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開幕式(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華文化尋創新之路 台青紛紛建言引關注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徐夢溪)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昨日在北京大學舉行。在議題二“中華文化創新的路徑”的部分,台灣青年,尤其是在陸台生就此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引起現場關注。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認為,如何能夠同時掌握世界的複雜性和規律性,成為國際關係學者所面臨的一大難題。相對於西方哲學思維慣於採取部分切割、簡單線性的因果邏輯,中國傳統的陰陽哲學則強調整體性,將宏觀與微觀、複雜與簡單的分析視角進行有機的結合。中國的量子力學與複雜系統科學家餘振蘇指出,陰陽哲學能夠揭示複雜性背後的簡明秩序。  

王正指出,陰陽學說的奧妙之處在於兼顧了簡單與複雜性,能夠將看似簡單的表現及其內在機理複雜化地深入剖析,又能夠將複雜多變的事物簡化為最簡明的陰陽太極,這對於國際關係學者如何在複雜的世界政治中歸納出規律性並預測趨勢,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王正表示,陰陽哲學是中國古代先賢哲人認識世界萬物運行的一種思想體系,具有貫透古今中外的大智慧。古人雲“一陰一陽謂之道”,掌握陰陽之道,便掌握了天地運行的法則,也就能用以解釋世界政治和國際關係的變化規律與趨勢。陰陽的這種運動變化又處於無形之中,需要研究者細致觀察和辨別。下文將對陰陽運行的基本法則分別進行說明,並就每個原理與世界政治問題的對照和啟示進一步闡釋。  

台籍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王裕慶建議,文化的根本是給百姓在生活中尋找到共同價值。關於特朗普上臺,我們不用過於樂觀或者悲觀,特朗普現象表現出群眾不相信精英階層。我們要更多朝向實踐,讓大家認為中華文化是處於我們的生活的。中華文化的發展也應該走向一般百姓。同時,在中華文化向外傳播中,我們也可以用簡單的話語向西方推薦中華文化,我們要尋找共同價值,從而給外國人一些啟發。 

東吳大學中華文明現代化研究與創意中心助理教授呂玟認為,音樂是人類生活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表現,孔子周遊列國,每到一個地方,藉由各地流行的音樂,來判斷當地的民風。近代華人音樂家江文也先生在其著作《孔子的樂論》開門見山地提到“樂與國家總是一體難分的。”  

中華民族素有“禮樂之邦”之稱,“以禮自治”、“以禮治人”在五千多年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中不斷的被提起,而“禮”“樂”二者缺一不可,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許多典籍中可被驗證。  

她指出,20世紀的流行音樂充滿西洋風,21世紀開始吹起一股中國風,中國風的內涵不應該僅單指使用形而下的五音樂制或中國樂器,更在於形而上的中華文化精神的傳遞。21世紀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是否能成為世界經濟與文化的帶領者,需在固有的中華文化中去尋找精髓,而“禮樂之邦”是中華民族不變的精神。  

台籍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張立齊指出,我們在談中華文化時,常把經典作為文化符號,把文化範圍局限了。中華民族不只是漢民族,而是一個多元民族,我們要考慮把一些民族的傳統文化吸收到中華文化中。  

另外,中華文化有上乘和下乘的區別。過去,我們談的更多的是精英分子擁護的部分。但實際上我們看到,台灣和大陸的農民在慶典的方式上,不存在太多的差別,包括宗族、社會、宗親理法。因此,中華文化的本質,從歷史發展過程中看,就是相容並包的狀態,一直是不斷變動和吸收,不斷適應環境的。 

張立齊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中,如果用中國文化的語境來解釋西方的內容,可以用到陰陽和太極八卦糅合的可能性,可以把西方科技納入到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  

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共同協辦,承辦單位為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 

 

【中評社北京】

中華文化尋創新之路 台青紛紛建言引關注http://hk.crntt.com/doc/1044/7/9/5/104479543.html?coluid=266&kindid=0&docid=104479543&mdate=1123004252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