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目錄

在 這 裡 , 我 們 嘗試 將 本 系 碩 士 班 的 論 文 摘 要 整 理 出 來 , 並 放 在 網 路 上 供 大 家 查 閱 。 只 要 您 在 具 有 超 連 結 功 能 的 藍色 題 目 上 輕 輕 按 一 下 , 就 可 以 看 到 這 篇 論 文 的 摘 要 了 。

111.9

林玉柔

國中ADHD學生的特殊身份有無與學校支持之研究

111.9

蘇恩然

地方創生實作計畫:如何編製磯崎部落地方誌

111.6

吳冠霆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地方感之營造:《找東溪》地方誌實作

111.6

林盛棠

女性思覺失調者的雙重社會困境: 當我成為家庭照顧者的個案探討

110.11

劉珉秀

高中實習教師的主體化歷程探究-以傅柯的權力觀點反思

110.11

謝欣礽

影像敘事與集體記憶的歷史再現─以電影文本中的青年揚·帕拉赫自焚事件所投射的布拉格之春為例

110.2

簡妤珊

現代男性如何「做」爸爸─以「育嬰留停」的父職參與為例

109.8

卓昶瑀

從臺中市托育一條龍政策分析臺灣托育服務市場走向公共化的困境

109.8

傅雅郁

部落能動力之社會學研究—以不老部落為例

109.8

朱文多

性解放與中國90後青年性愛觀-以瀋陽為例

109.8

陳永平

基督教現代化對於台灣青年的影響—以藝之星教會為例

109.8

林琬婷

公民對話與公民社會的建構-以臺灣和波蘭的墮胎法案演進為例

109.8

龎郁潔

社群媒體於地方創生內容行銷的實作應用: 以東管處「雙濱生活趣」計畫為例

109.8

陳稚宜

從多重身體觀論性創傷的身體書寫—以林奕含及其《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為例

109.8

陳昱勳

在插管與拔管之間:醫病關係中醫師決策之社會學分析

109.1

高子雯

布拉格閒逛與生成的交換經驗

109.1

黃于庭

台灣不同年齡層成年者的自我老年照顧方式選擇之研究

108.7

陳薇竹

樂活引路人:樂齡旅遊工作提案

108.7

邱品臻

鐵人三項業餘選⼿時間管理的社會學探究

108.7

張茵

台灣鮮乳廣告影片中的理想母親形象分析(2009-2019)

108.7

黃紹謙

男同志肥胖體態、自我認同及互動經驗

108.1

莊惠涵

捷克當代文學中的愛情故事與荒誕劇-文學社會學和詮釋學的視角

107.7

林庭慧

當導盲變成倒忙:台灣社會環境對視障者使用導盲犬的影響

107.7

蔡姿瑩

實境技術的生活提案力:忠泰明日博提案

107.7

劉中介

誰玩誰:虛擬遊戲中的快感與空虛

106.7

陳盈錚

自己的「地位」自己創造?家庭經濟地位與消費動機對象徵性消費行為的影響

106.7

戴猷

液態現代性中的自由與不安:一位青年的生命經歷

106.7

趙光遠

中國城市規模的Zipf法則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106.7

郭瓊蔓

再會,朋友,再會:不合時宜的友誼模樣

106.7

洪祺玲

台灣青年上海創業熱:全球都會區生活型態與海派文化融合之研究

106.7

邱郁芳

小海女,朝聖去-旅遊聖地的文化社會學分析

106.1

史迪威

軟性極權主義

105.9

王玫瑜

Apple暢銷的背後: 設計創新力的文化路徑分析

105.8

葉馨惠

跨文化學習與生命敘述之研究-以捷克的台灣交換生為例

105.7

金弘崴

誰是我們的敵人:考察毛澤東的政治性言論與權力關係

105.6

陳冠吟

國民年金對不同所得老人單人戶消費支出之影響

104.1

劉曜瑋

論無奈的社會學意涵:對個體化社會中的個人處境之研究

103.9

葉志富

國際移工社會資本與社會融合之探討-以桃園縣某企業菲籍女性移工為例

103.9

楊珮妤

當代「白日夢」消費體驗之研究-以小資女孩認同消費為例

103.9

李承鴻

探究地方社會的公共性-以台江大廟興學為例

103.8

周汝育

音樂展演空間的迴游魚:以西門町日本音樂與迷行動為例

103.7

黃以儒

追求幸福的我:遠嫁捷克女性之生活適應及文化想像

103.7

許智超

魯曼論現代性

103.1

蔡欣洲

街舞的情動與生成:從音樂到舞蹈的逃逸線研究

103.1

姜守維

好個加減乘除:考察臺灣高等教育評鑑的問題癥結

103.1

蘇小雅

文化作為演出/寫出的文本──葛慈文化概念之研究

103.1

鄭岳翔

新世代影癡觀影經驗──以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為例

102.7

魯覺夫

臺灣老人生活需求:生命歷程觀點

102.7

李姿儀

偶像劇與置入性行銷的消費社會研究-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

102.7

林孟瑋

台灣尼特族初探─家庭依附與親子代間之關係

102.7

蔡嘉綺

社會階級與教育成就:比較家庭資本之運用與成效

102.7

李卓嘉

華人傳統文化情境下的台灣基督教家庭教養經驗之研究

102.7

林雪非

台灣社會工作學門知識論中的社會學意涵──以1960年至2002年隸屬社會學系的社會工作知識教育軌跡

102.7

郭子龍

一個婚姻,三個家庭:已婚女性代間關係模式之分析

102.7

柯則宇

老人居住型態的探討-主觀意願與客觀條件的影響

102.7

李承勳

公共參與的變形:網路對草根運動的衝擊與替代性

102.1

陳其偉

鵜鶘慢飛-台灣少子化現象的家庭社會學分析

102.1

黃依婷

社會企業與CSR —生態綠的個案研究

101.9

蘇冠華

集體記憶的衝突與凝聚:金瓜石地方觀光產業發展的可能性

101.7

盧儀靜

臺灣家務勞動有酬化之實踐可能與困境

101.7

朱思樺

臺灣未婚女性結婚意願之探究-「不婚」還是「想婚而不得婚」?

101.7

陳書豪

地方觀光發展與集體記憶的疏離-以九份地區為例

101.7

張郁玟

拖延之社會學意涵──一個現代時間系統的研究

101.7

徐培堯

「大稻埕就是我的家」:外公、外婆的城市記憶與歷史空間探究

101.7

帥宗婷

升學壓力中的凝視與主體-以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與慈心華德福為例

101.7

周剛毅

論忍耐的心計與社會歷練

101.7

何旻杰

圓現象空間:建築與文化空間記憶-以臺北圓環為例

101.1

黃齡瑩

中歐地方NGOs與公民社會發展--以斯洛伐克Presov城市為例

100.7

許亞盈

栽種的創新與標準化:青翠枝與蝴蝶蘭的勞動過程與知識生產

100.7

詹靚文

金融風暴下的親密關係:假性雙薪家庭分析

100.7

陳靜穎

男女大不同?:性別角色社會建構對新移民子女社會支持/生活適應之影響

100.2

劉毓儒

我是日貨族:日貨連線認同與消費之研究

100.2

謝楚培

就是要「瘋潮」-次文化消費研究

99.07

許絲茜

我「寂寞」故我「消費」:比較家庭與同儕的影響

99.07

王柏鈞

放膽搞怪!KUSO文化與公共領域發展現況之分析

99.07

宋本勵

米德與消費社會的對話

99.07

魏龍達

想像主體的轉換:1970-1990年代政治論述的歷史社會學考察

99.07

吳孟樺

台北創意群聚空間發展研究-以師大街區為例

99.07

王竣霆

亞洲書寫與地方概念

99.07

陳文俐

我們比你想得還好動—當代台灣線上遊戲<魔獸世界>玩家消費體驗研究

98.07

黃稚純

骨牌效應後的中歐失業保險制度之建構-以捷克與斯洛伐克為例

98.07

歐炯杕

錢從哪裡來:台灣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資本研究

98.07

林蓓菁

從情趣睡衣消費看女性親密關係的轉變—以YAHOO!奇摩內衣/睡衣子站為例

98.07

蔡境予

從「中國籍台商妻子」看離散情境下之台灣在地女性公共性

98.07

林全進

地方權力與宗教-以台北天母三玉宮為例

98.07

江岳樵

初探女性公車駕駛員的勞動過程:以台北市區公車為例

98.07

林亞萱

母親的生育慾望之旅

98.07

吳寧馨

庶民社會的精神性體驗—新興道場的自我技術初探

98.07

朱聖惠

勞動彈性化對女性勞動參與之影響─從派遣媽媽的經驗論之

98.07

朱慧芸

意象巫術:邁可.陶席格(Michael Taussig)的文化觀

98.07

黃芷嫻

外籍配偶識字班的後殖民考察:發聲或發音練習?

98.07

陳慧芳

跨界流動、主體性與性別權力關係探究-以大陸女臺商為例

98.07

林彥妏

「生」與「不生」的矛盾:現代女性生育行為之探究

98.07

李長瀚

乃若其激情-盧梭愛觀研究

98.02

呂苡榕

最後的貴族--從關係網絡看台灣宮廷化政治變遷

98.02

唐文書

貌合神離的自由:彼得‧伯格人文主義社會學要義

98.02

方志中

差異化的都市街道閒逛-論台北市自行車文化現象

98.02

黃竹安

社區大學學員生活風格之研究--以萬華社區大學為例

97.07

張㜰如

生活風格運動:樂活在臺灣

97.07

李佩純

中國長江三角洲市場構造 -以冷凍調理食品為例

97.07

黃映翎

台北市士林區指標型犯罪之空間分析

97.07

吳紀瑩

全球商品鏈下的生存與躍升—台北布商經驗之研究

97.02

呂方妮

以閒逛者之眼論樂生療養院的集體空間記憶

97.02

馬嘉淩

沒有權力的權力:社子島居民的社會空間想像與建構

96.07

林 立

價值與利益在經濟活動中的辯證—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

96.07

柳超莊

做人要扮戲:高夫曼論日常生活策略

96.07

林嘉琪

「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的身份認同:後殖民情境下的主體論述與認同形構

96.07

楊涵棻

符號的產製與消費-解析耐吉在台灣

96.07

李柏青

風格之戀‧品味之愛-愛情場景中的物件與戀人身影-以半殖民時期之上海社會為例

96.07

陳鴻嘉

家庭背景、手足效應與教育分流

96.07

黃以勒

時間節奏的社會建構

96.02

李婷潔

「花木蘭」效應:手足地位對女性學業成就之影響

96.02

羅婉云

台灣工作貧窮現象之實證分析

96.02

謝孟娟

手足支持形式之研究

95.07

林暉焜

軟索牽牛:台商在蘇州的制度性政企關係形構與配置

95.07

張馨之

文化產業全球化—以《Taipei Walker》生活情報誌為例

95.07

江聖哲

品牌建構的策略與組織:上海台商巴布豆童裝之個案研究

95.07

沈恬妤

盧梭的兒童觀及其人性論設定

95.07

林鈺珊

時尚城市中的消費部落

95.07

宋依亭

時間中的地理:台北地區已婚婦女之日常生活消費行動韻律

95.07

汪育如

免不了的一刀-台灣產婦的社會建構

95.07

鄒佳樺

休閒即政治:台北市大直居民人口集團差異化休閒空間之研究

95.07

蔡宜珊

同「樣」的家庭生活: 初探台灣女同性伴侶的家務分工

95.07

蘇婷節

大學生次文化之文化再製—以一所學校為例

95.07

徐蕙菁

社會污名與生活策略:台北地區大陸新娘及其配偶研究

95.07

黃馨儀

Shopping體驗、Shopping文化:以台北101購物中心為例

95.01

黃勝治

殖民體制下的反抗思潮—賴和的社會改革思想

95.01

黃曼爵

消費升級--以台北市星巴克連鎖咖啡館為例

94.07

張碧芬

台北塑身男女:社會建構觀點

94.07

陳真安

監視與身體流動:台北捷運空間之研究

94.07

林松郁

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權發展之研究─三代人權導向

94.07

謝佳蓁

誰說我做不到---台北市智能障礙者就業與社會資本分析

94.07

趙景雲

共謀或抵抗?瘦身女性身體的主體性與客體性

94.07

褚浩鋒

從「後現代倫理學」到「液態現代性」:論鮑曼(Zygmunt Bauman)倫理論述的開展

94.07

曾瀚儀

脫離雙向繫縛的困境--貝特森心智生態學之研究

94.07

黃惠貞

台灣老人居家照護之探討

94.07

邱釋龍

新舊蘇南模式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及其轉變 ─以吳江市為例

93.07

吳泰儒

大都市裡的「原」汁「原」味—都會區原住民主題餐廳的社會資本與多元文化認同

93.07

郭俊明

普洱茶在台灣之興起

93.07

謝昇佑

現代人的形象:主體的莫比烏斯環

93.07

何凱凌

以名牌精品消費考察台灣消費社會(1970-2004)

93.07

郭俊偉

身體‧權力‧醫療化:探討小兒科醫師之論述場域

93.07

劉雯婷

「華山藝文特區」之藝文生態及社會關係探析

93.07

黃信洋

從魯曼與拉崗的觀點探討醫病關係中認同的生成與流變

93.07

黃昱珽

「金融資本」權力的社會根源:Hilferding理論的分析

93.06

閻書孝

論流行的社會基底

93.06

黃筱伶

從社會變遷看殯葬紅包文化之現代轉折—一個新制度主義的理論分析

93.06

鄭依萍

新「生活」運動?從「生活工場」的經營看風格實踐

93.01

郭文智

全球化、國家與在地條件:台灣香蕉產產業的發展

92.07

王問鼎

從性工作者的社會權力關係論其身體自主權

92.07

楊佩秦

有志「異」同:雙性戀的身份認同

92.07

彭莉惠

女性婚外情慾歷程之研究

92.07

林逸叡

越界的日本流行文化現象:「哈日族」十五人的生活風格實例研究

92.01

范漢威

默會致知與科學共同體─邁可‧博蘭尼科學觀之研究  

91.07

劉維吉吉

理解日常生活差異與構成的可能性:以劉振祥八0年代臺北攝影為例

91.07

曾秀雲

色情活動與國家的權力關係—以台北市為例  

91.07

陳致安

醫療資源權力結構分析—以大士林地區為例  

91.07

葉意通

從社會連帶論主要工業國家之勞工財產形成制度  

91.07

曾筱甯

我國原住民族就業機會保障體制之研究  

91.07

蔡文琦

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台灣民眾價值之研究  

91.07

徐文信

農村產業變遷與農民適應過程之研究—以觀音鄉蓮花休閒產業為例  

91.07

陳代真

國中青少年家庭休閒活動與家庭凝聚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大直地區為例  

91.06

駱貞穎

空間的流動與符號的消費—走向旅遊的社會  

91.06

盧建名

誰統治士林—士林社區權力結構與權力菁英之分析  

91.06

戴鎮州

台灣過度醫療行為之研究—一個性別角色的社會學觀點  

91.01

梁暉昌

大學社團活動場域之探究─以東吳大學社團為例

90.07

林    雯

黨外雜誌與民族主義—七、八0年代台灣的民族主義論述

90.07

楊偉煜

社會控制結構與娛樂歡愉活動的雙重關係

90.06

王枝燦

同儕影響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

90.06

吳宗仁

後殖民時代電影語言符號之社會學解析

90.06

唐祖湘

家庭服裝消費空間選擇之研究---以永和市婦女代理消費者為例

90.06

莊雯琪

展示概念與地方文化連結關係分析--以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

90.06

陳璟名

社會階層與老年安養偏好關係之研究

90.06

吳翰有

全球產業與在地鑲嵌:台商資訊產業在蘇州生產協力網絡之重構

90.06

陳韋碩

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態度--以八十九學年度宜蘭地區高中三年級學生為例

90.01

周玉敏

性別角色、生活情境與兩性家務分工研究

89.07

董蘭英

女性政治角色的媒體建構-以「北港香爐事件」為例

89.07

張裕平

從女性主義觀點論勞工退休儲金制度之建構

89.07

施慧雯

中國大陸城市居民經濟地位不平等之研究-市場與官僚的雙重影響機制

89.07

朱文妮

台灣地區文化消費行為中的區分現象

89.01

施富盛

地方發展過程中民眾與政治勢力及跨國企業的關係—以德商拜耳公司台中港設廠案為例

88.12

張俊陽

論語言的協調性與策略性:哈伯馬斯與布爾迪厄的語言實踐觀比較研究

88.12

黃哲上

布爾迪厄關於文化場域自律性分析之探討

88.06

劉光華

紀登斯結構化階級理論分析

88.06

陳俊廷

一貫道「基礎忠恕」道場學界班形成與發展之研究

88.06

韓純枝

台灣製藥產業的全球化發展

88.06

簡恆信

虛擬社群匿名行為模式研究---以網際網路電子布告欄為例

88.06

徐偉傑

台灣資訊產業發展的全球化與在地條件

88.06

林怡伶

產業民主制度與落實兩性工作平等之探究

88.06

林長青

文化品味高尚者音樂品味多元化之研究

88.06

陳雅潔

當代台灣本土流行音樂之後現代性初探

87.06

張國慶

全球化與台灣廣告業的依賴發展

87.06

陳易甫

父母教養行為與子女教育抱負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區國中學生為對象

87.06

師秀玲

歐洲聯盟國家失業保險制度之比較研究-兼論我國相關制度之建構

87.06

陳妍如

台北地區菲籍女性幫傭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

87.06

周明慧

「國家角色」與「商品網絡」:台灣地區圖書出版業發展經驗

87.06

黃美智

兒童文學創作與兒童道德意識發展-以「分享」為主題的社會學詮釋

86.12

葉秋玲

大稻埕之布業經濟發展-區位與全球化觀點之分析

86.12

楊士範

排灣族城鄉遷移者傳統文化與社會組織之持續與轉變-以平和村台灣北部移民群為例

86.12

張木斌

企業組織成員工作態度與缺勤行為關聯性之研究

86.06

陳柳朱

論布爾迪厄和紀登斯關於行動與結構的理論

86.06

許郁蘭

台灣媳婦仔制度的社會文化分析-身體管訓、主體性、與性別權力網絡

86.06

康鈺瑩

解嚴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之政治主張及其信仰與神學觀點的分析

86.06

周怡君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其社會運動參與(1985-1995)

86.06

王信惠

布爾迪厄的語言象徵性權力概念之探究

85.12

周倩漪

九0年代臺灣流行音樂的支配與反抗之聲—性別政治、主體性、與庶民文化

85.12

李剛傑

台北市西門商業區社會空間變遷之研究:1985-1995

85.12

林大森

中等教育分流體制與社會地位取得

85.12

魏慶嘉

台北市公園規劃的社會分析(1897-1996)

85.12

陸懿岷

以權威和親暱關係之網絡分析「鴻源機構」運作之可能性

85.12

吳宗昇

布爾迪厄的關係性階級新模式分析

85.12

葉泰宏

對西方傳統知識真理觀的解構策略-傅科、李歐塔的批判解構策略初探

85.06

李金開

從鉅觀面看女性勞動參與和性別角色態度之研究

85.06

曹新南

音響玩家之心態與行為-以台北音響消費圈為例

85.06

許家瑞

計程車司機牌照開放問題與社會運動之研究

85.06

汪淑娟

大專生山地服務隊的發展階段與族群關係的變遷-以輔大港安山地友團為例

85.06

吳政財

依賴發展與三角聯盟的變遷:台灣汽車產業的經驗

85.06

胡湘珍

台北市新興市區發展的社會空間研究--以東湖路沿線商家為例

84.06

李易蓉

臺灣弱勢語族語言反抗運動之解析

84.06

邱從甯

從組織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討論臺灣世界展望會的發展與轉型

84.06

陳淑娟

宗教與世界秩序:國際創價學會的全球化現象

84.06

王 岸

時間分配、空間選擇所形構的生活方式-新店市7-Eleven便利商店消費者之研究

84.06

廖新田

藝術與色情-臺灣社會現象解碼

84.06

鄧文勤

台北市高一學生學校政治社會化成效的實證分析

84.06

龔重林

市民運動與市民意識之轉化-柴山自然公園運動的例子

84.06

林弘勳

臺灣地區「風塵次文化」之社會基礎

84.06

王怡芬

論電影揭示社會「異化」意義的可能性-從影片「獨立時代」談起

84.01

虞伯樂

宗教組織的科層化傾向-以地方教會為例

83.06

林倖妃

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運動中的臺灣意識與中國意識

83.06

劉振倫

臺灣母語及鄉土教材教學之文化意識分析-以宜蘭縣為例

83.06

鍾科甲

都市成長線上的相對不成長-以苗栗地區為例

83.06

林翰忠

人口停滯型都市之社會生態史研究—以基隆市為例

83.06

余奐甫

當代機遇音樂的社會詮釋

83.06

游光明

臺中縣地方派系權力結構轉變與運作

83.06

孫大倫

我國農民健康保險制度之研究-社會政策理論導向之系統分析

83.01

林秀真

就業中孕產婦及嬰幼兒母親社會保護措施之需求研究-台北、花蓮地區的比較研究

82.06

胡質健

傅柯知識策略之研究

82.06

李威霆

論歷史唯物論的建構與重建-以馬克思和哈伯馬斯為主軸

82.06

陳俊昇

近代臺灣國家建構過程中的政權與社會形構

82.06

何燕堂

勞工集體抗爭行動的形式與動員:新光士林廠關廠抗爭的個案研究

82.06

簡杏蓉

臺灣原住民教育機會均等之探討-社會安全制度取向

82.06

何淑華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志工服務隊之組織文化及其表達形式

82.06

張明偉

臺灣地區社會轉型下的犯罪趨勢研究(民國41年-80年)

81.06

丁雁琪

高學歷精神分裂患者主觀經驗研究

81.06

何委娥

臺北市已婚職業婦女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社會福利機構人員為例

81.06

林碧惠

臺北都會區老人福利組織整合之研究

81.06

劉明翠

志願服務人員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青少年輔導機構為例

81.06

王雲東

我國殘障福利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1945-1991)

81.06

文宗華

躁鬱症患者之親子關係與社會復健相關之研究

81.06

賴秀美

癌症病患家屬的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關連性研究

81.06

彭武德

國中生的社會網絡與主觀壓力之研究

81.06

陳慧女

從娼少女之個人及家庭特質與其逃家行為之分析

81.06

吳琬瑜

臺灣父權家庭制度下之女性處境之解析

81.06

徐淑連

臺灣都市體系變遷之研究-重商主義模型與都市等級大小規則

81.06

黎中光

國民政府與台灣終戰初期的政治經濟(1945-1952)

81.06

王經武

論布爾迪厄的攝影社會學

81.06

林景亭

炫耀性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建築投資業者之消費行為為例

81.06

唐祚泰

訓育社會的形成-米修‧福寇(Michel Foucault)思想之探討

81.06

舒昌威

社會生活作為一種宗教生活-涂爾幹宗教社會學意涵之研究

81.06

李健鴻

身體與消費社會

80.12

楊美惠

老人安養機構內求助行為研究-以台北某敬老院為例

80.12

吳秀禎

家屬對精神分裂病患主要問題行為的因應方式之探討

80.12

許秀琴

藥物濫用者之家庭結構分析-以安非他命濫用者為例

80.12

孫燕美

社會工作學生學習經驗之評估研究-從學習動機、自我概念探討

80.06

林祥堡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形成與發展因素之探討-以專業權力觀點分析

80.06

周以筠

台北市殘障服務相關組織整合途徑之研究

80.06

劉紋伶

虐待兒童父母生活壓力經驗之探討

80.06

方隆彰

企業內工業社會工作運作之研究

80.06

王淑芬

保護管束少年之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80.06

陳川正

公共性與社會演化-論哈伯瑪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變遷」

80.06

石智青

葛蘭西霸權、國家與政黨概念之研究

80.06

謝爾恩

儒教道統觀對皇權約制作用之研究-以唐朝士大夫對皇帝的諫諍為例

80.06

陳瑞芳

洛夫‧羅門作品中的美學意識形態初探-台灣現代詩的文學社會學考察(1954-1972)

80.06

陳君山

我國勞資衝突處理模式之社會學分析-系統理論取向之研究

80.06

邱慧齡

盧卡奇的現實主義文藝理論研究

80.06

葉曉蘭

我國工會體系之功能分析

79.12

蔡明砡

老人教育學員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長青學苑為例

79.06

王敏如

酒癮患者配偶之社會心理適應研究

79.06

劉宗馨

家庭主婦從事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的影響

79.06

洪碧芬

慢性病童手足之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研究

79.06

黃淑純

台灣北區青年勞工工作特性知覺、工作需求與工作適應、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79.06

趙珍妮

義務「張老師」在職訓練方案之評估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四個「張老師」中心為例

79.06

吳貴君

腎臟移植患者移植前心理準備與移植後社會心理適應相關聯因素之探討

79.06

李廷鈞

醫務社會工作者在臨終案例服務中專業關係之探討

79.06

盧慧怡

女性勞工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以一個電子工廠的女作業員為例

79.06

周海娟

臺灣地區居民休閒活動的選擇與類型-社會學的次級分析

79.06

高千媚

兩次增額區域立法委員候選人政見內容分析:兼論台灣社會變遷(1986-1989)

79.06

洪輝祥

近代台灣農業結構的分析

79.06

陳明娟

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台灣社會-賴和、楊逵、吳濁流的作品分析

79.06

蔣月琴

存在與生活世界:卡爾‧馬克思「存在」理念的詮釋與反思

78.12

陳宜珍

學習團體中自我坦露與團體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義務「張老師」儲備訓練助人技巧團體為例

78.12

林淑玲

寺廟政策與寺廟活動之研究-以兩座媽祖廟為例

78.12

黃世明

由撥亂反正與乘時變革論述禮運大同之思想要義

78.06

江淑如

少年恐嚇被害之研究—「生活方式—暴露」理論之驗證

78.06

曾茂禎

醫院從業人員對醫務社會工作態度之研究

78.06

龔瑞慧

出院精神分裂症病患家庭現階段家庭功能與照顧負擔相關之研究

78.06

陳圭如

社會工作學生對實習課程滿意度之研究

78.06

江玉米

台北市肢體殘障者離職原因之探討

78.06

劉珠利

義務「張老師」處理親子問題困難度之研究

78.06

陳添球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自主性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日常生活世界的探討

78.06

游明麟

依凡‧依利希(Ivan Illich) 的「廢除學校教育的社會」思想之評析

78.06

黃玉生

企業組織內中階層主管角色衝突之關聯性研究

78.06

楊晴輝

台灣光復後的勞工運動-反省與探索

78.06

黃毅志

臺灣地區民眾社經地位取得過程

78.01

許文惠

唐代傳奇所反映的唐代社會

78.01

黃良昇

商鞅與王安石治國思想的比較

77.12

鄭夙芬

國中復學學生之學校適應初探—以台北縣立某國中八名復學學生為例

77.12

周孟香

離婚家庭關係與學齡子女行為困擾相關之研究

77.12

黃源協

貪污罪犯工作價值與工作滿足之研究

77.12

林周昉

都市中遷入家庭定居意向之研究-以板橋市為例

77.12

徐源基

羅勃派克人文區位學與都市社會學之研究-理論架構與實質內涵之分析

77.12

李澤宏

組織間關係理論之研究-社會交易理論、同盟理論及權變理論之應用與評估

77.06

林麗玲

智障者母親社會支持與心理調適之研究

77.06

萬義明

大專文法科系畢業生於民營企業服務就業輔導之研究

77.06

鄭麗珍

低收入單親女性家長的角色負荷和社會支持網絡之相關研究

77.06

楊秀芝

一般少年與非行少年休閒生活之比較—以西門休閒活動為主的少年研究

77.06

林嫚惠

社會團體工作對老人生活適應的影響實驗研究—以台北市廣慈博愛院女性老人為例

77.06

林殷如

國中生對師生倫理的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77.06

林美玲

台灣發展的新模式:穩定與成長-1951-1965年美國對台灣的援助

77.06

林麗娟

環境問題及其保護運動之研究

77.06

洪淑媛

北市平宅社區青年家庭背景、疏離感與偏差行為關聯性之研究

77.06

陳惠蓮

我國現代婦女運動之研究

77.06

叢肇祥

丈夫參與家事工作及其對夫妻雙方生活感受影響之研究-「雙工作家庭」與「單工作家庭」之比較

77.06

高凌雲

馬庫色「單向度人」理論社會學意涵之研究

77.06

曾誰芬

工作、生活目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台北地區藝術工作者和行政工作者為例

77.06

楊榮宗

曼罕意識型態與烏托邦概念之評析

77.06

曾淑芬

中國國民黨黨務菁英的社會流動

76.12

李雅齡

青少年偏差行為形成過程之探討—驗證標籤理論

76.12

周文報

國中少年內外在抑制與犯罪傾向之關聯性研究—抑制理論(containment theory)之實證探討

76.06

張淑英

自醫院組織特性、社會工作特性和專業性來探討醫療社會工作之運作

76.06

李玉瑾

大學社會工作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之評估研究

76.06

朱春林

督導行為與義務「張老師」工作滿足及工作績效的關係—因徑目標論之應用

76.06

鄭洵華

智能不足兒母親壓力知覺與身心適應之研究

76.06

胡訓慈

血液透析病患的心理社會適應及其遵守醫療指示之研究

76.06

潘淑滿

精神病患家屬求助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立療養院為例

76.06

蔡淑慧

犯罪少年副文化之調查分析—以台灣桃園少年輔育院學生為例

76.06

趙靜宜

醫療服務需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結腸直腸癌造口病患為例

76.06

萬心蕊

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正常人在家庭健康、自主性、親密性程度差異性之研究

76.06

彭倩文

核能四廠建廠爭議:一個社會學的分析

76.06

葉肅科

日據時代台北都市發展與台人日常生活(1895- 1945)

75.12

蔡昭民

社區發展工作模式與山地社會發展關聯性之研究—以展望會合作家庭服務計畫區為例

75.12

王雅芬

社區發展過程中,計畫委員會功能運作之研究—以台灣世界展望會服務模式為例

75.12

曾溫純

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壓力與婚姻適應研究

75.06

陳桂芳

社會團體工作對職業訓練中心學員生活適應能力之研究

75.06

陳月娥

城鄉地區居民生活型態文化參與及文化認同之研究

75.06

陳昭榮

社會服務輸送體系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75.06

劉璐琍

團體輔導對國小低學業成就兒童自我概念暨社會適應之影響研究

75.06

周慧玲

台北市社會福利服務人員職業異動之研究

75.06

程泰運

個人特質及對團體氣氛、領導取向、領導者涉入的評量與涉入度、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75.06

蘇靜芬

台北市國民中學畢業後就業學生職業輔導、工作滿足、職業調適及離職傾向、職業流動之關聯性研究

75.06

吳樹平

乳房切除婦女的壓力源、應對策略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性研究—以榮總台北市病患為例

75.06

盧嵐蘭

「互為主體性」的社會世界-舒茲現象社會學之研究

75.06

錢淑芬

民選政治菁英的社會流動

75.06

鄭弘岳

孔恩「典範理論」及其社會學意義之詮釋

75.06

辜淑琴

社會化機構對政治態度形成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松山區公民為例

74.06

郭淳芳

我國國小機構社區早熟少女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74.06

廖曉光

志願服務對住院慢性精神病患社會復健效果之評估

74.06

張 紉

台北市社會福利中心社工員專業認同、組織氣候與組織效能之關聯性研究

74.06

胡愈寧

志願工作者在社會服務過程中之工作分析—以義務張老師為例

74.06

徐公培

教育發展與職業結構變遷關聯性之研究

74.06

鄭淑琴

大專畢業青年職業選擇、工作滿足與職業流動之關聯性研究

74.06

馬健蓓

台北市的社會變遷與犯罪問題關聯性之研究

74.06

簡杏桂

台北市居民對其生活環境品質之態度研究-天母、東門、南港三地區居民之比較

73.06

郝溪明

醫院志願工作者自我實現之研究

73.06

劉雅芬

青少年之自我觀念、溝通型態與其社會適應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國中二年級學生為例

73.06

張素雲

大學生成長團體領導者的領導行為之分析研究

73.06

黃春長

志願工作者機構認同和工作滿足之研究

73.06

周玉華

社會團體工作援助過程增進國中學生適應能力之研究--以春暉團體為例

73.06

柯曼玲

小團體領導才能實驗訓練、改進企業組織中領導型態、組織氣候之研究

73.06

蕭秀玲

志願人員對社區服務工作之認知及滿足感研究

73.06

黃識銘

社區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關聯性之研究

73.06

黃業文

社會流動與政治行為

73.06

楊連凱

現代化過程中家庭結構與功能之研究

73.06

蔡鈺龍

論形式合理性在當前臺灣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

73.06

蔡英杰

涂爾幹自殺理論的重建-一個方法論上的研究

73.06

鄭志成

卡爾‧波柏爾「開放」理念之探討及其社會學意義之詮釋

73.06

方世德

過渡時期開發中國家政治穩定之研究

73.06

羅基聰

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的生活適應、父母管教態度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72.12

林幸魄

臨床家庭功能性角色之初探

72.12

李嵩柏

濫用藥物少年行為困擾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72.12

戴西君

「脫序」與道德教育-涂爾幹的社會危機理論與實踐

72.06

陳寶芳

社會工作員的工作疲乏、工作滿意與工作意願之研究

72.06

朱美珍

都市中社區發展與鄰里關係之研究

72.06

楊明珠

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溝通取向與事業成熟態度之相關性研究

72.06

蘇景輝

社會團體工作對增進工廠女作業員生活適應程序之研究

72.06

陳瓊瑤

自殺企圖患者之社會工作防治研究

72.06

黃倫芬

團體督導中督導員的領導任務研究—以某一社會福利機構進行個案分析

72.06

蔡明吟

臺灣社會階層化與價值觀之間的探討

72.06

林麗莉

現代化過程與家庭價值觀變遷之相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