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第四屆傑出校友張乾琦學長 前進烏克蘭系列報導

  • 06/26/2022
  • |
  • 期數:331
  • |
  • 校友動態
  • |
  • 資料提供:校友服務暨資源拓展中心
  • |
  • 作者:張乾琦學長、校友資拓中心
  • |
  • 照片提供:張乾琦學長、校友資拓中心
  • |
  • 瀏覽次數:718

【校友資拓中心訊】

111年2月24日(四) 俄羅斯以「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的理由,派遣俄軍入侵烏克蘭領土,並迅速發展為軍事衝突,聞此訊息,本校第4屆傑出校友張乾琦學長(英文系73級)便下定決心親赴戰地。學長表示,新聞全都是烏克蘭,而他想去前線和烏克蘭站在一起, 烏克蘭人之於他,不僅僅是拍攝的對象而已,更是在乎的新朋友,當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翌月3月4日(五) 乾琦學長身穿防彈背心和頭盔,攜帶著相機勇闖前線進入烏克蘭,用盡各種可能的交通方式,如:火車、汽車、巴士、計程車等,加上在邊境等待的數個小 時,以及無數個檢查哨後,開展一系列拍攝記錄工作。

在踏入戰區2個月後,乾琦學長重返奧地利家中,侃侃而談地訴說相機所記錄戰爭中的人事物,而之所以前往戰爭前線,就是為了臺灣的年輕世代,透過這些拍攝影像,臺灣不再只有西方主流媒體的視角,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看待這戰事,拍攝人民的團結和抗爭,去記錄當下,也記錄歷史。學長表示踏入戰區後,常被叮囑在樹林走路時要特別謹慎,因為容易誤踩地雷或詭雷,而當砲擊聲自四面八方傳來時,是他對孩子們的承諾(注意自身安全及每晚視訊通話),使其保持理智與專注。途中,也曾懷疑自己當受到高度驚嚇與受傷時,能否及時使用繃帶止血?而返家後,當家中洗衣機開始運轉時,所產生轟隆隆的聲響,仿佛變成烏克蘭的空襲警報,讓他從睡眠中猛然驚醒,而這一切經歷,也被臺灣的媒體矚目,刊載於新聞報導及雜誌中。 

乾琦學長,出生於台中,在母校就讀英文系期間,參加學校攝影社團,透過社團的參與和學習,逐漸地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退伍後前住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深造,因緣際會下參加攝影研習營,指導老師正是尤金.理查斯,而該名大師攝影作品多專注於人道關懷、戰地攝影等,為乾琦學長後續的攝影題材,奠定了拍攝基礎。經常為了攝影而廢寢忘食的他,超過 30年的攝影生涯出版過4本攝影集,包括以龍發堂精神病患為主題的《The Chain鍊》、反諷臺灣婚紗攝影生態的《I do I do I do我願意》、揭露臺灣仲介越南新娘真相的《Double Happiness囍》、思索跨國移動時空轉換的《Jet Lag時差》,目前均是攝影行家珍惜收藏的名作。

學長憑藉著對攝影的熱情,以及草根性的衝勁、敏銳的判斷力與決斷力,曾榮獲美國年度大專院校傑出攝影家首獎、美國年度新聞攝影獎、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日常生活類首獎以及紀實攝影界最崇高的獎項-尤金•史密斯獎(W.Eugene Smith Award)等。當年在Philip Jones Griffiths 的引薦下,學長於1995 年成為紀實攝影界公認為讓臺灣觀點站上世界頂尖舞台的攝影詩人。2001年亦成為國際上最具報導權威的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專任攝影師暨終身會員,更是臺灣唯一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會員,成就斐然。此次,學長親赴烏克蘭,透過鏡頭拍攝下的作品不僅傳遞人道關懷與情感溫度,更深具借鏡省思,而他謙虛的訴說,自己只是一個拿著相機做記錄的臺灣人,此等情操,實讓東吳師生讚嘆佩服,與有榮焉。

【文圖/張乾琦學長、校友資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