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文學教育講座——傳統經典對現今社會的影響

  • 07/17/2017
  • |
  • 期數:306
  • |
  • 學生活動
  • |
  • 資料提供:秘書室
  • |
  • 作者:校園記者中文四紀姵妏
  • |
  • 照片提供:校園記者中文四紀姵妏
  • |
  • 瀏覽次數:2839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紀姵妏報導】

光年現代詩社於5月11日邀請到《地表最強國文課本》作者陳茻以「文學與教育:被拉下神壇的聖人—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讀經典?」為題開講,由本校師培中心協辦,主要在探討傳統國文教育於現代民主社會的必要性。

一開場,投影片上便寫著「我們的社會還需要經典嗎?」,亦解釋所謂經典,不外乎《論語》、《孟子》等,國文教育除了教導學生閱讀文本,也希望學生能被文學作品感動,但過往的教學方式,是否只是透過教育去做到一個「統一的感動方式」?

每個藝術家都可以用他所擅長的技能,去轉述他所認識的世界,可能是音樂、繪畫、舞蹈、文學等。但對於經典文學而言,作者將自身的際遇轉換成文本,經過數百年後,讀者再藉由文本反推作者當下的處境。這中間所歷經的研究、國文課本給予的賞析,也許多少造成了變質,甚至是過度詮釋的現象。

除了探討現今的國文經典作品,講師還帶領同學們思考教育層面議題。到底學習與成長帶給一個人什麼?人需要透過學習、教化來變成更好的人,但人一旦接觸了文明、雜質,卻會變壞。在儒家政治思想中,「是故謀閉而不興,竊盜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儒家所提倡大同世界,的確是「善」的,但大同世界是不是適合現今社會呢?是不是真正的美好呢?

最後,講師表示,那些經典談論的事情,即是本來世界上本來該有的價值,現代社會提倡的「解放」,也只是還給人們原有的人權,亦可稱天賦人權。透過講座,希望在場許多修讀師培課程的同學,能重新思考教育的定位以及教育能給現今社會的影響。

【文圖/中文四紀姵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