心、中華文明現代化研究與創意中心、以及人工智慧應用研究中心,分別對中國研究、數位人文地理資訊、東亞政經社會文化議題、中華文化學術與研究推廣之關注,以及人工智慧在人文與社科領域之應用發展,企圖奉獻最大心力)。

3.本學院教學單位,涵蓋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及表演藝術學科三個領域。為更符合此現況,已於民國95年10月由「文學院」正式更名為「人文社會學院」,在全院各學系互動、相互支援以建構一有機之結合體外,更可以促進、深化各領域自身之蓬勃發展。

4.在教學方面,為培育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宇宙人生等等課題之能力,本院特別重視「邏輯」、「哲學概論」及「人群服務」等課程。為進一步在教學方面配合時代潮流與社會趨勢,將適時調整相關課程及創新教學模式;並擬延攬國、內外一流師資,鼓勵網路教學、協同教學,藉以提升及加強教學方面之果效。

5.在研究方面,積極鼓勵院內教師參與跨領域之研究計畫(含教學方面之研究計畫),進行學科交流與學術整合;並組成研究團隊,申請執行跨領域、跨學科之研究計畫,藉以激發全院同仁之研發能量。在強化與改善學院功能的願景下,厚植各學門及跨學門之研究績效,對具備特色之學術領域,特別予以重點支持。此外,並促請資深且研究傑出之教師協助資淺或新進教師,組成教學與研究團隊,期在專業上共同成長。

6.在教學與研究兼顧的活動方面,每年定期舉辦人文社會學院系際學術研討會,並擴大院內人文、社會與表演藝術學科間之交流,藉以提升研究能量。同時鼓勵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國外名校進行交換教授之計畫,並參酌該等名校之課程設計,藉以改進及提升本院教學與研究方面之品質。

7.在學生輔導方面,本院為落實與強化導師制度,促請教師努力扮演功能導師之角色,並充份利用與發揮網路資訊,積極建立學系、學院之支持性輔導體系。同時,每年與本校心理諮商中心合辦全院導師研習會,提供一個全院導師之交流管道,強化導師輔導學生知能。此外,從旁協助學生舉辦交流活動/研討會,藉以促進師生間之互動。

8.本院秉持大學之社會責任與服務角色,落實學習群組與夥伴關係之建立,為本院教師搭建發揮其專長之各類型展演平台,並爭取與社會各層級機構之合作,讓教師積極投入社區、社群、校外教研機構及服務機關之活動,將教師之教研專長回饋社會及服務社會。此外,強化回流教育、加強校友聯繫及研議擴辦推廣教育,亦係本院未來擬積極發展之重點。
 

學院通訊:
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七十號第二教研大樓10樓D1006室
TEL:886-2-28819471 分機6102-4
FAX:886-2-28837110
E-MAIL:artsoc@scu.edu.tw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