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中心課程理念
東吳有百年歷史的傳承,「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這一句涵有人文精神的經典名言,是我們的校訓,而「培養五育並重之社會中堅人才」則是本校的教育目標。我們認為「五育並重」應該是自幼年到成年,從年輕到年老,終身不斷追求的學習理想,因此東吳就是以「五育」為通識課程的基本架構。同時為了實踐理想,又以「身心均衡、專業實踐、人文涵養」為三大基本素養,並據此規劃了東吳大學共同課程的架構。
- 為什麼要修通識課程?
通識教育是幫助你發展成為五育並重的完備之人。
在大學教育中,各學系規劃的專業科目是學生的學習重點,並由此勾勒出未來能成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員。但是,從知識分子的養成而言,除了專業知識外的廣博性通才知識更為重要。通才知識可以均衡專業知識,避免變成除了專業知識之外的「外行人」,而使妳/你在生涯發展中,成為一位「完備之人」。 - 什麼是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就是以通而全的廣博教育。
簡單的說,通識教育就是通才教育,也就是廣博教育,更是全人教育。我們相信無論有何專業長才,都須要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在生涯發展上更為完備。通識教育的「通」可分由三種不同層次說明:- 共通:所有的大學生都該學習的基礎知識
- 旁通:在主修的專業領域之外,需要涉獵的其它領域的見聞知識
- 貫通:有助於人格成熟,生活圓融,生命智慧的德性知識
通識中心教育目標
本校秉持「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 Grown Man)」的校訓精神,教育目標為「培養五育並重之社會中堅人才」,並以「五育」為通識課程的基本架構。同時為了實踐理想,又以「身心均衡、專業實踐、人文涵養」為三大基本素養,並據此規劃本校共通課程的架構,重視以全人為主體的五育目標。東吳大學的通識教育就是通才教育,也就是廣博教育,更是全人教育。無論有何專業長才,都須要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在生涯發展上更為完備。此外,本校的通識教育兼顧共通、旁通、貫通之「三通」的課程規劃,並結合課外活動形式的潛在性課程,實踐通識教育的理想以及本校的教育目標。通識教育的「通」可分由以下三種不同層次說明:
- 共通:所有的大學生都該學習的基礎知識
- 旁通:在主修的專業領域之外,需要涉獵的其它領域的見聞知識
- 貫通:有助於人格成熟,生活圓融,生命智慧的德性知識
課程架構與教育目標之結合
東吳大學在校際訂定之「核心價值」下,以「培養五育並重之社會中堅人才」為教育目標,同時為了實踐理想,又以「身心均衡、專業實踐、人文涵養」為三大基本素養。因此,學生亦藉由專業課程與延伸學習的課程學習和參與,獲得更完備緊密之知識,透過下表,學生可了解在大學修業期間完整之課程架構:
東吳大學通識課程五大內涵說明
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通識教育中心會議(108.03.18)修訂
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通識教育中心會議(110.03.25)修訂(修訂為五大類別)
類別 |
類別名稱 |
內涵說明 |
第一類別 |
歷史與文化 |
本類別課程涵蓋人類文明中所發展的歷史事件、重要思想與文化生活,透過文化的累積探究歷史發展,或由歷史與真理的推演領會文化之提升。 |
第二類別 |
文學與藝術 |
本類別課程涵蓋人類文明中對美的體會以及創作的美感成果,和提升美感意識與生命意境的知識。 |
第三類別 |
科學與環境 |
本類別課程涵蓋人類文明從自然環境現象中,以科學方法探究真理;與對自然生命的瞭解和體悟,及對身心健康、生命意義、倫理價值與環境保護的認知與關懷。 |
第四類別 |
社會與跨域探究 |
本類別課程涵蓋人類文明中,群體生活的各種型態、制度、規範與知識;從群體生活中所發展的人類價值與意義;及適應未來社會的跨領域知識、技能與態度。 |
第五類別 |
人權、民主與法治 |
本類別課程涵蓋人權、民主與法治的知見、思考、判斷與應用,及公民社會的意識與價值。 |
共通基本能力各指標明細
東吳大學共通基本能力各指標明細(108學年度修訂版)
107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共通教育委員會(108.04.15)修訂
透過共同與通識兩大學習領域,培育學生發展以下九種指標性能力,以期擁有五育學養的實踐條件,而朝向全人之理想目標發展。各指標明細分別如下:
五育 |
指標編號 |
指標名稱 |
指標說明 |
德育 |
指標1 |
倫理思辨 |
對道德議題之內涵具備分析與理解之能力,對道德的困境具備思辨與超越能力、對道德性的行動具備選擇、實踐與反思的能力。 |
指標2 |
人文素養 |
對他者的存在具備同理之能力、對環境結構具備觀察、批判與反思之能力、對生活倫常的處境具備反躬自省之能力、對生涯的發展具備道德思辨之能力。 |
|
智育 |
指標3 |
科學素養 |
瞭解科學的本質與技術的價值,對人與物質環境的關係具備理性思考能力、資訊分析和運用能力,能以合於科學思維的邏輯方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
指標4 |
思維能力 |
透過對人物與事件因果發展之認知,具備脈絡性分析、推理與判斷能力。 |
|
指標5 |
語文能力 |
具備聽、說、讀、寫等語文知識與技能。 |
|
體育 |
指標6 |
身心保健 |
對身體及心理的健康與疾病,具備科學新知的理解能力;對養生保健知識具備運用與實踐的能力。 |
群育 |
指標7 |
民主法治與公民素養 |
具備現代民主意識與法治之知識,而具備對公共事務的關懷能力、與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 |
指標8 |
社會意識與國際視野 |
對社會現象具備描述、理解與關注的能力、對多元文化具備認識與因應能力、對國際交流具備參與及拓展視野之能力。 |
|
美育 |
指標9 |
美感意識 |
對文學與藝術創作的欣賞能力,以及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