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
毛嘉賀
|
動物保育意識與社會參與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高商為例
|
110.8
|
張皓如
|
天使慢飛 讓母愛飛翔: 以雙北身障兒母親生命歷程為例
|
110.2
|
陳碧霞
|
社會排除與原住民:新北市政府促進都會區原住民族就業政策之探究
|
110.2
|
郭婷芳
|
台灣義消發展與轉型之研究:以台北市義消第四大隊為例
|
109.8
|
嚴士斌
|
通關心情:當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檢查人員碰上入(出)境旅客
|
109.8
|
游雅茗
|
傳統市場化妝品行銷方式之探究
|
109.8
|
塗黃
福慧
|
地方發展與宗教文化及社區意識之探討-以馬公市烏崁里為例
|
109.8
|
莊士倫
|
理性、個體與誤認─現代法律的社會想像及其後果
|
109.8
|
林玟葉
|
從福利資本主義與功德社會論在地安老:苗栗某寺廟個案研究
|
109.8
|
李星璇
|
無家者關懷的社會探究 -以「基督教救世軍台北街友關懷中心」個案為例
|
109.1
|
江荻嘉
|
臺灣的越南女性婚姻移民擔任通譯員與自我認同之研究
|
109.1
|
周守恩
|
探討私立大學行政人員工作幸福感之影響因素:以私立大學優久聯盟為例
|
109.1
|
張純淑
|
辦學作為一種文化社會運動: 慈心華德福社群建構與新公民意識的崛起
|
109.1
|
李星璇
|
無家者關懷的社會探究 -以「基督教救世軍台北街友關懷中心」個案為例
|
108.7
|
王美瑜
|
「老有所為」的高齡社會:退休專業人才再就業的需求、政策推廣之探討
|
108.7
|
陳炳宏
|
未來社會︰ 新媒介複合科技下的知識與理論探究
|
108.7
|
王姿佩
|
網路社群與傳播媒體的互動文化意涵 -以社群編輯的觀察為例
|
107.7
|
姚舜凡
|
郭芝苑音樂之社會學觀察
|
107.7
|
吳舒敏
|
精神科護理師之專業承諾研究-以台北市某醫學中心為例
|
107.1
|
高振綱
|
基隆/港流行文化的社會探究
|
107.1
|
楊曼青
|
從現實與政策面探究眷村文化的興衰:以高雄「崇實新村」為例
|
107.1
|
許楷慧
|
佛教敦煌舞的個人、信仰與團體動力之研究-以佛光山道場學員為例
|
106.7
|
張亷成
|
社會縫隙與街頭異托邦的探究-以新北市的遊民/街友為例
|
106.7
|
潘家慶
|
當代婚禮攝影文化的想像-以我所經歷的幾場婚禮剪影為例
|
106.7
|
郭芷伶
|
入世宗教:用行動舞出生命的價值-以「佛教慈濟基金會」全球志工參與為例
|
106.7
|
葉瓊文
|
高中生性別空間覺察之研究-性平議題融入高中地理課程之實踐
|
105.8
|
姚雅芬
|
提升勞退新制自願提繳率激勵方案之研究
|
105.7
|
王貞玲
|
社會權力下的中輟生─以汐止地區為例
|
105.6
|
潘薇喻
|
推拉之間:女性軍人留退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
|
105.6
|
徐榮政
|
當代台灣職業婦女在家務責任及勞動分工的困境與後果分析-以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執勤女性為例
|
104.12
|
謝佳欣
|
65歲之後 :大台北地區單身未婚女性生命歷程與退休規劃之探討
|
104.7
|
張貽安
|
社會救助資源分配與服務輸送之研究:以淡水地區為例
|
104.5
|
周竹君
|
消失的百年礦村-大粗坑人的集體記憶
|
103.9
|
李銘宸
|
異樣色彩的軍人:非原生臺籍役男軍旅生活壓力與適應之研究
|
103.8
|
謝蕎卉
|
租賃之爭:以東吳大學校外租賃糾紛問題為例
|
103.7
|
謝菁雅
|
再思已婚職業婦女母職壓力與因應—以某私立大學女性職員為例
|
103.7
|
王蓉貞
|
新婆媳「問題」:臺灣在地婆媳與新移民婆媳互動關係之研究
|
103.6
|
許宇瓊
|
國民旅遊卡休閒消費行為的滿意度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中學行政人員為例
|
103.6
|
李淑吟
|
大台北新移民子女的生活適應:社會/文化資本觀點
|
103.6
|
翁辰瞻
|
王有記茶行崛起於消費社會中的意義
|
103.6
|
呂賴艷
|
敘說式的母愛-六、七年級母職故事個案探究
|
103.6
|
翁裕峰
|
幸福社會學-建構幸福社會理念之研究
|
103.5
|
胡家欣
|
外省族群後裔的身分認同、形成與轉變-以70年代及80年代為例
|
103.5
|
姜禮德
|
銀髮醫療志工:生命意義與死亡態度
|
103.1
|
藍雅惠
|
熟悉的滋味──台北珍珠奶茶的消費與認同
|
103.1
|
賴菲菲
|
長期照護病患選擇照護型態之研究:以台北市一個醫學中心為例
|
103.1
|
鄭?玲
|
囹圄女伶:以臺北女子看守所為例
|
103.1
|
張庭榛
|
都市熟齡女性婚姻策略之研究
|
103.1
|
張佑慈
|
大學生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一所大學為例
|
102.7
|
陳宜君
|
消失的裙慾--新北市某高職女學生身體社會學分析
|
102.7
|
鍾惠婷
|
「社會企業」的故事-以參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經濟型計畫之民間團體為例
|
102.7
|
杜小蓮
|
紅包內的秘密-紅包場歌手生活策略
|
102.7
|
羅月娥
|
消費者在星巴克咖啡的行為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
|
102.7
|
劉琬真
|
工作壓力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一個高科技研究機構為例
|
102.7
|
陳伯妃
|
看不見的手如何端起生命之水:台灣威士忌市場運作的經濟社會學分析
|
102.7
|
吳柏儀
|
已婚女性大學職員的時間預算和休閒參與之研究
|
102.5
|
洪文卿
|
台灣美術的認同與行動:林顯宗藝術思想及創作之研究
|
102.1
|
葉如芳
|
WHO CARE?誰在乎/照護?:呼吸照護病房中生命歷程與意義的研究
|
102.1
|
沈明穎
|
一個新式製糖工場的興衰:1908-2001
|
101.7
|
袁瑞華
|
瑪利亞的小孩--外傭代理親職對兒童生活適應影響之探討
|
101.7
|
樓永琪
|
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社會流動-以長三角地區為例
|
101.7
|
余雅雯
|
臺灣女性體驗消費之社會學考察-以古典玫瑰園為例
|
101.3
|
王博彥
|
中輟非輟-台灣中輟通報系統之研究
|
101.1
|
鍾道政
|
認同與主體:都市叢林中以校為家的原住民學生生活探究
|
100.7
|
陳昭妏
|
卡踏車與我:身體社會學的分析
|
100.7
|
藍珮倫
|
全球化下臺灣動畫產業發展策略:以Wendy Griswold文化菱形觀點探討
|
100.7
|
張曉雲
|
國小學生休閒參與和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
|
100.7
|
李睿潔
|
黃昏之戀:老年親密伴侶選擇生命故事
|
100.7
|
李素莉
|
有志竟成:以新北市果糖國小學校志工為例的分析
|
100.7
|
劉玉章
|
「創意城市」如何可能-以基隆市為例
|
100.2
|
陳榮華
|
我國勞退新制與老年經濟安全之研究
|
100.1
|
呂思姍
|
現代性的變異之愛:與社會學大師對話
|
99.07
|
劉紫笙
|
飲料共和國:以東吳大學為例的社會學分析
|
99.07
|
趙墨函
|
現代花木蘭/陸軍女性軍官領導特質探究
|
99.07
|
蔡欣妤
|
搖尾巴的小孩:台北市福林社區的戲劇理論觀察與分析
|
99.07
|
許怡雯
|
從寶島歌后到音樂藝術家-紀露霞演唱生命史之社會學研究
|
99.07
|
黃聰俊
|
限制或自由?從藝術社會學看臺灣當代畫家與藝術市場的關係
|
99.07
|
李瑞文
|
誰的世界大同:大同公司員工內化向心力之研究
|
99.07
|
謝祥來
|
臺灣社會醫療糾紛處理與政策之探討-以臺北榮民總醫院為例
|
99.07
|
莊勤昇
|
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臺北市士林區及北投區為例
|
99.07
|
周士程
|
罕見疾病病友家長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小胖威利)病友家長為例
|
99.07
|
莊信德
|
田立克本體論政治神學對法蘭克福學派公共領域的批判性轉化--兼論台灣長老教會政治神學的批判與建構
|
99.02
|
李雅庭
|
母親飲食行為對國小學童早餐攝取之影響-以桃園縣中山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
99.02
|
哈明球
|
榮民與大陸配偶接受退輔會輔導後之生活適應-以台北市為例
|
98.07
|
王俊鑫
|
少年交付社會福利或教養機構安置輔導處遇之研究-司法與社福系統之媒合
|
98.07
|
葉子香
|
文化的認同與變遷--以居住台灣的雲南人為例
|
98.07
|
陳良輔
|
「後管教時代」學生自我概念與道德教養之研究-以南投縣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
|
98.07
|
李子君
|
台灣女性軍官家庭生活之研究
|
98.07
|
李志誠
|
軍事組織參與災害防救之功能弔詭性探討—功能論與系統論取向
|
98.07
|
劉季蓁
|
藥癮愛滋減害計畫之社會行銷成效研究:以桃園縣藥癮者為例
|
98.07
|
楊秀川
|
全球化下的新移民女性-台灣外籍與大陸配偶社會排除與社會融合之研究
|
98.07
|
梁明義
|
「體」如何「現」?-以鑲嵌在崇右技術學院學生的價值變遷與認同差異為例
|
98.07
|
陳瑋筠
|
牛背上的白鷺鷥:大台北地區女性單身共生族與原生家庭關係之研究
|
98.02
|
黃美雲
|
高齡化社會台灣老人福利多元政策研究
|
98.02
|
薄懷武
|
數位命理下的生活策略
|
97.07
|
陳玫霖
|
污名身分與自我表演:都市原住民的經驗
|
97.07
|
李梅英
|
趨勢?商機?福利?-台灣老人住宅發展趨勢之系統分析
|
97.07
|
吳錦棋
|
是媒人?還是掮客?:由東南亞跨國婚姻探討媒合業之角色與問題
|
97.07
|
郭文惠
|
是她不想生孩子嗎:台北市已婚婦女墮胎歷程之探討
|
97.02
|
沈貞慧
|
醫學美容品牌競爭力的社會學考察 - 以桃園地區抗老化消費為例
|
97.02
|
王鴻儀
|
身體自主與自我認同:整形現象的社會學考察
|
97.02
|
游淑劵
|
臺北市女性就業環境之兩性工作平等研究
|
97.02
|
陳安國
|
退伍軍人再就業與社會適應之研究-以軍訓教官為例
|
96.07
|
巫宗仁
|
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研究:以淡水鎮為例
|
96.07
|
韓建慧
|
全球化下的國家認同─台灣大學生西進意願之研究
|
96.06
|
鄭雪玲
|
學校行政主管角色期待與角色踐行之研究-以台北縣職業學校為例
|
96.02
|
張文娟
|
由下而上社會運動的發生與社會機制:以新莊老街為例
|
96.02
|
張玉龍
|
志願役軍人轉業安置制度之分析研究
|
95.07
|
余明書
|
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台北縣一所國小為例
|
95.07
|
曹東月
|
地方文化觀光產業發展之研究---以台北市二格山系休閒空間為例
|
95.07
|
許敏如
|
後現代家庭的家務分工─以台北市雙薪家庭為例
|
95.01
|
李應平
|
出版產業之創意管理與組織績效相關研究
|
95.01
|
張瑞豐
|
變遷社會中價值觀代間差異之研究∼以一個台北市立高中為例
|
94.07
|
李慧鈴
|
青少女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以台北縣立三民高中為例
|
94.07
|
劉翠芬
|
大專生參與校園志願服務的動機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大專院校諮商中心志工為例
|
94.07
|
陳姿萍
|
職業軍人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 ─以憲兵司令部為例
|
94.07
|
黃立民
|
台灣軍事「身體」的轉變與規訓—以替代役制度管理為例
|
94.07
|
汪怡安
|
政戰軍官角色地位變遷認同之研究
|
94.07
|
姚庭輝
|
2004年總統大選社會運動意涵之研究
|
94.07
|
張閔智
|
資本、習性、場域與後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回應-以台北縣國民小學基層教師為例
|
94.07
|
李弘吉吉
|
身心障礙全球化反思-以樂山療養院為例的歷史結構分析
|
94.07
|
陳淑琴
|
自我認同與親密關係--以祖孫家庭為例
|
94.07
|
劉惠玲
|
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
|
94.07
|
陳世慧
|
現代宗教的認同形式——以慈濟基金會為例
|
94.07
|
蕭旭伶
|
身體、權力與認同:台北飲食男女社會學分析
|
93.07
|
黃淑美
|
臺灣毒癮男女:性別角色與生命歷程之社會建構觀點
|
93.07
|
胡朝進
|
誰打造汐止─新都市政治經濟學分析
|
93.07
|
劉海平
|
異國婚姻,折翼家庭-單親『外籍配偶』家庭問題與政策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