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慎終追遠 清明節前追憶本校先賢

  • 04/26/2024
  • |
  • 期數:340
  • |
  • 校園花絮
  • |
  • 資料提供:總務處
  • |
  • 瀏覽次數:43

【總務處訊】

清明前後辦理故人追思活動已成本校重要傳統,113年3月26日時任校長潘維大、董保城副校長、詹乾隆校長、一級主管偕同王寵惠故董事長嫡孫王守正、孫女王依仁在外雙溪校區王寵惠故董事長伉儷墓園、石超庸故校長伉儷墓園及陽明山孫科故董事長伉儷墓園、端木愷故校長伉儷墓園獻上敬意,並由校史研究指導委員會王淑芳執行長簡介故董事長、故校長的生平事蹟與東吳的淵源,再由校牧室同仁獻詩、徐秀蓉主任祝禱,以簡單隆重的儀式表達對學校先賢感念之心。

時任校長潘維大在致詞中引用論語中的經典名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學校對先賢先輩致意,帶動慎終追遠的感恩風氣,這是本校德育教育重要的一環。本次是潘維大校長任內最後一次帶領師長同仁向先賢致意,除感謝故董事長、故校長在他擔任校長任內給予精神、靈魂上的鼓勵與支持外,也請先賢繼續保佑詹乾隆校長推動校務順利,東吳大學校運昌隆。

王寵惠先生在民國41年至47年間擔任本校在臺復校第一任董事長,對學校的發展貢獻良多。他是中華民國享譽中外的法學家、政治家與外交家,歷任國家多項要職,民國32年隨先總統蔣介石先生伉儷出席開羅會議,在會議上據理力爭,奠定臺澎地區回歸中華民國版圖。他是海牙國際法庭第一任中國籍法官,也是聯合國憲章的起草者之一,在國際法學界享有盛名。

東吳在臺復校之初,先以補習學校運作,隨時可能被迫關閉停課,幸賴王寵惠董事長上下奔走,跟政府高層建言,力挽狂瀾,在民國43年7月29日獲得教育部核准先行成立東吳大學恢復法學院,成為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王董事長在開學時跟師生訓勉:「所言者小,所為者大」,比喻學校雖是補校之名,但有大學之實,語重心長,激勵師生士氣。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外雙溪校區第一棟樓命名為寵惠堂。

石超庸校長在民國46年至57年擔任11年校長。石校長一生奉獻教育,除籌劃外雙溪校區之建設外,更為整飭東吳學風、提升學生素質勞心勞力。當時石校長曾有一段話:「我不想把東吳大學辦得像學店,用幾千元就能買到一張文憑,我不惜將半數的學生淘汰,以保持學校的聲譽」,因為石校長用心辦學的堅持,在他任內增加系所後,獲得教育部同意升格為東吳大學。為了感念石校長,把62年竣工的科學館命名為超庸館。現石故校長伉儷墓園為衣冠塚,因其家屬移居國外,為方便照顧與追思,於85年10月6日移靈,由其子女奉安於加拿大。

孫科先生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嫡嗣,曾擔任過行政院長、立法院長、考試院長等國家多項重要職務,地位非常崇高。在民國56年至62年擔任本校董事長。孫科董事長熱心校務發展,現在校內建築物中,文舍、哲生樓、職員宿舍(現東桂學廬)、教師宿舍、文化樓、崇基樓等都是在他任內完工。為了紀念孫科故董事長對本校的貢獻,把第二課室大樓命名為哲生樓。「哲生先生墓園」位於陽明山第一公墓,學校為回報孫故董事長對學校的奉獻與付出,於112年2月接受家屬的委託,協助該墓園維護管理事宜。

端木愷故校長從民國39年到他76年去世,先後擔任東吳校友會會長、董事、常務董事、副董事長、董事長、校長,以及各種復校專案執行委員37年,跟東吳休戚與共無間斷。擔任校長或董事長的任期內成立26個系所、中心,興建14棟校舍,擔任校長14年從未支薪,還賣房賣地、捐款、募款,為學校發展鞠躬盡瘁。為了緬懷並回報端木校長對東吳的蕩蕩之勳,將城中校區第二大樓以其字「鑄秋」命名為鑄秋大樓,學校也在104年起接受家屬委託,管理端木愷故校長伉儷位於陽明山中正山德泰暨長安示範墓園維護管理。

先賢的奮鬥與付出,為東吳大學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在東吳大學建校124年的此刻,全校師生對前輩多一些認識,就會對先賢多一些的崇敬與對學校的認同。

【文/總務處 圖/總務處、校園記者 王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