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捷語夏令營獎學金」交換生的分享

 

楊小萱(104學年度 獲取捷克政府捷語夏令營獎學金): 

        布爾諾(Brno)是捷克第二大城,馬薩里克大學(Masaryk University)是在Brno的學校。對我而言第一次踏上歐洲土地,第一次在異國生活一個月,第一次與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共同享受學習、交流的樂趣,從腳步感受城市,靠近遺跡與展覽,進入捷克家庭等,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當我來到波西米亞平原,耳熟能詳的一個地理名詞,擁有強烈民族性及獨立文化背景的捷克,捷克以童話般的美麗風光、優雅的古蹟建築,和神秘的古典氣質,觀光產業聞名世界。對我而言,捷克的歷史,帶領出現代捷克的種種風情,除了自然美景與特別的建築風格、卡夫卡負有存在主義精神的文學作品、藝術家慕夏的美術天份、史麥塔納的音樂等等人文風景,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另外,隨處可見的雕塑代表捷克的宗教或是政治聖人,可見捷克悠久的歷史,是經過多少先人的努力才得有今日風貌,強烈的民族性使得後人對先人的尊敬也顯而易見。捷克的美,不只在於風景、建築,而是其歷史意義與民族性的背景,順道一提,卡夫卡的文學在現今的布拉格已經趨向商業化,紀念品小店隨處可見其蹤影,不過真正的存在主義、與人疏離的隱藏涵意,似乎只在書本中才能清晰可見。這個國家不疾不徐,於是時間好像停留在中古世紀的光年裡,漫步在街頭,嘗試在擔憂的心裡,解放那些雜緒,欣賞這樣慢的美、等待的藝術和「the Czech Way」。

        這一個月的夏季學校生活,彷彿能夠打開自己的另一扇窗,從這扇窗看出去,不同於自己原先的視野所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認識新的事務,透過這扇窗,使用新的語言,在不熟悉的異鄉,有更多機會可以了解當地的教育理念、地理景觀、歷史背景、生活態度、文化習俗、人際互動模式等等。對我而言,這一趟如夢境般的夏季學校計畫,帶給我的遠比自己想像的多。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與不同國家的人留下的回憶,每每與新朋友對話時,問道「典型你們國家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這一個問題總是帶來意外的答案。像是西班牙男孩說他們很喜歡舞會派對,一周大約會有一次這樣的聚會;剛完成兩年兵役的以色列女孩,對軍中生活抱有很大的肯定與成長的意義;還有年紀大我一輪的中國東北姐姐,因為不滿工作環境中總得阿諛奉承的文化,毅然辭職隻身前往捷克,以教授中文定居為生;還有終生學習的活生生例子,來稀之年的日本奶奶因為興趣與交朋友而來學習捷克語;在宿舍的廚房裡,最常看見有趣的文化交流實例,像是收到來自臺灣的筷子,開心地說這是他在夏季學校最好禮物的白俄羅斯人,在歐洲可以見到的筷子幾乎為木製;另外,喜愛亞洲文化的斯洛維尼亞姐姐相當樂於聽我分享臺灣生活、聊各自國家的事情;熱情的墨西哥女孩特地在我要離開那天,一早敲來房門道別,送我去搭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捷克朋友一家人熱情招待的午餐、見面擁抱與臉頰親吻的打招呼,與臺灣迥然不同的用餐模式,食物與家人之間的象徵意義非凡,捷克人在周末往往留在家中用餐,享受團聚的感覺。

         許多時候我喜歡靜靜的坐著,觀察觀光人潮望著擠在著名景點、高舉手機、相機的人們,看著他們擺出各式姿勢、拍照的樣子,再按下我手中的快門,成為我的紀念風景照片。一邊想著,他們為什麼來到這裡觀光呢?他們是一家人嗎?他們也喜歡這裡嗎?最美的,還是人們呀!觀察異地特別的現象也是我收穫很大的地方,這裡的人們相當注重休閒與自我的時間,生活步調很慢卻有規律。人文超越國界和語言,心靈的豐盛在於分享的快樂,天地之間,人在其中,如今,如夢境般的捷克學習生活的老師與朋友們,我們看著同片天,千里共嬋娟。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