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高齡社會處處難? 你也能擁有自在第三人生

  • 06/27/2022
  • |
  • 期數:331
  • |
  • 校園花絮
  • |
  • 資料提供:校友服務暨資源拓展中心
  • |
  • 作者:社會工作學系
  • |
  • 照片提供:社會工作學系
  • |
  • 瀏覽次數:703

【社會工作學系訊】

本系「李明政教授專題講座」成立乃為提昇學系的學術影響力,定期邀請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者專家實務工作者等,針對社會福利政策、制度及社會工作實務相關課題進行專題學術演講。111年5月 17日舉辦「第三人生、第三家庭、第三學程」線上講座,邀請第三家庭雙福基金會籌備會成亮主任委員,也是本校第五屆傑出校友蒞校演講,莊秀美系主任擔任主持人。活動參與者眾多,包含本系老師、系友、學碩士班同學及實務工作伙伴。

成亮老師開頭點出台灣面臨高齡少子化社會的現況。原本良好穩固的家庭關係及功能受到嚴峻衝擊與解構,家庭支持力量變得稀薄脆弱,但政府為因應此社會現象,力推社會安全網及脆弱家庭服務政策等措施,是否足以滿足社會變化帶來的人們需求?再者,長者及獨居者的增加將成為台灣社會的常態,有鑑於此,成老師極力倡導推動「第三家庭」以突破傳統退休界線,讓高齡長者們,在新的人生階段中,也能透過社區網絡支持,找到自在的生活方式,持續發揮自身價值,實現互助自助的社區生活。此目標不僅能讓社區居民共生,也能安心共老!

「第三家庭」通常是由社區中一群願意互相支持、提供幫助,具此種共同理念與價值的人所組成如家庭般連結的團體。此類團體如林森南路禮拜堂及士林感恩堂,前者的運作有教會組織提供支持,後者為提供居民自主商借場地成立的在地社區關懷據點,兩者雖形式稍有不同,卻有著共同信念。也期許當前台灣許多具公益性質的人民團體能對此議題有共識,將組織轉型成「第三家庭」。

邁向年老是人生必經之路,當一個人已至遲暮之年,如果有社區內住民相互支持及陪伴,便不至於孤身一人度過餘生。而「第三家庭」便是採用這種社區模式經營,藉此推動並建構美好家庭與友善社區雙贏的社會環境。日本在銀髮就業的投入實踐已有50年,該先例提供大量經驗作為參考、證明此做法是可行的,台灣剛通過的中高齡就業法,可以此既有的社會團體體制為基礎來推展。會後,與會者也分享對社會工作服務議題的反思及思考未來社工可實踐參與的領域及項目。相信透過問題發現、觀點分析,進而親身實踐,落實友善信任社區環境,台灣社會將會更美好!

【文圖/社會工作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