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人權饗宴─我的人權之路」 碩班同學經驗談

  • 12/08/2017
  • |
  • 期數:308
  • |
  • 學術交流
  • |
  • 資料提供:秘書室
  • |
  • 作者:人權學程李元薇助教
  • |
  • 照片提供:張佛泉人權中心呂姵閺助理
  • |
  • 瀏覽次數:2635

【人權碩士學位學程】

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於106年11月23日舉辦「人權饗宴─我的人權之路」講座,邀請到碩班學生分享他們從事人權倡議的啟蒙與故事,以及踏入碩士班進修後,對他們從事倡議工作的影響。本次活動邀請到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祕書長施逸翔先生擔任主持人,在他的大學時代,參與人權學程聲援西藏丹增德勒的活動便是他的人權啟蒙。

此次分享的講者開始關注人權議題的契機皆有所不同,有的是因為高中社團參與辯論社團,因此開始思考死刑議題,又或者,自身的性別認同本來就不為當前體制所接納,從小到大,他的人生就是一個人權倡議的過程。

在看人權議題,或從事人權工作的過程中,對眼前所見的不平等及受侵害者所經歷苦痛,促使他們思考、尋找可以解決或改變的方法與工具。因此,回歸校園尋找答案、吸收新知變成為他們選擇。

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提供了一個跨領域的場域及系統性課程,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面向思考,也訓練學生如何去看待政府的政策,或是在國際人權保障機制中找到與當前政府互動、溝通的工具。當然,在這過程中也會遇到理論與實務上的差距,也會希望所上可以有如社會運動案例研究、政策觀察、法哲學相關或是NGO實務的課程,補足在這些面向的知識與思辦。

現場有同學提問,對於進入NGO工作的普遍印象就是低薪、事情多,那為什麼還要選擇踏入這個行業。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人對於NGO工作者、或是社工的勞動環境提出討論。因為不同組織有不同的運作模式,與會與談人皆從各自組織情況去回應,他們認為自己所待的組織所提供的勞動環境及待遇是比現行勞基法規定更完善的。而有的組織近年人力需求其實是在拓展的,社會對人權專業的需求不一定是想像中的狹小。此外,雖然薪水不如外界對高薪的期待,但是仍舊可以滿足生活需求的,而一份工作的價值除了金錢外,自我實現的滿足及良好工作環境也是重要的。

【文/人權學程李元薇助教 圖/張佛泉人權中心呂姵閺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