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中東歐沙龍

—中東歐城市與文化系列(一)—

 

歷年來的沙龍活動介紹了中東歐、東南歐諸國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各國的社會、語言與文化後,本學期擬將研續第一學期研究維謝格拉德四國(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中具有歷史文化代表性的城市,再聚焦於城市文化與民族精神,尤其在城市歷史與城市空間上的展現。詳細內容請見成果報告書。

時間 活動
104.10.16 布達佩斯:中歐的小巴黎
104.10.23 布拉格精神:社會現象學的場所意識
104.11.24 中東歐大小城市:布拉迪斯拉瓦
104.11.27 波蘭之心:文化首都克拉科夫
104.12.09 自由之心:人權之城克拉科夫
104.09.18 浪漫布拉格:旅遊社會學的城市想像

 

 

首先,張家銘老師先介紹系上與匈牙利的機緣,並說明未來可能進一步的合作情形。接著,由講者莊弘哲講師介紹匈牙利首都,從不同時期的歷史來介紹布達佩斯的發展,並強調西元1896年,是馬札兒族群在布達佩斯定居一千年,故稱為千禧年。因為匈牙利布達佩斯千禧年的建設非常多,接著以千禧年地鐵沿線為基礎,一一介紹布達佩斯城市的重要古蹟景點及風貌。最後,與談人施富盛老師補充了兩點意見,其一是匈牙利的族群是很多元的,因此也使得布達佩斯是一個多元的城市,其二是,從建築中可以看見其民族的融合,像是猶太族群保留他們的血統、語言與宗教,因此無法與當地社會相處得很好,於是他們透過建築物的融合來同化,刻意建成像天主教教堂。

 


首先由吳志中教授以國際政治層面的觀點作為開場,接著由講者辜率品助理教授為與會者介紹布拉格這個聞名於世的城市,他以曼紐•卡斯提爾四個社會生產,分別是空間的生產,都市空間的權利、集體消費與都市社會運動為主軸,介紹布拉格在不同歷史社會背景下的都市空間發展,透過大量的都市建物照片,來呈現城市區域發展新舊的交接並探討為何這樣發展,反思誰是這座城市的主體,最後進而和參與者一起探討全球資本主義下的大都會區,其主體究竟是誰?據此,比較共產主義下和資本主義下都市的公共空間的差異。

 


主講者張家銘教授以自身經歷為出發,介紹中東歐地區的一個大的小城布-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瓦。首先,說明當時陰錯陽差地與日本中東歐研究專家石川教授結識,並意外地接觸了布拉迪斯拉瓦,便愛上了當地。接著,分享在當地所感受到的、學到的關於這個城市的歷史與事物,像是為何舊城街道留下有圖記鐵釘,那是當時統治者奧匈帝國女皇瑪莉亞泰瑞莎在城市行走的路線; 當地人為何以聖馬汀教堂引以為傲,因為那是當時國王加冕的神聖地點; 還有莫札特、李斯特等音樂家演奏的建築所在地等等,讓大家對於布拉迪斯拉瓦有更多的了解,並與大家分享這個小城市的大創意,例如擺放街角的下水道工人、乞討者、偷窺者銅像,吸引很多遊客的目光。張家銘教授與來賓都認為歐洲人是一個務實的民族,他們會務實的去看待、考量自己需要的東西是甚麼,而不是別人有甚麼就跟著做甚麼,像是布拉迪斯拉瓦並沒有國際大機場,也沒有地鐵系統,因為他們並不需要,沒有太大的領土及人口,又位在維也納附近一個小時車程的距離,只要利用鄰近的資源及設施,當地人並不會覺得有何不妥,這可能與其長期處在大國及強權之下,向來有先求生存再求發展的策略,培養出務實看待一切、樂觀進取的民族性格有關。這是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

 


主講者施富盛老師從歷史的角度切入,講解波蘭過去由幾個部落的形成,在1920年代定都首都為華沙,但在這以前一直是克拉克夫。波蘭的節慶有很多是天主教與當地的風俗結合而成的,像是耶誕節對波蘭來講是12月24日到1月6日,這是耶穌誕生的日子,但是在原本的斯拉夫民族,這段期間原本就是他們祭拜部落亡靈的一段神聖的時間,因此後來演變成事先紀念耶穌誕生,過了1月1日再開始狂歡節,當地人們會戴上牛頭馬面的面具,變成自然界,這是他們對自然界的崇拜,之後也變成天主教的一個習俗等等,透過這些節慶習俗的介紹,讓參與者了解當地的一些文化特色。

 


主講者施富盛老師接續上次沙龍沒談到的問題,探討波蘭 的復國運動、青年波蘭、以及所謂的新藝術的克拉克夫。波蘭的復國運動與克拉克夫具有密切關係。克拉克夫藝術學院於1818年成立,它是在高壓的政權底下誕生,當時人們沒有辦法從事強烈的政治及軍事的運動,因此復國的精神、復國運動是包藏在所謂的文化活動中,以及文化的傳承還有藝術的氛圍裡,去維繫他們所謂的文化與復國的精神。接著,討論波蘭如何獨立以及猶太民族在波蘭的心路歷程,讓大家更多面向的認識波蘭及克拉科夫,並反思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發生的殘酷史事。

 


一開始由主持人洪美蘭教授先談到東吳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與政大斯拉夫語系未來可能的合作後,然後由主講者鄭得興教授說明布拉格的浪漫。講者從19世紀的布拉格民族復興運動切入,探討布拉格的浪漫是怎麼形成的、分析布拉格的身分、她的轉向以及歷史脈絡,強調布拉格的精神必須回朔到19世紀。然後進一步從全球化旅遊的視角,去感受布拉格帶給人們的意象和想像。捷克「十九世紀」的文化內涵,主要鑲嵌在當時中歐流傳的「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之中,講者因此介紹許多當時知名的作家、學者,像是享譽國際的長篇小說《外祖母》的作者Nemcova,或是Palacky這位捷克歷史學家及政治家,他是捷克民族復興運動中最有影響力的人,被稱為民族之父和歷史之父,捷克的1000克朗就是用他的頭像,透過一系列重要文化及藝術、學術等圈的人物及其思想的鋪陳,展現出布拉格特殊的民族浪漫精神。這激發與會者提出一些問題,還有精彩的對話。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中東歐教學研究中心、中東歐研究中心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