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2/11

講題:看電影,約嗎?影展的幕前幕後

講者:謝璇女士

 

1. 目標

 邀請實際參與台北電影節的資深專員,期望能在單純的文本分析以外,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到電影節幕前、幕後的工作內容,引導學生對於電影更深的認識與了解。

2. 實施方式

課堂演講。透過對台北電影節的策展過程的詳細介紹,使學生更深入了解影展/電影節台前幕後的相關事物。

3. 執行成果(活動報導)

講座以「看電影,約嗎?-影展的幕前幕後」為題,謝璇老師首先講述自身的學經歷,談及大學是就讀中央大學中文系,爾後前往倫敦大學學院攻讀電影研究碩士,回國後投入台灣電影產業工作,從2016年起至今,任職台北電影節節目部資深專員。曾經參與紀錄片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的發行行銷工作,且在「電影評論」、「影人專訪」、「放映週報」、「釀電影」、「Bios Monthly」、「新活水」等諸多刊物、網路平台發表電影評論等相關文章與作品。

接著,講述電影是如何「被看見」。謝璇老師介紹了「影展曝光/市場銷售」、「全球發行」、「後端曝光」等三種電影被看見的媒介。首先,「影展曝光/市場銷售」便是在各大影展放映,同時參與市場展的販售;其次,是在院線上映;最後,是在網路平台露出。

然後,謝璇老師說解了「影展」的意義:搭建起影人與觀眾之間交流的橋樑;同時,讓許多獨立電影,有機會讓更多的人看見。這裡,謝璇老師按月份,介紹了世界重要的影展活動,包括日舞影展、鹿特丹影展、柏林影展、香港國際影視展、坎城影展、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威尼斯影展、釜山影展等。

最後,介紹了「台北電影節」從前置的看片、選片到策劃電影展的過程。並說明了台北電影節對於台灣電影產業的重要性。其中,更深入說明台北電影節的各項電影主題單元:「國際新導演競賽」每年會遴選12部新導演作品,鼓勵新晉導演;「明日・台灣」則是聚焦台灣電影,讓世界看見台灣電影實力;「亞洲稜鏡」以地緣為主題,關注亞洲地區的影片;「焦點影人」則是引薦電影產業中重要的從業人員,其中包括導演、剪接、燈光、攝影、聲音等等;「經典回顧」單元則是透過修復技術,讓經典老電影能以更清晰的畫質再次被觀眾看見;最後是「特殊專題」,引介最新的電影趨勢,如近兩年很火紅的VR技術就成為台北電影節關注的重點之一。

講座結束前,謝璇老師認為影展的任務有三:第一,推廣電影(在商業機制外,引介更多元的作品,進而激發商業潛能);第二,交流(讓影人與影人、影人與觀眾產生對話,延續電影的生命力);第三,開創與培養(思考電影藝術的無限可能性)。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