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願景-潘維大:高教公共化 台灣前景堪憂/潘維大(東吳大學校長)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右)。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若一直朝著公共化方向走,台灣前景堪憂。」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受訪時指出,在公共化政策下,把台灣所有大學「平庸化」。從世界經驗來看,教育如果受到政府管制,學校只能成為「還不錯」的學校,絕對不會成為頂尖的學校,「頂尖學校一定是完全自主」,顯然台灣對於高教的想法,與世界發展背道而馳。
潘維大說,或許有人認為,少子化下,會關掉很多學校,那「分粥」的和尚少了,應該會有一些學校拿到比較多的經費,足以「活得下去」。但潘維大直言,難道台灣的高教只是要「活下去」而已嗎?還是希望能培育出一流人才,讓年輕人足以在國際上競爭?這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台灣對於教育資源的投入相較大陸差太多了!」潘維大說,台大一年的經費相當於大陸的地方性學校—蘭州大學,而台大卻是台灣拿最多錢的學校。如果要政府把教育經費提升三至五倍,看來也是不可能,他認為,高等教育如果要提升,唯一的辦法就是自由化,大學自由發展之下,自然就能產生更多有特色的學校,以適應未來的需求。
潘維大說,對於國立大學,政府可以多補助一點,但不可以把私立大學全都壓著、什麼都要管,「最後,大家就不可能變成最好,而是不要變成最壞而已。」大學一旦「平庸化」,就沒辦法培育、也留不住一流人才,台灣當然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政策和政績出現。
潘維大說,他知道教育部也很無奈,教育部長官也知道這樣的方向是不對的,卻因公共化的聲音最大聲,影響了立委,立委就認為教育應該公共化,教育部也無能為力,變成逆向循環。「難道真的要弄到大學教授、校長,綁白布條抗議、示威遊行嗎?」
此外,潘維大說,現在學校要成立新系所、招生人數等等,都要經過教育部核准,學校內部的彈性就愈來愈低,容易僵化。他舉例,如果要成立一個新系所,必須經過行政會議、校務會議、董事會、教育部,至少要花一年時間,才可能完成所有行政程序。他說,「學校自己知道怎麼樣做最好」,教育部何必幹嘛管那麼多。
潘維大說,台灣的大學師資已經沒有能力跟其他國家競爭,香港教授的薪水是台灣的三至五倍,沒有好的師資怎麼培育出一流的人才,競爭力只會愈來愈喪失。
他認為,教育部補助的不是大學,而是補助「台灣年輕人未來的競爭力」,在教育年輕人的態度上,不該有公私立、大小眼之分。
相關網址 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