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東吳數金論壇探討「監理科技在地化」 鄭冠宇院長:鼓勵法律人跨域交流數位科技與新興知識

  • 03/29/2021
  • |
  • 期數:325
  • |
  • 學術交流
  • |
  • 資料提供:法學院
  • |
  • 瀏覽次數:1433

【法學院訊】

本校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在110年3月22日舉辦【東吳數金論壇】第二季第一場次,主題是「監理科技在地化」,由東吳法學院鄭冠宇院長擔任主持人,法律系余啟民教授擔任引言人,與談人包括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邱佩冠合夥律師、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顧問萬幼筠,就當前全球監理科技發展方向與我國在地調適實務進行探討。鄭院長特別鼓勵法律人要積極面對跨領域知識與科技變化,當科技人與會計人等不同領域相繼進入法學領域時,法律人應有更開放而突破的思維回應變局,讓法律有與時俱進的調適與內涵。

余啟民教授指出,所謂監理科技(RegTech/Suptech)是金融科技(Fintech)衍生出的新領域,利用大量數據方法、模型分析、或系統安全技術等資訊技術,加強監管流程。監理科技的目標是提高透明度與一致性,規範監管流程,對不明確的法規提供合理的解釋,從而以更低成本提供更高質量水平。

余教授提到,由歐洲央行與歐元區國家銀行所共同開發的銀行綜合報告辭典(BIRD, Banks’Integrated Reporting Dictionary) 可以減輕銀行報告負擔,並改善向當局報告質量,應是可以參考的作法。BIRD內容基於統一數據模型,指定應從銀行內部IT系統中提取的數據,以生成主管部門要求的報告。此外,對於從銀行內部IT系統提取的數據,有明確定義的轉換規則,以產生特定的最終監管數據。

邱佩冠律師則分享目前在金融監理沙盒的主要創新內容。一是多元數位身份認證方式(e-KYC),尤其是應用手機讀取身分證與護照晶片等創新作法;二是市場資訊即時監理,如財務業務資訊監控、偶發事件即時回傳與分析、跨域跨業與集團合規共享等;三是防詐欺預警,包括可疑交易及內部舞弊行為偵測、借貸違約及證券交易風險預警、實質受益人辨識等。

萬幼筠科技顧問則提出幾項發展監理科技的重要建議。一是建立一個多方利害關係人參與的監理科技平台。尤其台灣金融監理單位有中央銀行、金管會,還有銀行公會的函釋等,有些函釋內容偶有不一致;因此利害關係人的參與乃是關鍵。二是由事中與事後校正,朝向事前預警,並應發展關鍵風險指標。三是將數據化的風險指標嵌入所有金融活動與商品中。四是法規遵循科技(RegTech)將依金融中介機構數性特質化,而監理科技(SupTech)或將出現全球性的合作與同化監理樣態。總結來說,金融相關的科技法律與法規調適,勢將發生且正在發生。

【文圖/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