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工傷協會的組織與培力:以【陪媽媽兜風】繪本創作為例

講者:利梅菊

時間:109/04/06

地點:D0419教室

 

本日社會服務課程邀請了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的利梅菊秘書長、劉念雲專員,前來與同學分享工傷協會的工作經驗,以及工傷繪本的故事。
課程一開始,講師試著引導同學進入勞動的視角思考:勞動經驗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身心?現場的同學們紛紛回應,比方有同學的父母從事大夜班的勞動工作,白天還要兼差,除了家庭關係受到影響外,這樣的勞動負擔對身體的耗損也很大。此外,也有不少同學外出打工,但不太了解相關的法規與權益,比如若在工作途中受傷請假,老闆到底該不該付工讀生薪水?保不保勞健保影響大嗎?這些問題都非常的切身相關,但卻是多數人所不了解的。

進入演講正題。本日的講師利梅菊秘書長,原本是工傷家屬。梅菊講師的丈夫在從事公共工程工作的路途上,遭遇車禍過世。梅菊除了遭遇家庭變故外,當年因為法規的不完善,導致她無法申請到補助(且就算能領到,金額也不高)。苦撐著要把小孩養大的她,在裁縫工作中一路打拼,做到手指都變形、出現板機指,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為梅菊的遭遇,才讓她在參加工傷者聯合奠祭的時候,認識了協會,也投身組職中彼此互助。

接續,講者為我們導讀協會新出的繪本-《陪媽媽兜風》。這是一本從小孩的角度出發,來講工傷家庭的經驗。講師開玩笑說,這已經是他們工作以來,最溫馨的作品了。工傷經驗總是沉重,但透過繪本的方式,讓大人有機會與孩子共同去接納不愉快的回憶,並且透過孩子的天真、貼心、可愛的互動慢慢治癒那埋藏在心中的創傷,讓自己慢慢站起並為死去的人好好的活著。

今天能夠聽到這場演講,許多同學都表示覺得很值得,不管是承接前人的意志又或者是為自己、下一代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接納死亡並從悲傷勇敢的再次站起,這都會是過世的人們最希望到的,也是報答他們最好的方式。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