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Canva 設計入門與實作

活動照片與成果

【學生學習資源組活動報導】

AI 搜尋真的萬能嗎? 3月19日、21日於本校兩校區「快速找到可信資料_Google 搜尋與 AI 工具」講座,邀請資訊素養專家陳慧敏老師主講,帶領教學助理(TA)探討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高效搜尋並分辨資訊的真偽。期不僅提升TA的資訊查找與判讀能力,也可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資料蒐集與應用。

AI 搜尋比一比:生成式 AI 真的可靠嗎?

每種 AI 工具的特性各異,學會選擇適合的搜尋工具,才能真正發揮 AI 的輔助價值。陳老師引導學員實測 ChatGPT、Gemini、Perplexity 等 AI 搜尋工具,透過近期「網紅議題」調查比較,發現不同 AI 對同一問題的答案竟有顯著差異,顯示 AI 仍存在「幻覺」(hallucination)問題。老師提醒大家,使用 AI 搜尋時,應特別留意以下3點:

  • AI 資料庫的更新時間部分--AI 無法即時取得最新資訊。
  • 資訊來源的可靠性--AI 回答的內容來自哪些網站?是否為權威機構?
  • AI 是否能提供一手資料--AI 主要依賴已存在的網路資料,無法自行產生原始資訊。

網路資訊可信嗎?破解假消息3步驟

為了幫助 TA 建立更嚴謹的資訊判讀能力,老師請學員針對最近半年內發生的事件進行實測,透過以下三種方式在 ChatGPT 上查找資訊:

  • 直接詢問 AI
  • 使用網頁搜尋
  • 深入研究原始來源

實測結果顯示,AI 並非萬能,訊息的可信度才是關鍵!

資訊判讀法則:如何提升搜尋力?

一般網路資訊可以從 訊息來源、發布時間、是否為一手資料來檢視可信度。例如,學術機構、政府網站通常比個人部落格或社群媒體更具公信力。此外,應當避免依賴二手、三手轉載資料,並盡量回溯至原始消息來源,以降低資訊失真的風險。

透過這次課程的實測,學生們學習到不同 AI 搜尋引擎的特性與侷限,並體驗到訊息查證的必要性。下次查資料時,別急著抄 AI 給的答案,記得動手驗證,才能做個資訊時代的聰明人!

期藉由本次培訓,讓TA在批改報告或輔導學生時,可結合 AI 搜尋與傳統查證方法,確保資訊的正確性與完整性,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資訊查找與應用能力。本次講座兩校區共計102位TA參與。量化回饋部分,講座活動整體滿意度(5點量表)為4.48,資訊科技應用學習效果之認同度為4.56。

 

文/圖  學生學習資源組 林碧真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