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2/05

講題:城市綠化與景觀

講者:劉錕先生

 

1. 目標

在城市與氣候變遷的課程中,探討各種人類行為、生活演變、城市發展為氣候帶來的影響。為了結合課程、讓同學們了解城市在氣候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本次講座藉由台灣實際的城市綠化案例及如何設計城市內的生態體系來讓同學對於城市如何影響或適應氣候。

 

2. 實施方式

透過演講方式,由專業樹藝師及技嘉科技綠屋頂設計者劉錕先生來分享實務見解,以專業的角度來闡述城市與生態的結合、應用以及新興的綠化手法,為同學講解城市如何適應氣候變遷及生探體系在減緩全球暖化的運用,拓展同學對於氣候適應的視野,並深思各個綠化方法對於城市所帶來的影響。

3.執行成果(活動報導)

由於全球都市快速發展、建築物越建越密集,加上溫室氣體的排放增加使暖化的現象愈發嚴重。都市更因為不透水面鋪面增加、水泥、玻璃帷幕以及工業、汽機車排放廢氣等問題使熱島效益日益顯著,然而都市土地取得不易,大量增加綠化面積的困難,因此立體植栽方式增加都市綠化面積已成為國際間的發展趨勢。在都市綠化一環中,講師花了蠻多的篇幅介紹關於綠屋頂的功能、類型等,其中較為入門的不外乎先推廣綠屋頂的優點,如調節建築溫度、雨水截流、改善城市空氣、延長屋頂壽命、增加生物棲息基地與為了景觀的顧慮;另外缺點為設置成本高昂、經營維護困難、屋頂承重、屋頂防漏問題及翻修困難。而城市綠化在台灣推動的情形實際上卻不盡理想,由於台灣位於亞熱帶,然而許多民眾、企業僅為了增加建築美觀,不考慮植物的種植屬性,任意栽植造成植物病懨懨的景象隨處可見,印象深刻的例子為在北部的華廈中,為了營造度假風格的居住環境,陽光照射不足的建築物中央種植棕梠樹,其結果可想而知,可憐的棕梠樹得不到充分的日光,不到幾個禮拜的時間就死氣沉沉,而規劃庭院的設計師於翻修的時候,並未發覺此矛盾,依舊種植棕梠樹,重蹈覆轍,這樣的例子聽來蠻可笑的。不只民間,就連政府也忽視此細節,時常在路邊看到行道樹整個樹領都被埋在水泥磚下,或是未給予樹木充足的空間使其根得以發展,種種現象可以回到第一點所提到環境教育的弊端,在推動一個計畫、教育時,往往太過理想、抽象的規劃目標,人們知道該維護環境、節能減碳的道理,但實際的作為卻反而扼殺當初欲綠化環境的美意。如講師提到一個蠻有趣的概念,就是挺好的推行方式,政府為推廣民間增加綠屋頂的建設,而發行的《生態多樣化屋頂指導手冊》、《生態觀察手冊》,內容教導讀者如何栽種植物,且種植何種植物會吸引什麼樣的鳥類、蝴蝶等生物來造訪,添增另類的樂趣,讓民眾不只可以兼顧景觀美化、綠化都市,更多了維護動機,以吸引更多生物前來造訪。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