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馬英九法學講座教授 談兩岸關係

  • 06/03/2019
  • |
  • 期數:316
  • |
  • 校園花絮
  • |
  • 資料提供:秘書室
  • |
  • 作者:秘書室
  • |
  • 照片提供:秘書室
  • |
  • 瀏覽次數:1880

【秘書室訊】

本校自105學年度起,禮聘前總統馬英九先生以榮譽無給職方式擔任「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以每月1場不同主題的演講課程,與本校同學互動對談。馬英九講座教授本學期的第4場演講以「『外交休克』與『外交休兵』─從『漢賊不兩立』到『兩岸不對立』」為題,2019年6月3日上午在本校城中校區實習法庭開講,吸引校內師生們踴躍出席聆聽。

馬教授首先簡述幾個曾分裂或現在仍處分立狀態的國家,如南北越、東西德及南北韓。除了以提綱挈領的方式爬梳這些國家分裂的時間、原因、歷史背景及統一時間等,馬教授更藉越南及德國的例子強調,戰爭所帶來的傷害難以估計,惟有和平的方式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此外,馬教授提及西德的「霍爾斯坦主義」與臺灣的「漢賊不兩立」類似,雙方皆互不承認對方的主權與治權,但東西德在1972年簽訂「兩德基礎關係條約」,變相承認對方主權與治權,且不排除統一的可能性,為日後和平統一提供依據。

接著馬教授論述兩岸關係的幾個時期,包括1950年至1972年「軍事衝突期」、1972年至1979年「漢賊不兩立期」、1979年至1987年「和平對峙期」、1987年至1992年「民間交流期」,及1992年迄今的「和平發展期」。馬教授提到,兩岸關係一直在變化,從一開始互不承認主權與治權,到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再到開放探親後的民間積極交流。馬教授解釋,「九二共識」是由海基會率先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各自表述」,而中國大陸則充分尊重並接受這項聲明,進而逐漸形成的默契,並非由陸方提出,強迫臺灣接受。馬教授也舉出他在總統任內,包含兩岸飛機直航、ECFA簽訂及馬習會等例子,闡述臺灣與中國大陸和平發展、互利互惠的重要性。

最後,馬教授以《孟子》「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為例,兩岸關係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且和平的狀態,才能達到互利發展的成果;並補充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也不是國內關係,是一種特殊關係,而兩岸的未來應由兩岸人民以和平的方式,民主的程序來決定。

最後的互動問答環節中,學生們也踴躍提問,如增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之3條文、六四天安門運動、2020年總統大選、美國之於兩岸的關係等,馬教授皆給予詳細回答;馬教授最後提到國際法的基本概念就是「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並再次重申「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的想法。

【文圖/秘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