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教師 「何撒娜」老師照片
助理教授

何撒娜

最高學歷: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

專長:

東亞區域比較研究、文化國族主義與認同、韓流與東亞流行文化、消費與認同、飲食研究

 

重要學經歷 - 總覽列表

學歷
經歷
教授課程
校內分機 6319
研究室 Q205
電子郵件 sanaho@scu.edu.tw
個人網址
論文著作與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

2016.08.01~2017.12.31,從韓食(hansik)到K-food:韓國的飲食論述、認同的建構、以及國家品牌的建立

2014.08~2015.07,東亞研究計劃,東吳大學人社院。

2012.12~2013.05,Korean Studies and Taiwan,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2011.03~2011.07,Food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in South Korea,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2010.01~2010.12,ICTs and the Empowerment of Civil Society in Korean,Korean Foundation。

  期刊論文

何撒娜 (2017)〈韓食世界化:韓國飲食的國家品牌塑造與想像〉。頁159-197,《中國飲食文化》,第13卷第1期。(THCI Core)

何撒娜 (2015) 「中國的國家共同體想像與國家品牌行銷」,《文化研究論壇》。

何撒娜 (2008a) 「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人類學研究述評」,《西北民族大學學報》 2008(7): 13-21。[CSSCI]

何撒娜 (2008b) 「死生之域‧黑暗之心:人類學理論中的死亡與暴力」,《中國人類學評論》(5):239-257,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何撒娜 (2008c)「20世紀50年代後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人類學研究——以摩梭人的研究為例」,《探討》第37期。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 

何撒娜 (2003a) 「摩梭人真的是女兒國嗎?」,《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1): 59-69。 

何撒娜 (2003b) 「『一根根骨』抑或是『死路一條』:從喪葬儀式與家屋象徵看納人的親屬關係」,《民族學評論》(2): 137- 151,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研討會論文

Sana Ho (2018) , “Welcome to the Korean Wife Club: why Taiwanese females marry to Korean men?,” The 6th WAHS World Congress, Nov. 15-17, Kans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saka.

Sana Ho (2018) , “The Taste of Hands: gendered culinary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gendered collective identity building in South Korea,”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RPUS, May 24-25, Spain.

何撒娜 (2017)<冬天該吃冷麵還是羊肉爐?:韓、台關於「藥食同源」的一個概念、各自表述>,發表於「2017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主辦。民國106年10月21日-22日。

Sana Ho (2017) , “Money, Rumors, and the Anthropologist as the Weak: Expereiences from the Himalayan Highland to Cosmopolitan Seoul,” The 2017 AAS-in-ASIA conferences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in Asia), June 24-26.

何撒娜 (2017) 前往法國參加由法國高等社科院舉辦的「Scales of the Alimentation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Connections, Syncretism, Fusions」國際研討會,發表「Michelinization of Korean food in Seoul」會議論文外,並在法國巴黎進行科技部研究計畫「從韓食(hansik)到K-food:韓國的飲食論述、認同的建構、以及國家品牌的建立」移地研究。

Sana Ho (2017)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ulinary Nationalism in Asia,”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March 31- April 1.

何撒娜 (2017) <新瓶裝舊酒的韓流:韓劇裡『情』與『恨』的交會與『同在一起』的共同體>,發表於「2017文化研究年會」,台北:淡江大學。民國106年3月11日。

Sana Ho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cales of Alimentation,” 23 & 24 February, 2017, EHESS, Paris.

何撒娜 (2016)<韓國人的「火病」:憤怒、身體、與集體壓迫>。發表於「2016台灣社會學會年會」,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台灣社會學會與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主辦,民國105年11月26日-27日。

何撒娜 (2016) <韓國的『中華料理』:想像、味道、與階級>文發表於「地方與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飲食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馬丁堂)。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主辦。民國105年10月28日-30日。

Sana Ho (2016) < Telling the story, doing the culture, and eat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culinary 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on “culture” in South Korea>, EAAA 2016 meeting in Sapporo, Oct15-16.

何撒娜 (2016) <東亞的偏見政治:為甚麼韓國人討厭日本人、華人討厭韓國人?>,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6年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主辦。民國105年9月10-11日。

Sana Ho (2016) < What is ‘Han’ in Hallyu?: ‘Han’ and ‘Han’ in food related K-drama>, the 4th World Congress for Hallyu, Dates: Sep. 26- 28, Venue: Oxford University, England, Organizers: World Association for Hallyu Studies. 

何撒娜 (2016) 前往香港中文大學參加由美國人類學會、東亞人類學分會、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2016香港年會」,並發表「K-Food, Affection, and Imagination: The transitions of major framings in the culinary discourse in South Korea」會議論文。2016年6月18-23日。

何撒娜 (2016) <韓流戲台,台風吹韓:流行文化如何成為韓台交流的平台>,發表於「第三屆韓台人文交流大會」,台北: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駐臺北韓國代表部、台大社會科學院合辦。

Sana Ho (2015) “Pop Culture as Public Sphere: recall the fair exchange between Korea and Taiwan”, 2015 Biannual Meeting of Kore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KSA), December 18-19, Venue: Sogang University in Seoul, Korea.

何撒娜 (2015)「流行文化、公共領域、與韓台交流」,第二屆韓國-臺灣人文交流大會,2015年12月17日,主辦單位:駐臺北韓國代表部,地點:臺北福華大飯店。

何撒娜 (2015)〈日治時期的歷史記憶建構與當代台灣的國族認同:以流行文化為文本〉。發表於「2015台灣社會學年會暨科技部社會學門成果發表會」,台南: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社2001)。台灣社會學會、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主辦,民國104年11月20日至21日。

Sana Ho (2015) “Korean Wave ‘FTA’? : Korean media industry and brand nationalism,” 「創意文化與產業的互動:東亞的比較」(Interactions of Creative Culture and Industries: East Asi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年11月5日,地點:中研院民族所,主辦單位: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CAPAS)。

Sana Ho (2015) “What is Korean Cuisine Anyway? : K-Food, K-Wave, and K-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Korean Tourism,”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Food Culture. Organizers:Université François-Rabelais Tours,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College, NKUHT. Co-Organizers: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15 October, 2015. Venue:Université François-Rabelais Tours, Tours, France.

何撒娜 (2015) 「到底甚麼才是人類學的研究方法anyway?」,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TSAE)暨東亞人類學學會(EAAA)-2015聯合年會「多重地景的人類學」(Multiple landscapes of anthropology),2015年10月3-4日,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綜合院館,主辦單位: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東亞人類學會(EAAA)。

何撒娜 (2015) 「戰後東亞文化國族主義的發展」,發表於2015年『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及其之後』國際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日本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主辦,名古屋:日本愛知大學國際會議廳,2015年4月11-12日。 

何撒娜 (2015) 「“韓流”FTA?:韓國媒體文化產業與商品國族主義在台灣」,發表於2015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文化研究學會、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台北:真理大學,2015年3月14-15日。 

Sana Ho (2015) “The politics of landscape and fragmented identities in Contemporary South Korea,” in KPSA (Kore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World Congress for Korean Politics and Society 2015 “Bridging the Gap: The Promise of Politics in a Polarized and Fragmented World.” August 25 – 27, 2015. Venue: Gyeongju, Republic of Korea.

何撒娜 (2014) 「吃我們的米:台灣與韓國米博覽會的比較研究」,會議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社會學會、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共同主辦, 科技部人文社會司協辦。2014年12月6-7日。 

何撒娜 (2014) 「龍的傳人與惡龍傳說:中國『中央』與『邊陲』的自我想像與交互意像」,發表於【文化批判論壇第106場】:「東北亞區域的國家想像與品牌打造:自我再現與他者理解」,文化研究學會、台俄協會、台灣東北亞研究學會、東吳大學人社院東亞研究中心籌備處共同主辦(依筆畫順序排列),台北:台灣國際會館,2014年12月12日。

Ho, Sana (2014) “Authenticity, Anxiety, and Identity: Discourses on Food in Korean Drama” in 2014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East Asi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EAAA). Venue: Yeungnam University, Gyeongsan, South Korea. November 14-16, 2014. 

Ho, Sana (2014) “In What We Trust? Food Safety Crisis and Nationalistic Ideology in South Korea,” 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4 年年會,台北:政治大學,2014.10.03‐04. 

Ho, Sana (2014) “Nationality of Food: Food Safety as National Crisis and Nationalistic Ideology in South Korea,” in XVIII ISA World Congress of Sociology, Yokohama, Japan, July 13-19, 2014. 

Sana Ho (2013) “Food Safety, Food Sovereign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 Case Study on the Rules of Origins in South Korea,” 發表於食品安全法論壇暨國際研討會,地點:中國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主辦單位:無錫市法學會、江南大學法學院、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2013年10月19日。 

何撒娜 (2013) 「米食消費與集體認同的建構:南韓與台灣的比較研究」,2013海峽兩岸人類學論壇「全球化、文化多樣性與地方社會」,主辦單位:清華大學人類所;合辦單位:中興大學文學院、暨南大學人類所。 

Ho, Sana (2012) “Kimchi War: food and identity in Korean drama,” in annual meeting of Taiwan Society for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Taipei, Academia Sinica, Oct 6-7, 2012. 

Ho, Sana (2012) “Rice: framings, food consump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South Korea,” in annual meeting of East Asian Anthropology Association (EAAA),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Hong Kong, June 2012.

Ho, Sana (2011) “Beef, Rice and 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s in South Korea: A hypothetical and comparative approach”, in the World Congress for Korean Politics and Society 2011, Incheon, South Korea, August 23-25, 2011. 

Ho, Sana (2011) “Korean Jangdokdae (장독대) and its repres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Korea.” In the SEAA 2011 Conference jointly held by The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nthropology and Korean Society for Cultural Anthropology, Jeonju, Korea, August 1-5, 2011. 

Ho, Sana (2011) “Jangdokdae (장독대) and its representation as traditional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Korea: Rethinking spatial approach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eventh Worldwide Consortium of Korean Studies Centers Workshop, June 6-8.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Ho, Sana (2010) “Our food fits our bodies: globalization and food nationalism in South Korea.” in 5th World Congress of Korean Studies, October 25-28, 2010. Jointly held by Academy of Korea Studies and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Ho, Sana (2010) “The Return of the King: King Sejong, Cultural Nationalism, and de-colonization in South Korea.” In Annual Meeting of Taiwan Society for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October 2-3, 2010, Taipei, Taiwan. 

Ho, Sana (2010) “Their beef, our safety: food safety and nationalism in South Korea.” In The 35th 4S (the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Annual Meeting/ join with Japanese Socie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August 25 – 29, 2010, University of Tokyo. 

Ho, Sana (2007) “How is a Civil Society Possible? From 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 to Political Reform in Taiwan.” in the 56th MCAA (Midwest Conference on Asian Affairs), October 19-21, 2007, St. Louis, Washington University. 

Ho, Sana (2007)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Southwest China after 1980’s,” in Conference “Crossing Borders and Paradigms: Anthropology of Southwest China Reconsidered,” Dali, Yunnan, August 7-15, 2007. 

何撒娜 (2005) 從「山之巔到水之涯」,第三屆土著/少數民族國際研討會,北京:中國社科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2005/5/18-21。 

何撒娜 (2001) 「性、謠言、『社會平等』:滇西北摩梭人的『蠱』」,人類學研究生研討會, 台大人類系主辦。

何撒娜 (2000) 「摩梭親屬的再思考」,儀式、親屬與社群研討會,中研院民族所「季風亞洲高地與低地」計劃與清大人類所合辦。

專書及專書論文

何撒娜 (出版中) 「戰後東亞文化國族主義的發展」,《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及其之後》。

何撒娜 (2013)「來『摩梭家』吃豬膘肉:當不能商品化的食品遇上旅遊」,《2013中華飲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35-649,台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何撒娜 (2010) 「藏傳佛教在摩梭: 三個文化之間的會遇與空間政治」,木仕華主編《納西研究論文集》。北京。

何撒娜 (2006a) 「性、謠言、『社會平等』:滇西北摩梭人的『蠱』」,拉他咪‧達石主編《摩梭研究論文集》,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何撒娜 (2006b) 「摩梭親屬的再思考」,拉他咪‧達石主編《摩梭研究論文集》,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何撒娜 (2006c) 「摩梭人真的是女兒國嗎?」,收於《性別解碼全紀錄》,畢恆達、游美惠主編,出版社:教育部。又收錄於拉他咪‧達石主編《摩梭研究論文集》(2006),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何撒娜 (2003b) 「『一根根骨』抑或是『死路一條』:從喪葬儀式與家屋象徵看納人的親屬關係」,又收錄於拉他咪‧達石主編《摩梭研究論文集》(2006),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其他

2004a 「原住民族部落短期經濟發展計畫:鄒族」,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                      

2004b 「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布農族篇」,國立史前博物館委託計劃。

2004c 「泰雅族傳統物質文化」,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計劃。

2003a 「台北市文化指標系統」,台北市文化局委託計劃。

2003b 「91年台北市文化指標報告」,台北市文化局委託計劃。

2003c 「烏來泰雅族博物館:展示內容與文案」,台北縣文化局委託展示計劃。

2003d 「客語與客家認同:台灣客語使用調查研究」,行政院客委會委託計劃。

2002 「原住民族部落短期經濟發展計畫:阿美族、太魯閣族」,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