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茶文化的精神特色
講者:范增平
時間:5/3 1510-1700
地點:D308教室
范增平教授先介紹台灣茶道與日本茶道的區別。范教授認為,台灣的茶道是「有茶無道」,而日本的茶道則是「有道無茶」。「道」就是規矩,是無形的,茶是有形的;茶是道的體現。對范教授而言,當一個社會品茶有道,便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有茶無道」是野蠻人的品茶方式,另一方面,「有道無茶」是「望梅止渴」。
茶文化,范教授認為,精神層面與技術(物質)層面皆有,而前者比後者占比更重。他提到,茶文化的技術層面,從一開始的把茶壓成茶餅、茶團,後來變成茶葉,之後再變成茶粉。茶是中國最早發現並應用,然而將茶與時俱進、與生活越來越貼近生活的不是中國,反而是美國人將茶製成茶包,這是技術(物質)層面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的精神層面,可以從制度、心態與行為方面,例如在疫情嚴重的現在,戴口罩這個制度就改變了人的心態與行為。范教授認為,要研究茶文化,就要從技術、制度、心態和行為四個方向去探討研究。
接著范教授開始介紹在台灣的茶文化。他提到,由於台灣「有茶無道」,我們不能總是說茶道茶道,這是「空話」,所以在1970年,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先生提出了「茶藝」一詞,將茶文化提升到了藝術的層次。「茶藝」包含了「茶道」與「茶德」,「茶道」如上文提到,是品茶的道理與規矩。所謂「茶德」,范教授認為,是「茶人」之所以是「茶人」的原因,酒鬼之所以不是人,是因為他們沒有飲酒的品德;軍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們擁有保家衛國的品德;「茶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們擁有品茶的品德。德因道而生,因此悉知品茶的道理與品德的人,便是所謂的茶人。范教授認為:「以茶道為圓心、以茶藝為半徑,畫一個圓,就是茶文化。」人們可以透過茶藝,關於品茶的歌、品茶的歌,最終得到茶道,而他也認為,「茶藝」是台灣獻給全世界最好的禮物。
那如何落實茶藝?范教授認為,在高等教育中應該加入茶藝的教育,例如透過茶藝社等通識教育課程,以求得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相互融合,相互互動,以茶會友。
范教授最後總結,他認為茶文化的精神是「融合」的精神,其以儒家思想為核心,道家思想為基礎,以佛家思想為追求,又融合了西方基督教的科學精神與伊斯蘭教的清真概念。范教授期許今天的聽眾可以得到禪茶一味的世界觀、道茶一如的人生觀,與儒茶一體的價值觀。
演講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