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簡述

  羽球是一項隔著球網,使用長柄網狀球拍擊打平口端紮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狀軟木的室內運動。依據參與的人數,可以分為單打與雙打。 相較於性質相近的網球運動,羽球運動對選手的體格要求並不很高,卻比較講究耐力,極適合東方人發展。自1992年起,羽球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目前世界羽毛球最強的兩個人(左起林丹,李宗偉) 圖片出處

羽球的歷史與發展

  據史料記載,1840年英國駐印度浦那的軍官在酒瓶的軟木塞上插入羽毛,用酒瓶打來打去,後成為一種遊戲,在駐印度軍官中流行起來。19世紀60年代,一些退役軍官將這種遊戲帶回英國。1873年英國博福特公爵在他的莊園巴德明頓宴請賓客,一些從印度回來的軍官作了表演,後逐漸在英國流行。巴德明頓莊園因而成為羽毛球運動的發源地,於是將羽毛球運動命名為badminton。

  起初,羽毛球運動並沒有一致進行的形式,直至1877年在印度的喀拉蚩(Karachi)地區才首次制訂了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並重新修訂和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直至1934年,國際羽毛球聯會終於成立,成員國包括多個地區及國家。至於亞洲地區方面,亞洲羽毛球聯會亦於1959年在馬來西亞的吉隆玻成立。

  自1899年在英國舉行的全英羽毛球錦標賽起,重要的國際羽毛球賽事相繼出現,當中包括世界羽毛球個人錦標賽、湯姆斯杯(正式名稱應為國際羽毛球挑戰杯的男子羽毛球團體賽)、優霸杯(女子羽毛球團體賽)、蘇狄曼杯(男女子羽毛球混合隊團體賽)及世界羽毛球格蘭披治大賽等。不過直至1992年,羽毛球才正式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專案之一。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比賽   

  奧運會是世界上最矚目的一項大賽。國際奧會與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是兩個不同的組織。他們互相配合、相互認可。國際羽聯在1970年就著手準備進入奧運會的工作,但直至1985年6月5日,在國際奧會第90次會議上才決定將羽毛球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專案。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羽毛球被列為表演賽並取得成功。在1992年的巴賽隆納奧運會最終設立羽毛球為正式比賽專案。奧運會羽毛球賽不僅是當今世界羽毛球運動最高水準的賽事,而且更具象徵意義。在1972年在慕尼克舉行的第20屆奧運會上,羽毛球也曾被作為表演項目舉行。   

  在1992年巴賽隆納舉行的第25屆奧運會上,羽毛球項目設有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和女子雙打四個項目。這四個項目的優勢主要在亞洲,而歐洲國家的選手更適合打混合比賽,所以,國際羽聯與國際奧會決定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增設羽毛球混合雙打比賽專案,使得奧運會的羽毛球比賽項目更為豐富。由於羽毛球項目擁有5枚金牌,從而加入了奧運會獎牌大戶之列,成為各國高度重視和激烈爭奪的焦點項目之一。   

  國際奧會對奧運會羽毛球項目參賽選手名額的嚴格限制,比賽根據世界排名,選出前33名單打運動員、19對雙打選手和17對混雙選手直接參加奧運會。但每個項目中至少必須包括有5大洲的各1名運動員和1對選手。這些運動員必須是世界排名最前面的運動員。如果在世界排名中仍沒有某洲的選手,則以在積分期間的最近一次洲比賽中的冠軍選手出席。東道國應有不少於兩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每個國家和地區在1個專案中最多只能有兩個席位。多出的席位讓給排名後位的選手。   

湯姆斯杯賽   

  在1939年的一次國際羽聯理事會上,時任國際羽聯主席的喬治·湯姆斯(George Thomas)指出,組織全球羽毛球比賽的時機已經成熟。在這次會議上決定將舉行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比賽,湯姆斯提出向這一世界性比賽捐贈一隻獎盃,因此將此杯命名為“湯姆斯杯”。   

  湯姆斯杯高28釐米,包括把手的寬距為16釐米,由底座、杯形和蓋三部分構成,在蓋的最上端有一個運動員的模型。此杯的前部雕刻有這樣的詞句∶“喬治·湯姆斯·巴爾特於1939年贈送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組織的國際羽毛球冠軍挑戰杯”。據說此杯在倫敦用白金鑄成,當時價值5萬英鎊。   

  湯姆斯的全名為喬治·湯姆斯,曾是英國著名的羽毛球運動員,多次獲得英國羽毛球冠軍。他曾連續4次獲得全英羽毛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9次男子雙打冠軍,6次混合雙打冠軍。他21歲開始獲得冠軍,並且年年有冠軍入帳,他最後一次拿冠軍時已41歲。1934年7月國際羽聯成立時,他被推選為第一任主席。   

  首屆湯姆斯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推遲至1948年才舉行,當時有1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比賽。湯姆斯杯為流動杯,每次比賽的冠軍隊將“湯杯”帶回本國,保留至下屆“湯杯”比賽開始。因此,湯姆斯杯比賽又稱為“國際羽毛球挑戰杯賽”。   

  從1984年起,此賽事改為每兩年舉行一屆。比賽分為預賽、半決賽和決賽三個階段,從決賽前年的11月1日到決賽年的6月30日止進行。6支在相應區域進行半決賽而出線的隊伍加上直接進入決賽的東道國和上屆冠軍共8個對進入決賽階段的比賽。如果東道國也是上屆冠軍的獲得者的話,那麼在半決賽中要出7個隊進入決賽。8支決賽隊伍分成兩個組比賽,以贏得分數多為勝利。如果分數一樣,以贏得場數多排在前頭。所以小組賽要比完5場。如果場數、局數仍然一樣,就採取抽籤的辦法決定名次。所有參加比賽的隊伍需在賽前14天選出4到10名運動員,按照當時的世界排名,列出第一單打、第二單打、第三單打、第一雙打、第二雙打及替補的運動員名單。每名運動員最多只能參加一場單打和一場雙打比賽。絕對不允許世界排名靠前的選手擔任後位單打或雙打比賽任務。在1996年此項賽事參加國和地區已達56個。在已舉行的20屆比賽中,印尼11次捧杯,馬來西亞5次得冠,中國4次獲金。   

  湯姆斯杯比賽過去採用九場五勝制,即五場單打,四場雙打,分兩天進行。1984年後比賽辦法改為五場三勝制(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進行),即三場單打,兩場雙打。比賽排序有6種,其目的是保證參加兩項比賽的運動員起碼有30分鐘以上的休息時間。6種排序如下∶

(1)1單-2單-3單-1雙-2雙
(2)1單-2單-3單-2雙-1雙
(3)1單-1雙-2單-2雙-3單
(4)1單-2雙-2單-1雙-3單
(5)1單-2單-1雙-3單-2雙
(6)1單-2單-2雙-3單-1雙
   在雙方沒有兼項運動員參加的比賽按照第一種排序進行。在預賽和半決賽中,採用第一種第二種排序。在決賽階段選擇第三到第六的排序。

尤伯杯賽   

  尤伯全名為貝蒂·尤伯夫人(Betty Uber),是英國30年代著名女子羽毛球選手,從1930年至1949年間,她曾多次奪得全英羽毛球錦標賽的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比賽的冠軍。尤伯夫人退役後仍對羽毛球運動情有獨鐘,為推動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她在1956年的國際羽聯理事會上,正式向國際羽聯捐贈由麥皮依和維伯製作的紀念杯,即現在的尤伯杯(Uber Cup),並親自主持了第一屆尤伯杯比賽的抽籤儀式。   

  此杯高18釐米,有地球儀樣的體部,在球體頂部有一羽毛球樣模型,此模型的上端站著一名握著球拍的女運動員。他的底座的周圍雕刻著這樣的詞句∶“尤伯夫人于1956年贈送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組織的國際女子羽毛球冠軍挑戰杯”。   

  尤伯杯賽有又稱為“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尤伯杯賽制同湯姆斯杯賽一樣。在1982年以前是每三年舉行一次,比賽採用七場四勝制。自1984年開始,改為每兩年舉行一次,採用五場三勝制。   

  1981年國際羽聯和世界羽聯合並為現在的國際羽聯時,決定將尤伯杯賽與湯姆斯杯賽在同時同地舉行,並相應改為每兩年舉行一屆。在1956年第一屆比賽時只有11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到1996年已達到了47個國家和地區。在已舉行的17屆比賽中,中國獲得6次冠軍,日本5次,美國3次,印尼4次。   

  1984年,中國女子羽毛球隊首次參加尤伯杯賽就以其高超的技藝、快速多變的打法,以5:0的相同比分,分別擊敗印尼、日本、丹麥、韓國和英格蘭等強手,一舉奪得敵視屆尤伯杯賽冠軍,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冠軍的寶座。之後,從1986至1994年的九年間,中國女子羽毛球隊又連續奪得11、12、13、14屆的冠軍,創造了尤伯杯歷史上“五連冠”的優異成績。1998年5月23日在香港結束的第17屆尤伯杯決賽中,中國姑娘以4比1幾百印尼隊,第6次奪得闊別4年之久的尤伯杯。

世界羽毛球錦標賽   

  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是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繼湯、尤杯賽後,為了適應世界羽毛球運動日益發展的需要而設立的一種以個人單項為競賽項目的羽毛球錦標賽。   

  1934年,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英國成立,是第一個世界性的羽毛球組織。1978年,世界羽毛球聯合會成立。在兩個組織聯合之前,它們各自已經舉行了兩屆彼此認為是世界性的羽毛球單項比賽,即國際羽聯於1977年和1980年,而世界羽聯在1978年和1979年。1981年,兩個國際性羽毛球組織宣佈聯合,名稱仍為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聯合會(1996年6月底會員國、地區為124個)上協商決定,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羽毛球單項比賽,即世界羽毛球單項錦標賽(Individual World Championships),並延續兩個國際羽毛球組織以前的屆數。

  1983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正式舉行了第三屆世界羽毛球單項錦標賽。此項賽事只進行5個單項的比賽,即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和混合雙打。所有項目的冠軍都將獲得金牌,亞軍得銀牌,半決賽的負者得銅牌。   

  1988年國際羽聯決定世界羽毛球單項錦標賽與新設立的蘇迪曼杯賽同時同地舉行。國際羽聯根據當時的世界排名,國際羽聯邀請每個項目中的前16名(對)運動員直接參加比賽。國際羽聯的每個會員國和地區可以在每個專案中報名的運動員不得超過4名(對)。

蘇迪曼杯賽   

  羽毛球是印尼的“國球”,蘇迪曼杯是該國羽毛球協會代表本國人民向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捐贈的一座獎盃。該杯的杯身由純銀鑄成,外表鍍有純金、杯高八十釐米、寬五十釐米、重十二公斤,其造價為15000美元,它是一座極富民族特色,象徵著印尼人民對羽毛球運動無限熱愛的獎盃。   

  蘇迪曼是前印尼羽協主席。他1922年4月29日生於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一個小鎮。他從小學到中學,在地區少年兒童羽毛球比賽中都名列前茅;到高中時期,他在全國已經小有名氣;他在讀大學時(商科大學),就成為非正式的全國冠軍。在40年代,印尼還沒有舉行過全國比賽,而他已打敗了能遇到的所有選手。他不但單打好,還同他的一個哥哥合作多次拿過雙打冠軍。1958年作為主力隊員,蘇迪曼先生代表印尼首次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屆湯姆斯杯比賽。在比賽中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羽毛球運動天才,為印尼隊首次奪得世界羽毛球男子團體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一提的是,為參加這次比賽,由於當時的印尼政府和羽協資金短缺,甚至連路費都拿不出來,在此困難之際,蘇迪曼先生毅然賣掉了自己心愛的小轎車,將賣車的錢作為參加湯姆斯杯賽的費用全部無償地捐獻給印尼隊。1951年,在蘇迪曼先生的積極宣導下,印尼羽毛球協會正式誕生,蘇迪曼先生本人被選為該協會首任主席。由於蘇迪曼先生的忘我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連續22年當選印尼羽協主席。蘇迪曼先生1973年被選為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理事,1975年出任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副主席,直至1986年去世。  

 蘇迪曼先生去世之後,印尼羽協為了幾年他的功績,特向國際羽聯捐贈了一隻造價為2700萬盾(當時約合1500美元)的金杯,並將此杯命名為“蘇迪曼杯”(Sudiman Cup)。   

  1986年,在國際羽聯召開的理事會上第一次提出了舉行混合團體賽的建議。1988年,國際羽聯接受並指定了混合團體賽與單向項錦標賽同時舉行的事宜,並決定將蘇迪曼杯作為混合團體賽的冠軍獎盃。1989年,在印尼同時舉行了第一屆蘇迪曼杯賽和第六屆世界羽毛球單項錦標賽,同時規定此項比賽每兩年舉行一屆,逢雙數年是湯、尤杯賽,單數年為蘇迪曼杯賽。   

  蘇迪曼杯比賽安排在與世界錦標賽同一實踐和地點舉行(先進行雙邊比賽,緊接著進行世界錦標賽)。蘇迪曼杯比賽採用五場三勝制,由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五個項目組成。


十七歲出道的2004雅典奧運冠軍-印尼球星陶菲克 圖片出處

羽球的規則

場地與器材

   1、球場為長方形,面積長為13.4公尺,單打寬為5.18公尺,雙打寬為6.1公尺。

   2、球場的所有線條寬度為4公分。

  3、網柱的高度,自地面量起應為1.55公尺。球網中央高度離地面1.524公尺。

  4、球拍規定長度最多68公分,拍面寬最多23公分,拍面長最多28公分。

  5、羽毛球按規定由14~16根中型水鳥羽片製成,多由鴨毛或鵝毛製造。 計分規定

  6、所有比賽每局先獲21分為勝,二十分平分時要連贏二分才得獲勝(稱為Deuce),比數最高到30分。 發球與發球區

  7、一般比賽,應採取三局二勝制。球員從第二局開始前,每局結束後應互換場地;決勝局(第三局),在第十一分時應互換場地。 如因疏忽致在上列分數,忘記互換場地,應在發現錯誤後,立即更換,原有分數仍保留有效。

  8、雙打比賽決定那一方首先發球後,發球方站在右邊發球區的球員,應向斜對方接球區發球。如失誤其發球權即中止。

  9、發球方得分後,原發球者左右換位,繼續向其斜對方接球區發球。

  10、每方在獲得發球權後的發球,都應由本身的得分數來決定站左邊或站右邊發球。

  11、雙打比賽球發出時,對方只有應接發球的球員有權接球,如另一球員誤打或觸及羽球,發球方就得一分。

  12、第一局勝利的一方在第二局應首先發球。

  13、單打發球者分數是零或偶數時,發球者應站在右發球區發球,而接球者應站在右接球區接球。

  14、單打發球者分數到達奇數時,則發球者,應站在左發球區發球,而接球者應站在左接球區接球。

  15、雙打發球區及接發球區: a、發球方得分為零分或偶數時,發球方某球員應自右發球區發球。 b、發球方得分為奇數時,發球方某球員應自左發球區發球。 c、接發球方最後發球的某球員應站在他最後發球的發球區(即原站位)。 b、球員不可交換發球區直到己方球員在發球時得分。 e 、除發球區錯誤的規定外,發球順序應根據發球方的分數來決定發球區。 犯規

  16、發球方的球員犯規,發球者,就喪失發球權,如接球方的球員犯規,則發球方獲得一分,有下列情 形之一就是犯規: a、比賽進行中,未待羽球過網,而越網擊球。 b、比賽進行中,任何球員的球拍,身體或衣服觸及球網或其支持物。 c、在發球時,兩腳應各有一部分與地面接觸,待球發出後才可移動。 d、發球者或接球者的腳站在界線上或與界線接觸那就算是站在界線外。 e、連續二次擊球。

  17、球員的發球區錯誤有: a、次序錯誤之發球 b、在錯誤的發球區內之發球;或在錯誤的發球區已準備好接發球,並且球已發出。 c、當球員在下一次發球後,才發現發生發球區錯誤、則不更正錯誤。 b、如果因為發球區錯誤而判「重行發球」,則錯誤更正後重行發球。 休息時間

  18、單、雙打比賽,在每局間最多允許120秒的休息。

  19、單、雙打比賽中,每局某方到達11分時可以休息60秒。

  20、在裁判允許下,比賽中球員可要求喝水、擦汗或拖地。

  21、休息時教練僅能留在座位內,選手可到教練座位接受指導。 英文術語

  22、零分為「love」,平分為「all」,發球為「serve」。 裁判法

  23、正式比賽除主審外,另設發球審查員一名,每邊設線審五人,一共有12位裁判共同執法。 申訴

  24、執法人員及申訴: a、裁判員一經指派即負責球賽的進行及場地和其周圍發生的事。裁判員應向裁判長報告。 b、司線員應指出羽球落在所負責的界線為「界內」或「界外」。 c、對於任何爭論現點的申訴,在下一次發球前,就應給予判決。 d、指派或更換司線員或發球審察員時,應請示裁判長。

新賽制的形成

現行羽球賽21分、每球得分制之確定正式啟用是由國際羽總2006年5月在東京舉行年度會員代表大會,經過全體會員代表投票通過,用了幾十年的15分換發球得分制確定廢除,由21分每球得分制取代。

  2008年北京奧運開始採用21分制。 多年來,羽球由於參賽地區國家較少,比賽時間又太冗長,使得羽球在奧運中的地位一直岌岌可危,也不受觀眾、電視台喜愛。國際羽總一直計畫改變得分制度,最早採7分、換發球得分、五局三勝制,但普遍不受選手、教練喜歡,又改回15分制。國際羽總發展出21分、每球得分制,這新得分制度讓弱隊增加得分機會,強者不再恆強,弱者不再恆弱。

重要的羽球比賽和球星

  自1899年在英國舉行的全英羽毛球錦標賽起,重要的國際羽毛球賽事相繼出現,當中包括世界羽毛球個人錦標賽、湯姆斯杯(正式名稱應為國際羽毛球挑戰杯的男子羽毛球團體賽)、優霸杯(女子羽毛球團體賽)、蘇狄曼杯(男女子羽毛球混合隊團體賽)及世界羽毛球格蘭披治大賽等。不過直至1992年,羽毛球才正式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專案之一。

世界羽毛球大獎賽(公開賽)

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世界大獎賽總決賽、馬來西亞羽毛球公開賽、印尼羽毛球公開賽 、 世界盃羽毛球比賽 、 美國羽毛球公開賽 、 中國羽毛球公開賽 、 全英羽毛球公開賽 、 日本羽毛球公開賽 、 香港羽毛球公開賽 、 臺北羽毛球公開賽 、 韓國羽毛球公開賽 、 泰國羽毛球公開賽 、 新加坡羽毛球公開賽 、 瑞士羽毛球公開賽 、 丹麥羽毛球公開賽 、 俄羅斯羽毛球公開賽 、 德國羽毛球公開賽 、 荷蘭羽毛球公開賽 、 加拿大羽毛球公開賽 、 蘇格蘭羽毛球公開賽 、 澳大利亞羽毛球公開賽

知名球星

國際羽聯2010年6月4日公佈的羽毛球各單項世界排名前十位:  http://www.bbeshop.com/rank/(其中女雙世界排名第八為台灣程文欣、簡毓瑾)


台灣女將程文欣和簡毓瑾 圖片出處

修羽球課的益處

  羽球是一項對身體素質要求最高的球類運動之一。要達到高的競技水平,羽球運動員不僅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優異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正像馬丁·柯那普在1986年尤尼克斯羽球年鑒里所描述的那樣:一個優秀的羽球運動員需要具備的是馬拉松選手的耐力、短跑運動員的速度、跳高運動員的彈跳能力、標槍擲手的臂力、鐵匠的腕力、畫家的機敏,劍士的反應、象棋手的注意力、極地研究員的堅強、將軍的深思熟慮、登山運動員的執著,還有藝術家的直覺與幻想。也正由於對一個人有這麼多要求,優秀的羽球運動員總是鳳毛麟角。

  不同於街頭巷尾或公園中常見的羽球活動,本校羽球課程有系統地編定羽球競技各種技術,幫助修課學生按部就班地學習羽球技術,並加入豐富的羽球常識和競技體驗,使修過課程同學建立羽球終身運動技能,以達到促進其終身健康的目標。

 編撰 黃奕仁 老師

 

更多關於羽球的知識

維基百科中之「羽毛球」
殺球擊破西瓜
超高羽球假動作
打不死的蟑螂
看看林丹有多恐怖1
看看林丹有多恐怖2
前世界球王趙劍華的羽球教學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