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組 第一名
  • 適用身份:林增鑫〈夕陽故鄉〉
  • 最後修訂日期:
你像夢中的 親娘 一襲飄逸泛白的 對襟衣 古遠梳成的髮髻 以溫柔、多皺的 笑臉迎我 恨不得呀!恨不得 立刻奔向 妳的懷抱 稚子一般撫吸著 妳的乳房 感受妳那永遠散發的體香 啊!夕陽故鄉! 故鄉,是條年近殘暮的蒼老蛟龍,斑剝的飛言是她的鱗爪,梳齒的古門是她的口舌,似在無言地訴說一個很久以前的故事。故鄉,是一首古遠的詩,一首絕句,寧靜是她的韻腳,淳樸是她的仄平,雖然無從讀懂她的古典,但是對她的親切感一如往昔。 近幾年來,工商業得飛黃騰達,把全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提昇了一級,在物質生活飽滿舒適,不虞匱乏之後,人們對精神生活格調的邀邱似乎也愈來愈是講究,尤其對於藝術、風土、古蹟等方面更是給予前所未有的關注,一個幾被遺忘的小鎮,就在這種近乎一窩蜂的「民俗熱」中,再度被人們所熟悉。如果你對近年來的民俗風土活動不陌生的話,你一定知道我故鄉的名字,她就叫-鹿港。鹿港位於彰化縣西海岸,從彰化市搭乘客運車約需廿五分鐘便可到達。從台北市搭乘中興客運更僅需時三小時不到。 一個有特色的地方必有她的一段過往,談起故鄉的歷史,雖然滄海桑田,人事變幻,但撫景興懷,眺望汪洋,感喟夕陽,徘徊舊巷,一洩思古幽情之餘,卻能激發起一般年輕的鹿港人,鼓舞信心,恢弘先緒,而能在聲色酒榭,繽紛繁華的物質穿梭之間,尋求自己鄉土的淳樸和根的懷念。 根據文獻記載,漢人之來鹿港,始於隋煬帝時。明朝永曆年間,福建沿海一帶居民紛紛前來墾殖,直至清康熙廿三年始有「鹿仔港」之名,當時乃米穀集散地(鹿港目前尚有街名曰「米市街」者),天然良港可供巨艦停泊,在全台各港中以這裏距大陸最近。所謂:「風不論南北,時不論秋冬,揚帆而西,八更至泉州,九更到虷江,十二更抵廈門。」閩人渡台大扺由鹿港登岸,再分轉南北。當時的鹿港交通便捷,行郊(即商行)林立,市街整齊,民生殷富,尤在乾隆五十年到道光末年六十多年間是其全盛時期,與現在的台南、萬華並譽為台灣三大城市,時至今日仍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說,當時鹿港之輝煌發達可見一斑;歷史學者甚至把台灣文化層的第四級定名為「鹿港期」,由此更可見鹿港的興盛實兼具文化與經濟的雙重意義! 曾幾何時,故鄉一切的繁華卻有如一場春夢,消逝在無情歲月的淘洗中。現在偶而雖可從碧波中窺見漁火幾點,然昔時的帆檣雲集竟都已成為昨日黃花。猶如大富人家的家道中落,故鄉的沒落也是其來有自的:原來清咸豐年間朝廷昏憒,官威不振,盜賊林立,劫船翦徑,使得各地商船皆改道他去;加上濁水溪大氾濫,將其大支流流失在鹿港港口,從此泥沙夾雜著濁水,淘淘倒灌,致使港口由大而小,由小而廢,終至今日的一蹶不振。話及此,每為故鄉的滄桑愴然不已。由於港口的衰敗,整個商務經濟漸次倒退,就業謀生的機會大減,於是鄉人紛紛離鄉背井往其他的大城鎮而去,所謂的「鹿僑」今散佈在全省各地,據云竟有全鎮人口三分之一的三、四萬人之譜。 流連在鹿港街頭,聽不到火車的汽笛聲,更沒有交通擁擠,噪音擾人的現象,但此乃蕭條乎?抑真寧靜乎?如果有人要買醉,千萬別來鹿港,淳樸的民風使現在的鹿港找不到燈紅酒綠的聲色場所,僅有的四間小旅社也因設備簡陋而乏人光顧。偶而,外來的江湖藝人,路邊一角,亮出招牌,就吆喝地賣起他的膏藥、耍起刀槍來了,但是稀少的觀眾總令他維持不了一些時候就掃興地草草捲起包袱,徒讓背後的冷風呼嘯的捲起幾片落葉。 踏在故鄉的土地,純然是厚實的,每回去一次,每增加一分歸屬感。 中山路上,沒有豪華的霓虹燈,也沒有高聳的巨廈,有的是街道兩旁櫛比的老式洋房,古樸而充滿詩意,尤耐人尋味。以姓氏為號的市招如鄭玉珍、黃振裕……,比起時下的「夢咖啡」、「香格里拉」、「夢地卡羅」,更是顯得古典而親切。十字路口,那座唯一的紅綠燈,是她接受文明洗禮的一部分,守份的鎮民來到燈前,那份誠惶誠恐嚴肅得使人覺出號誌的權威。 九曲巷內,歲月深長,幽靜盎然,整條巷子舖以紅磚,殘痕剝剝,夕照下陰暗分明,自成妙趣。原來鹿港臨海,風沙特強,有名的「九降風」(即農曆九月起之冬季季風,風力最低仍可達五至六級)恣意橫掃,路人每為困阻難行,於是建屋乃採迂迴設計,每建十間左右路便一折,迂迴路轉,彎彎曲曲,九降風即使君臨巷口亦無法得逞。冬日外面寒意逼人,巷內却仍然和煦如在陽春,特別是在全盛巷一帶,時見古稀老翁赤膊坐於石階上,三五打坐閒話家常,其情甚是安詳。佇立長巷,對於先民在二百五十多年前就有這種建築學上的科學頭腦,委實敬佩十分。許多電影鉅作亦曾在此拍攝,揭起人頭鑽動,爭睹影帝、影后風采的盛況,故九曲巷亦有電影街之稱。 不見天街,雖然早已不復存在,但尋跡殘留的後街,不禁油然而生憑弔之情。據說,有些路面狹隘,路舖紅磚,街道上頭蓋以屋頂的特殊設置,乃為防止土匪入侵。幻想百年前,土匪叩關,每條街門迅速關閉,形成固若金湯的「城堡」,任憑外人有絕頂的功夫也無法進入,而街內悠然地作息毫不在意,使人猶有刺激緊張之餘那份惡作劇的快感。不見天,古巷冬晴,雖已毀在文明的刀斧之下,當時?是鹿港八景之一,直至今日也仍然是全臺獨一無二。 鹿港的廟宇特多,與先民渡海來臺,異地求生,特別將命運祈託於神明有關。大廟、小廟共有一、兩百座,其數目、規模想必獨步全臺。每逢節日,各寺廟人潮洶湧,虔誠的善男信女紛來拈香參拜,祈求平安。最著名的是文武廟,天后宮及龍山寺。文武廟供奉著至聖先師孔子與武聖關公,曾因年久失修而殘敗破落,現雖已整修完峻,但粗俗的匠氣,表現在紅柱綠簷之上,竟無法回復往昔莊嚴的容貌。其旁有「文開書院」,為臺灣早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曾經肩負著昔時教育的重責,可惜幾年前的一把無名火,燒得她體無完膚,片甲不存。夕陽下,走在陰森的殘垣頹壁下,幾乎為她的悽慘荒涼而愴然淚下。政府在多年前即有整修復貌的風聲,但直至今日,這珍貴的古蹟聖地?依然只讓故鄉人徒然神傷。天后宮,供奉的是天上聖母——媽祖,鹿港的媽祖廟,據說建在明末永明王時代,是全省唯一奉祀湄州祖廟寶像的地方,香火鼎盛,不獨為全鎮居民的信仰中心,更是全省各地善男信女爭相膜拜的聖地。每逢春季,各地的進香團蒞鹿,鑼鼓喧天,道每之塞。天后宮的架勢堂皇壯麗,整座廟宇莊嚴肅穆,鬼斧神工的雕樑畫棟,古雅幽絕的壁畫時題,配上輝煌奪目的凌霄寶殿、九龍池、昇天洞、梳粧樓,香煙繚繞,花香四溢,每讓人遊而忘返。龍山寺也是一處值得瞻仰的宗教殿堂,建於乾隆五十一年,建材來自大陸,石材則購自法蘭西,建廟工匠皆為來自閩粵的高手。其格式完全仿照泉州龍山寺而築,地基寬厚,殿宇崇宏,最具古典之美,是本省少有而且可媲美大陸名剎的寺院。龍山寺向以石材之多而美,飲譽全臺,由山門而入,一眼可看到外牆及三大門院畫皆大塊石頭,絕非時下一般廟宇的水泥舖排所能望其項背,其中尤以石鼓、八角門的渾拙古樸,龍柱的生動雄奇,更是令人目不暇給。歲月無情,至今龍山寺也一樣抵不過年久失修的憔悴荒涼,但更令人氣絕的是一?絲毫不懂保護古物的人士,竟毫不留情地拆掉古趣的戲臺,而興建俗不可耐的九龍池與洗手臺,形成龍山寺修建史上的一大敗筆。寺內大榕樹下,全省有名的南管聚英社,幾名老人閉目節拍檀板,悠然吹奏洞簫,恭聽之餘甚感醇暢幽絕,由老者的神情帶引下,聽者似乎已不知不覺地來到泉南老街,飽嗅江南故土的芬芳。 神秘的宗教氣氛,給予我一個豐盛的童年,不定期的「暗訪」更增回憶的多采多姿。所謂暗訪,就是每當鎮上發生了什麼不吉兆的事情或懸疑的風波時,鎮上所有神明聯合的出巡,掃妖除魔,由於都在晚間,故有「暗」訪之謂。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千里眼、順風耳那突睜的雙目,范、謝將軍可怖的面容;每當黑臉的范將軍突然衝進人?中時,人?裏總會揚起一陣震驚的喊聲,小孩子必會嚇得面無人色,以致謹慎的父母禁止孩童窺視,但是孩子的好奇心硬是愛看,許許多多童年的片斷也就是在這種神秘氣息下編串而成。每逢節日,神明誕辰,宗教活動便構成鎮民生活的課題。元宵節,各寺廟舉辦的燈謎射虎,會在文風丕盛的鎮上掀起節日活動的最高潮,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鎮民爭先恐後地引經據典,拈斷鬍鬚;有孕在身想要一舉得男的婦人更會前去走繞一排排精緻的花燈,據古老的傳說,這樣有助於生男,雖乏科學邏輯的觀念,?是煞具古趣。又如端午五月節,一連串的民俗遊藝活動便會在鎮上喧騰開來,新溝賽龍舟、鹽埕放風箏、化粧大遊行、文物書畫展……等,在在都使故鄉古樸的面貌上再添特色,也使中外觀光客趨之若騖,達到人滿為患的熱潮,使夕陽般沒落的故鄉在觀光事業上又見生機。 來到鹿港,「民俗文物館」是不能不去參觀的,這座外觀華麗的英式鐘樓建築物,與總統府出自同樣的建材及同樣的建築設計師之手。本是出身於鹿港的工商鉅子辜振甫、偉甫兩昆仲先人的舊居,本名「大和」,高高的矗立在綠色的草地之上,遠遠望去,任誰都無法相信在這古老的鹿港,居然還有如此瑰麗體面的洋樓!辜氏兄弟基於鄉土的情感,以及「取之社會,獻之社會」的襟懷,於民國六十二年間自動捐獻,並慨然輸金設立了鹿港民俗文物館。館內搜集了不少頗富民俗意味的古物,堪供有心人去玩味考據。民俗文物館與故宮相較之下,雖小巫見大巫,然以地方色彩而言,它的規模與特色?凌駕全臺任何一地。找個寧靜的午後,進去覽賞古物,爽心的環境、和諧淳樸的氣氛,必使你在發思古幽情之餘,深覺獲益良多。 故鄉的小吃也是名聞遐邇的,只有在文化層次提高之後,才會有精緻高雅的吃食出現,鹿港的糕點是供雅士清談暢敘品味應運而用的產品,由唐山傳來的技術,使得鹿港糕點出品極佳,膾炙人口,尤以「玉珍齋」百年老舖為代表,鳳眼糕、口酥餅、豬油?、石花糕等數種,是外來人士不曾或忘的特產,也是故鄉人往來送禮的珍品。可惜隨著西式麵包的興起,微薄的利潤迫使店主礙難遵古法製,弄得鹿港茶點愈形粗糙不堪,許多人漸漸失去興趣。對於這點,相信凡是嚐過珍品的人士都會寄予無限的同情。鹿港海鮮,海產種類繁多,新鮮美味,也是非常馳名的,而且在價格上與外地相較更是價廉物美,莫怪外來客常以吃海鮮為蒞鹿樂事,吃後讚不絕口了。…… 每次回家,我總愛穿條短褲,就騎上「鐵馬」悠然行在鹿港街道,或造訪斜陽中晚霞滿天的海邊,或尋跡暮色蒼茫中幾被遺忘的古蹟而樂此不疲。偶而懷著虔誠的心前去寺廟膜拜,聽一曲古老悠緩的南管,再聽耆老細訴幾十年前的掌故軼聞,每令我深感假期充實不虛度。故鄉不比大都市繁華,我?愛她的敦樸寧靜。文明的腳步雖然逐漸踏向鹿港,工業港、石化工業區的開發,或許會使故鄉進入前所未有的熱鬧盛況,但我不願她有所變遷,因為我中意她的清純。

 

|回到頁首 | 返回第二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