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出身,不平凡的人生-黃石城學長

黃石城學長 

東吳大學法律系47級畢業 

東吳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 

經歷: 

律師、兩任彰化縣縣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秘書長、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會長、文化總會副會長、行政院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傳統基金會董事長。 

 

刻苦耐勞勤奮向學 

 

石城學長出身彰化鄉下務農家庭,小學一到四年級接受日式教育。直迄民國34年臺灣光復才開始接受中文教育。學長幼時即協助家務,有關種稻、除草、收割、種豆、種菜、養豬、養雞、養鴨及養羊等各項農家事務,都能駕輕就熟。他在如此艱困的成長歷練之下,自然而然地養成刻苦耐勞的精神。 

學長當時考量家境務農,於是選擇就讀農業職業學校,學校課程多以種稻技術、土壤、植物病蟲害、品種改良及園藝等實用課程為主,而較少英數等基礎科目。因此,學長靠著補習與自修的努力之下,令人刮目相看地考取東吳大學法律系。 

 

優良校風人才輩出 

 

學長回想當年在東吳求學的時光,學校位於臺北市漢口街和博愛路一帶,校舍一樓都是商店,二樓以上是上課的教室。因此較沒有學生活動空間,以至於根本沒有什麼社團活動。但是當時,學生讀書風氣濃厚,校園蘊育一股努力求知上進的學風,所以日後畢業校友有許多成為律師及政界人才,在社會與政府部門占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學長特別提到當年母校的師資陣容,在全國首屈一指,老師諄諄教誨之情誼,至今難忘。學長記得劉老師開授「理則學」課程,使他感到非常有興趣,考試都得到滿分的好成績。另外當時聘請臺灣大學法學院薩孟武院長親授「政治學」,薩老師上課非常靈活生動,提供嶄新的觀念,但評分非常嚴格,而學長總能獲得亮眼的成績。這門政治學對學長日後的政治生涯,開啟深遠的影響。 

 

無為而治的政治生涯 

 

學長於母校法律系畢業後,執業一陣子律師工作,然而體悟到律師必須面對正義與金錢兩者的衝突,遂放棄初衷,轉而開設一家貿易公司,行銷遍及歐美中東等國,可見學長不僅具備法律專才,在貿易行銷方面,也有獨具慧眼的經營理念。 

學長將經商有成的盈收,大部分投入公益慈善工作。當時以33歲的青年就擔任彰化同鄉會會長以及許多社團的負責人,學長於民國70年以無黨籍身分當選彰化縣縣長,開始了漫長的政治生涯。民國79年學長由縣長之位受拔擢進入行政院內閣,擔任政務委員。 

 

學長提出以下重要的觀點與大家分享 

  1. 保持客觀中立,落實公平正義。 

  1. 以典範的領導,代替權力的領導。 

  1. 價值(是非)觀與價格(利害)觀。 

  1. 敗根之樹與敗根之國。 

 

學長認為從政三十年最大的理想,就是老子無為而治的世界,也就是「為之於未有」與「治之於未亂」。可見學長不是一個追逐名利的政治人物,更多的是流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 

 

【參考資料】東吳大學傑出校友文集 東吳菁英(一)  平凡的出身,不平凡的人生-黃石城學長的從政之路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