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社會問題的意識:脈絡性瞭解與行動:NGO草根與專業

講者:孫友聯

時間:109/10/22

地點:B0716教室

 

講座一開始,孫友聯先生就以心理學圖片作為引導,誘發我們發表所看到的圖像,目的在於告訴我們同一件事情的多面向角度。很多議題的產生往往都是因爲每個人所在的立場不一,而之所以會演變成社會問題就是因為缺乏良善且有效的溝通而無法達成共識與傳遞訊息進行改善再進而造成關係惡化提升至社會衝突。

第二部分,因為班上大多以社工系的同學組成,因此以香港「陣地社工」為例,點出社工不僅是一門助人專業,更可以成為反抗的事業。在許多社會運動裡,社工人員往往都扮演著倡議的角色。倡議的目的不在於從中獲取利益,而是希望能夠在各領域備受剝削的百姓尋回正義與公平,並且使該項議題進入大眾視野,共同關心與監督有關單位以遏止其不合理的待遇。

第三部分,提出多項社會問題,點出台灣目前或曾經遇到的困境;在如此困境中,弱勢族群所要面臨更加艱鉅的挑戰,以台灣醫療系統與基本基本工資為例。數年前,因為無力繳納健保費用,而延誤救醫的計程車司機猝死案,讓健保卡鎖卡議題躍上版面。長期以來對於基本工資調漲就已經讓勞資雙方爆發多次激辯,近期因受疫情影響,對於調漲薪資與裁員間又進行一次的拉鋸。這兩項議題都是在經濟與生存道德間進行拉扯,我們又應該如何抉擇。

其中,他分享了兩項他曾親身帶領的活動。對於醫療問題,他曾發現每間醫院對於同品牌同型號的醫療器材間有著極大的價差,而病患往往因為缺乏相關知識只能被動地接受。因此他在記者會中公開所有與他人有著極大價差的醫院名單,對其施壓促使其將價格調整回歸正常水平,保障病患的權益。

對於基本薪資與貧富差距問題,他曾號召群眾躺在帝寶前,對生活成本提升、薪資水平卻毫無改變,房價飆升以致於一輩子都買不起一間房子等如此現象表達不滿。透過這樣的行動表達他們對基本生存權利與居住正義的訴求。

最後一個部分,則是提供一些對於未來可能會踏入相關領域的同學一些建議與忠告。社工系同學相較於一般人,是經過相關專業訓練的。在接觸處理任何相關議題時,能夠更加敏銳。但在提供協助時,必須先去了解其中的脈絡以及察覺形成如此局面背後所提供的動力。去脈絡化的關懷只會流於同情,而同情又往往只是短暫的慈悲心,難以持久,如此便失去我們助人專業的意義。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