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報論文
學年度 | 部別 | 姓名 | 論文名稱 | 研討會名稱 | 研討會時間 | 研討會地點 |
95 | 學士班 | 曾小萍、楊銘慈、陳建州、汪曼穎 | 熟年消費者之產品涉入度研究 | 第46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7/10/6~7 | 成功大學 |
95 | 碩士班 | 陳陽晴、汪曼穎 | 情緒狀態、情緒調節與他人陪伴對衝動性購物行為之影響 | 第46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7/10/6~7 | 成功大學 |
95 | 碩士班 | 林錦宏、邱耀初、蔡金龍 | 中央額葉皮質在Gehring賭局中的活動---一個紅外光的研究 | 第46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7/10/6~7 | 成功大學 |
96 | 學士班 | 韓一中、郭柏呈、汪曼穎 | Visu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faces –Implications from the N170 | 2008第六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 | 2008/6/11~14 | 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
96 | 碩士班 | 趙君綺 | 台灣大學生與其父母親在幸福感內涵的差異初探 | 2008第六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 | 2008/6/11~14 | 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
96 | 碩士班 | 吳宗祐、葉琇婷、陳智遠、陳秋蓉 | 社會支持來源之區分性調節效果 | 2008第六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 | 2008/6/11~14 | 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
97 | 碩士班 | 李冠吾、朱錦鳳 | 空間測驗與空間理論的應對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碩士班 | 李冠吾、高金成 | 社會支持對特質焦慮者在身心壓力下之反應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碩士班 | 李冠吾、汪曼穎 | 情節提取對促發效果與曝光效果之影響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學士班 | 洪瑞君、何佩蓉、梁詒棻、宋祖駿、林錦宏、邱耀初 | 品牌與容器對冰淇淋品味之影響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學士班 | 翁國豪、林錦宏、邱耀初 | 「說謊」與「眨眼模式」之關係-再訪Fukuda(2001)測謊實驗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學士班 | 黃振寧、張建妤 | 從距離效果看數量判斷與順序判斷的歷程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學士班 | 徐儷瑜、張嘉珍、游几純、陳孜祈 | 知覺父母衝突經驗之手足差異比較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學士班 | 陳孜祈、游几純、張嘉珍、徐儷瑜 | 父母衝突、親子衝突與大學生人際衝突之關係比較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碩士班 | 王景弘、汪曼穎 | 心情與產品涉入在品牌延伸時對消費者知識移轉之影響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碩士班 | 許家瑋、汪曼穎 | 創新產品知識專家性與類比廣告手法對消費者學習的影響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學士班 | 陳沐新、胡逸璽、許得億、楊牧貞 | 音樂對字詞重組能力之影響 | 第4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8/10/4~5 |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 |
97 | 碩士班 | 宋祖駿、林錦宏、邱耀初、李嘉富 |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愛荷華賭局作業修改版中之表現 | 2009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09/3/7~8 | 東吳大學 |
97 | 學士班 | 游几純、張嘉珍、陳孜祈、徐儷瑜 | 本土ADHD心理治療回顧與整理 | 2009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09/3/7~8 | 東吳大學 |
97 | 碩士班 | 黃啟偉、張本聖 | 國中階段學生行為活化憂鬱預防模式的建立與檢驗 | 2009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09/3/7~8 | 東吳大學 |
97 | 碩士班 | 陳孟鈞、張本聖、施文良、曾世明、趙文聖 | 慢性精神病患的正負向情緒與行為活化療效的探討 | 2009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09/3/7~8 | 東吳大學 |
97 | 碩士班 | 江鳳禛、張本聖 | 國中女生憂鬱預防行為活化團體之成效探討 | 2009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09/3/7~8 | 東吳大學 |
97 | 學士班 | 張嘉萱、王昭智、宋祖駿、林錦宏、邱耀初、李嘉富 | 初探精神分裂症患者之「心智理論」能力:以眼神作業為例 | 臨床心理學與生命教育研討會 | 2009/5/2 | 輔仁大學 |
97 | 學士班 | 曾楷婷、宋祖駿、王昭智、林錦宏、邱耀初 | 情緒臉孔辨識與同理心之相關研究 | 臨床心理學與生命教育研討會 | 2009/5/2 | 輔仁大學 |
97 | 學士班 | 魏仲琳、王昭智、宋祖駿、林錦宏、邱耀初、李嘉富 | 初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在基本情緒臉孔辨識作業的表現 | 臨床心理學與生命教育研討會 | 2009/5/2 | 輔仁大學 |
98 | 學士班 | 林芷瑩、汪曼穎 | 自己的 vs. 熟悉的物體-重複促發下不同的N250反應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曾楷婷、宋祖駿、王昭智、林錦宏、邱耀初 | Mu波與同理心之相關-情緒臉孔辨識作業之研究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魏仲琳、王昭智、宋祖駿、林錦宏、邱耀初 | 成年人在情緒臉孔判斷作業上的錯誤型態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張嘉萱、王昭智、宋祖駿、林錦宏、邱耀初 | 眼神!真能傳遞基本情緒嗎?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蘇志安、張本聖 | 行為活化、自尊與負向情緒間關係的探討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蔡賀傑、蔡東益、楊牧貞、周偉凱 | 「大」、「小」形容詞對量詞多寡知覺影響的「框架」效果之研究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楊恩林、陳冠如、陳珮甄、王盈琇、楊牧貞 | 運動與否對刺激辨識之影響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林詩穎、邱耀初、黃姍婷、邊沛翎、林錦宏 | 再探咖啡對額葉、枕葉之α波調控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碩士班 | 李馨兒、徐儷瑜 | 父母衝突下,青少年友誼品質對其適應問題之調節效果探討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葉丁瑞、曾文正、林錦宏、邱耀初 | 降價幅度對零元效應之影響-以咖啡實境促銷為案例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鐘弘達、汪曼穎 | 刺激的注意力狀態對內隱學習的影響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學士班 | 張祐嘉、汪曼穎 | 刺激表面形式對內隱學習的影響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碩士班 | 蕭雅文、徐儷瑜 | 父母衝突下兒童因應策略、因應效能及其適應問題之探討 | 第4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09/9/26~27 |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 |
98 | 碩士班 | 林侑儒、張本聖 | 大學女生憂鬱預防行為活化團體之成效探討 | 2010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0/3/27~28 | 政治大學 |
98 | 學士班 | 王孟珣、唐大崙 | Plausibility of a lie detection procedure based on eye tracking patterns | 2010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Vision (APCV) | 2010/7/23~26 | 台灣大學 |
98 | 學士班 | 林芷瑩、汪曼穎 | It is mine vs. it looks familiar – ERP N250 responses | 2010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Vision (APCV) | 2010/7/23~26 | 台灣大學 |
99 | 學士班 | 林芷瑩、汪曼穎 | Back to work: Relearning of verbal labels and transfer of learning in an anomic aphasia patient. | 亞洲健康心理學會議(ACHP) | 2010/8/27~31 | 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
99 | 碩士班 | 蕭雅文、徐儷瑜 | Comparing Children’s Coping Efficacy with 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 亞洲健康心理學會議(ACHP) | 2010/8/27~31 | 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 |
99 | 學士班 | 劉恒嘉、朱錦鳳 | 比較一般及智障生在畫人測驗的結果差異 | 第九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暨2010 NAER 「永續教育發展-創新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0/10/21~23 | 臺灣師範大學 |
99 | 學士班 | 朱世露、朱錦鳳 | 比較不同文化在畫人測驗結果的差異 | 第九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暨2010 NAER 「永續教育發展-創新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0/10/21~23 | 臺灣師範大學 |
99 | 學士班 | 陳冠如、季姵均、高育盈、楊牧貞 | 內外團體代名詞對冷暖顏色判斷的反應率與反應時間之影響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學士班 | 張溥升、林錦宏、黃奕仁、邱耀初 | 初探運動的軀體標記變化對愛荷華賭局作業之影響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碩士班 | 塗千慧、徐儷瑜、葉啟斌 |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的情緒調節能力探討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碩士班 | 張嘉紋、徐儷瑜、葉啟斌 | 情緒安全感假說於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之應用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學士班 | 許涵婷、楊恩林、徐儷瑜、王元玲、傅安婷 | 自閉症學前幼兒親子行為治療團體之初探:家長部份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學士班 | 楊恩林、許涵婷、徐儷瑜、王元玲、傅安婷 | 自閉症學前幼兒親子行為治療團體之初探:兒童部份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學士班 | 潘怡誠、宋祖駿、林郁凱、邱耀初、林錦宏 | 簡單版愛荷華賭局作業在精神分裂症病患中之表現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學士班 | 李孝瀅、涂宇慧、翁麗媚、陳思韻、鄭薇薇、簡誥霏、邱耀初、林錦宏 | 不同疼痛情境圖片對μ波反應之調控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碩士班 | 陳思穎、宋祖駿、顏世旭、林錦宏、邱耀初 | 臨床版愛荷華賭局作業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學士班 | 陳冠如、季姵均、張建妤 | 幼兒抑制控制能力與心智理論發展的關係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學士班 | 涂宇慧、宋祖駿、邱耀初、林錦宏 | 尼古丁對於精神分裂患者決策行為之影響: 以臨床版愛荷華賭局作業為例 | 第49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0/11/6~7 | 國立中正大學 |
99 | 碩士班 | 丁郁芙、張本聖 | 台灣地區大學生人際問題解決與擔憂的關係 | 2011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1/3/12~13 | 中原大學 |
100 | 碩士班 | 謝明裕、徐儷瑜、葉啟斌、塗千慧、張嘉紋 |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對父母衝突的認知評估 | 2012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2/3/10~11 | 亞洲大學 |
100 | 學士班 | 蔡秉芳、張建妤 | 乖不乖?學前兒童對意圖的理解 | 第50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1/10/14~16 | 亞洲大學 |
100 | 學士班 | 鄭雅方、林含、張建妤 | 幼兒理解別人的慾望就會實現別人的慾望嗎?抑制控制能力的角色 | 第50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1/10/14~16 | 亞洲大學 |
100 | 學士班 | 羅珮榕、王怡馨、葉又菱、賴柏瑞、楊牧貞 | 可逆讀雙字詞之書寫方式對辨識正確率的影響 | 第50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1/10/14~16 | 亞洲大學 |
100 | 學士班 | 蔡欣怡、朱錦鳳 | 自閉症兒童在畫人測驗的表現初探 | 第50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1/10/14~16 | 亞洲大學 |
100 | 學士班 | 蔡庭瑜、朱錦鳳 | 比較國中資源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在畫人測驗的結果差異 | 第50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1/10/14~16 | 亞洲大學 |
100 | 學士班 | 陳多佳、汪曼穎 | Processing of music structure competes with mental rotation. | 2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 2012/5/24~27 | Chicago, USA. |
101 | 學士班 | 陳多佳、汪曼穎 | 音樂對空間認知行為與ERP表現之影響-調性音樂VS非調性音樂 | 第51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2/10/13~14 | 亞洲大學 |
101 | 碩士班 | 林怡君、徐儷瑜、葉啟斌 |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的臉部情緒辨識能力與心智推理能力及生活經驗之關係探討 | 2013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3/03/09~10 | 台灣:台南 |
102 | 碩士班 | 林仲威、李瑞玲 | 網路成癮者的情緒衝動性:來自李氏生氣量表的證據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碩士班 | 李瑋瑋、楊明磊、李瑞玲 | 成人依戀、緣型人格特質傾向對大學生情緒調節能力的預測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碩士班 | 倪啟修、李瑞玲 | 大學生正負向情感特質對生活壓力與睡眠品質之調節作用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碩士班 | 張益綸、李瑞玲 | 以大學生愛情態度預測生氣表達方式對關係適應之影響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學士班 | 孫于婷、鄭雅文、敖昱婷、楊牧貞 | 左右大不同─圖片位置與偏好程度之關係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學士班 | 陳佳楷、楊子賢、陳政言、楊牧貞 | 讚美詞對人際知覺之影響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學士班 | 潘僖彤、陳葦慈、吳珮瑄、張舒涵、楊牧貞 | 自我覺察對助人行為的影響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學士班 | 王愉晴、徐于乃、許嬿文、陳乃筠、徐儷瑜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在挫折情境下的情緒反應探討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學士班 | 陳乃筠、王愉晴、徐于乃、許嬿文、徐儷瑜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攻擊行為及預測因子探討 | 第52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3/10/19~20 | 政治大學 |
102 | 碩士班 | 呂恩欣、李瑞玲 | 以共依附觀點探討目睹婚姻暴力青少年之自我價值 | 2013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年會 | 2013/10/26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
102 | 碩士班 | 胡秉鈞、張本聖 | 負向重複思考量表中文版本的信效度檢驗及應用 | 2014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4/3/8~9 | 台灣大學 |
102 | 碩士班 | 丁郁芙、張本聖 | 無法忍受不確定性、擔憂及其中介變項間的關係 | 2014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4/3/8~9 | 台灣大學 |
102 | 學士班 | 宋祖駿、李偉康、林錦宏、邱耀初 | 臨床診斷工具應用之限制與因應:以愛荷華賭局作業為例 | 2014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4/3/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陳葦慈、龔雪雯、蔡宜儒、張舒涵、黃建翰、楊牧貞 | 情緒字詞與顏色對態度改變的影響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李柔、魏毓汝、郭恩慈、吳孟錡、楊牧貞 | 情境對圖片解釋的影響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邱宇箴、汪曼穎 | 留白與產品的視覺階層結構特性對產品評價之影響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李偉康、林敬仁、林錦宏、邱耀初 | 回顧愛荷華賭局作業相關心理病理症狀研究:以專業手冊為基礎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陳威羽、賴佑臻、吳孟錡、黃秀勤、黃建翰、楊牧貞 | 詞彙性質對回憶和再認作業的影響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許家睿 、汪曼穎 | 不同心情下想聽不同音樂?心情與自我相關性對音樂選擇與評價之影響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羅佩怡、徐儷瑜 | 注意力缺陷過動傾向青少年之創造力探討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廖永生、汪曼穎 | 感官標語對產品評價之影響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3 | 學士班 | 江雯筠、陳彥霓、顏嘉亨、賴佑臻、龔雪雯、張建妤 | 模仿對提升商品好感度之影響 | 第53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4/11/8~9 | 台灣大學 |
104 | 碩士班 | 莊博安、修慧蘭 | 大學生正負向自我揭露、知覺伴侶回應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研究 | 2015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年會 | 2015/10/31 | 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
104 | 碩士班 | 林仲威、李瑞玲 |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李氏生氣表達對網路成癮之影響 | 2015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年會 | 2015/10/31 | 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
104 | 碩士班 | 蔡庭瑜、張本聖 | 焦慮/憂鬱大學生的內隱關聯評估測驗(IRAP)初步信、效度建立 | 2016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6/4/16~17 | 政治大學 |
104 | 碩士班 | 梁雅婷、張本聖 | 慾望性飲食之內隱關聯評估測驗(IRAP)刺激圖片之編製 | 2016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6/4/16~17 | 政治大學 |
104 | 學士班 | 林繼煒、廖永生、汪曼穎 | 「濃醇香」光環不再?!品牌形象對廣告標語效果的影響 | 第5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5/10/17~18 | 台灣師範大學 |
104 | 學士班 | 符力中、徐儷瑜 | 電腦化注意力訓練對高風險學齡ADHD兒童的個案研究 | 第5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5/10/17~18 | 台灣師範大學 |
104 | 學士班 | 葉雅欣、張建妤 | 從學業比較看大學生對羨慕與忌妒的情緒理解 | 第5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5/10/17~18 | 台灣師範大學 |
104 | 學士班 | 梁琬琳、吳孟錡、張建妤 | 不同的促發方式對動作模仿的影響 | 第5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5/10/17~18 | 台灣師範大學 |
104 | 學士班 | 李柔、賴潔瑤、林昀萱、蔡承哲、汪曼穎 | 跨知覺對應─音頻與形狀對味道判斷的影響 | 第5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5/10/17~18 | 台灣師範大學 |
105 | 碩士班 | 李筑婷、汪曼穎 | 品牌、訊息訴求風格與商品詳情頁設計─心像與心理擁有感的影響 | TAICHI 2016 | 2016/8/24~25 | 台灣大學 |
105 | 碩士班 | 蔡汶珊、汪曼穎 | 手機使用者如何安排桌面圖示?階層構念的影響 | TAICHI 2016 | 2016/8/24~25 | 台灣大學 |
105 | 碩士班 | 左涵瑄、曾幼涵 | 癌症詞彙的促發及經歷親友罹癌對死亡知覺的影響 | 2017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7/4/22~23 | 台灣大學 |
105 | 碩士班 | 游淑媛、張本聖、王偉、魏淑貞 | 荷蘭飲食行為量表在減重手術病人的應用 | 2017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7/4/22~23 | 台灣大學 |
106 | 學士班 | 陳文昕、汪曼穎 | 幫極大化者(Maximizers)作決定-心理距離的角色 | 第56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7/10/14~15 | 中正大學 |
106 | 學士班 | 黃俐禎、張建妤 | 大學生尷尬經驗的初步研究 | 第56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7/10/14~15 | 中正大學 |
106 | 學士班 | 許維真、呂信慧 | 國中轉銜準備與自閉症青少年的校園罷凌防治 | 第56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7/10/14~15 | 中正大學 |
106 | 碩士班 | 鄭雅方、徐儷瑜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高風險青少年知覺父母心裡控制與其心理適應之關聯性-情緒調控之角色探討 | 2018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8/4/21~22 | 高雄醫學大學 |
106 | 碩士班 | 陳柔羽、葉啟斌、徐儷瑜、柯慧貞 | 青少年網路成癮與攻擊型行為之關聯性:情緒調節與社會訊息處理偏誤的角色探討 | 2018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8/4/21~22 | 高雄醫學大學 |
106 | 碩士班 | 黃珮淇、葉啟斌、徐儷瑜、柯慧貞 | 從社會比較模式探討大學生臉書使用模式與憂鬱症狀之間的關係 | 2018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8/4/21~22 | 高雄醫學大學 |
106 | 碩士班 | 張玉蓉、徐儷瑜、葉啟斌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高危險群兒童的主動控制、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問題行為之間的關係探討 | 2018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8/4/21~22 | 高雄醫學大學 |
106 | 碩士班 | 胡思琪、葉啟斌、徐儷瑜、柯慧貞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執行功能及兒童問題姓智慧型手機使用之關係 | 2018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 | 2018/4/21~22 | 高雄醫學大學 |
107 | 學士班 | 杜景怡、楊牧貞 | 天使愛閱讀─閱讀和觀看影片對於正負向故事的影響 | 第5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8/10/13~14 | 長榮大學 |
107 | 學士班 | 張芝瑛、杜景怡、王柏婷、楊牧貞 | 注意力與動作相關聯─以騎飛輪與否作為操弄變項 | 第5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8/10/13~14 | 長榮大學 |
107 | 學士班 | 郭翊、林朱燕 | 商品資訊透明度對產品購買意願的影響─消費者之模糊容忍度與商品知識豐富度之調節效果 | 第5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8/10/13~14 | 長榮大學 |
107 | 學士班 | 杜雅涵、黃詩涵、謝樂敏、楊竣翔、溫瑜靖、梁燕珊、張建妤 | 青少年與父母在「性取向」與「性別刻板印象」的重要議題之價值觀差異 | 第5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8/10/13~14 | 長榮大學 |
107 | 學士班 | 劉至倢、邵林崢嶸、高若瀅、潘詮仁、周子傑、程裕仁、郭庭豪、張建妤 | 青少年與父母有代溝嗎?有道德與法律層面的重要事項來看 | 第5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8/10/13~14 | 長榮大學 |
107 | 學士班 | 黃俐禎、張建妤 | 大學生的尷尬情緒對注意力的影響 | 第57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2018/10/13~14 | 長榮大學 |
107 | 學士班 | 黃詩涵、郭翊、邱耀初 | 佛洛伊德夢的理論與神經科學議題之趨勢:來自台灣普通心理學教科書的觀點 | 2019台灣臨床心理學年會 | 2019/04/13~14 | 政治大學 |
107 | 碩士班 | 廖丹瑜、葉啟斌、徐儷瑜 | 「靜專欣」神經回饋訓練結合認知行為治療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共病焦慮症兒童之個案報告 | 2019台灣應用心理學會與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聯合年會 | 2019/5/4 | 高雄醫學大學 |
108 | 學士班 | 廖玟涵、邱郁庭、蘇鈺婷、吳佩珊、楊牧貞 | 文章呈現方式對有趣程度、可信度與分享意願之影響 | 第5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108/11/02-03 | 高雄醫學大學 |
108 | 學士班 | 游雅涵、何宗錡、楊知芹、戴樞倫、楊牧貞 | 正向中文字詞現實監控能力之探討 | 第5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108/11/02-03 | 高雄醫學大學 |
108 | 學士班 | 李奕嫻、彭馨玉、洪雅靖、 羅心珮、梁之蔓、楊牧貞 | 視覺清晰程度對聽力之影響 | 第5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108/11/02-03 | 高雄醫學大學 |
108 | 學士班 | 周玟綺、陳嬿竹、張建妤 | 臺灣驕傲本質之探討–以臺灣大學生為例 | 第5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108/11/02-03 | 高雄醫學大學 |
108 | 學士班 | 何淑賢、張建妤 | 一位學齡前兒童的不專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觀察 | 第5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108/11/02-03 | 高雄醫學大學 |
108 | 學士班 | 陳彥儒、汪曼穎 | 喚起程度在正向IAPS圖片刺激下對時間知覺的影響:控制趨近動機的影響 | 第58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 108/11/02-03 | 高雄醫學大學 |
108 | 碩士班 | 郭薏新、汪曼穎 | CTA按鈕的設計風格與位置對於網頁廣告瀏覽之影響 | TAICHI研討會 | 2019/9/30-10/1 | 台灣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