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及詳細資料,請點選論文名稱查詢

編號 論文 研究生 指導教授 畢業學年度 電子書
1

重尋教育真諦—從己身體驗對本土中學教育體制的自我省思與展望

陳學瑩 王叢桂 98 X
2 從線上到線下-中國《零八憲章》網路民主實踐圖像 詹婉如 黃默 99 V
3

Elder right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A Study of the City of Irvine’s Senior Citizen Community Services

景鈺雲 林正弘 100 X
4 生活中的保力達--新竹縣泰雅國中生的成長故事 鄒宗翰 劉紹華 100 V
5 人權教育與導師角色-生命,在我身上嵌下的脈絡 林季儒 劉惠琴 101 X
6 噤聲的受刑人-以能力途徑論受刑人表意自由權的內涵與保障 陳博文 廖福特 101 V
7 人權組織的策略管理-以台灣國際特赦組織為例 李詠音 葉蕭科 102 V
8 台灣青年非典型工作者型態之探討-以教育服務業為例 郭于瑄 葉蕭科 102 V
9 集會遊行的刑事風險管理 蔡雅瀅 陳俊宏 103 V
10 印度種姓制度下榮譽處決之研究 蔡仰定 魏千峯 103 V
11 非政府組織募款之策略與成效-以台灣倡議型組織為例 黃曼婷 黃秀端 104 V
12 論青年被選舉權之保障與實踐 陳睿臻 廖福特 104 V
13 318運動之後,台灣新興社運組織的內部民主 李盈萱 陳俊宏 104 V
14 二二八事件紀錄片的詮釋與政治性 侯希婷 黃秀端 104 V
15 外國人人身自由與收容 ─ 以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檢視我國國內法治 李孝濂 廖福特 104 V
16 平行時空裡的中國國族主義—以敘事批評分析方法看 2015 馬習會 莊凱傑 黃秀端 105 V
17 救援成功,然後呢?「汐止三死囚」社會復歸與刑事補償之研究 陳家平 廖福特 105 V
18 從兒童權利角度檢視父母對女兒的壓迫問題 徐尉章 黃秀端 105 X
19 守護誰的家? 初探台灣『護家運動』的反同策略與論述 黎璿萍 裴元領 106 V
20 警察職場性別化的身體勞動:以正妹女警為例 朱家瑢 陳瑤華 107 V
21 以《兒童權利公約》檢視「虞犯」制度 李慶瑤 廖福特 108 V
22 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討論精神疾病者之人身自由與安全─以國際標準評估衛生學界之看法 林儀珏 廖福特 108 V
23 兩公約於我國司法實務私權法律關係適用之研究 鍾宜耘 廖福特 108 V
24 政治與法律機會結構對社會運動之影響──以太陽花運動與雨傘運動為例 張家維 黃秀端 108 V
25 從公正審判權利檢視法官個案評鑑制度 蕭逸民 廖福特 108 V
26 我國教師工會團體協約協商運作之困境 歐名凱 魏千峯 109 V
27 The experience of 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 utilizing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葉七輪 廖福特 109 V
28 抵抗權進入實證法保護的必要性 以社會運動為例 黃均崴 魏培軒 109 V
29 看不見的白色恐怖:再現身心障礙者與人權博物館 吳佩儒 陳瑤華 109 V
30 無國籍者之婚姻家庭及平等權利保障 -從台藏家庭到全體保障 林佩穎 廖福特 109 V
31 人權教育的國家義務:以性別平等教育中同志教育於台灣的發展與反挫為例 蔡松哲 林沛君 110 V
32 國際人權公約承諾對於管控難民危機成效 鄭浩傑 潘欣欣 110 V
33 臺灣牙醫師對愛滋感染者的照護知識、態度、行為研究 曾禹璇 黃秀端 110 V
34 以Wilson之政策分類分析《就業服務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修法歷程 陳愛庭 黃秀端 110 V
35 Charles R. Beitz之政治實踐人權觀 何彥儀 陳瑤華 111 V
36 女性實質平等地位之提升-掙扎於家庭與工作間的單親媽媽 林晏如 林沛君 112 V
37 終止父母對子女之暴力 —從兒童權利觀點論父母之教養責任 黃少筠 林沛君 112 V
38 一起共學做爸爸—親子共學團爸爸的父職實踐與民主教養 鍾佩諭 陳伯偉 112 V
39 轉型正義與性別- 以祕魯真相委員會為例 林敬桐 陳瑤華 112 V
40 台灣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處境與挑戰 蘇建和 黃默 112 V
41 真相委員會是否為轉型正義中次好的選擇?以瓜地馬拉歷史澄清委員會為例 林志鴻 陳瑤華 112 V
42 同志教師的教育實踐與漢娜·鄂蘭新生教育觀的對話 郎于清 陳瑤華 111 V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