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國際的武俠大師-查良鏞學長

  查良鏞學長 

東吳大學法律系肄業 

香港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日本創價大學名譽博士 

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學院榮譽院士 

東吳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 

經歷: 

創辦香港《明報》、《明報月刊》與《明報周刊》;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創辦《新明日報》;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創作包括小說、政論、散文、譯述和劇本、武俠小說 

 

書香世家博覽文史典籍 

 

良鏞學長生長於浙江海寧縣袁花鎮,地理位置正聚鄰世界聞名的錢江潮的鹽官鎮,因此學長自幼便通曉許多神話傳說,其中春秋時期吳越兩國流傳下來的「鴟夷有遺恨,終古使人哀」的神話,令他印象深刻。 

學長出生於當地望族,康熙年間翰林院編修查慎行,以及雍正王朝禮部侍郎查嗣庭,皆為查氏先祖,至其祖父亦是光緒丙戌年進士。學長在此書香世家成長,從小就有許多閱讀文學的機會,海寧「查氏藏書」在浙西是非常有名氣的。難能可貴的是學長不但閱覽古書,小學時期也涉獵鄒韜奮所著世界旅行遊記《萍蹤寄語》、《萍蹤憶語》,以及其主編《生活周報》等新書。 

學長八歲的時候,在家中接觸到人生中第一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有如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他曾說過:「想不到世上還有那麼好看的書!」因此,他四處蒐集武俠小說,包括《紅雜誌》、《紅玫瑰》等讀物中的《江湖奇俠傳》,以及《偵探世界》雜誌上的《近代俠義英雄傳》,令他沉醉於平江不肖生的武俠世界。另外學長也涉獵許多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包括《水滸傳》、《七俠五義》、《小五義》、《彭公案》,《施公案》等成為學長爾後創作武俠小說的重要養分及基礎。 

 

無心插柳創作武俠小說 

 

學長自認會開始動筆撰寫武俠小說,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六年代的香港沒有太多休閒活動,當時社會環境及時代氛圍,使得武俠小說大受轟動,報紙和媒體紛紛連載。一九五五年,學長任《新晚報》編輯副刊,逐將名字拆開為「金庸」,作為自己的筆名,著手創作《書劍恩仇錄》第一部武俠小說。 

後來身為《明報》創辦人,一肩扛起業務壓力,學長逐於該報連載《神鵰俠侶》。總之,金庸學長到一九七二年成《鹿鼎記》封筆之作為止,共計創造十五部高達三十六冊的武俠鉅作。其中《射鵰英雄傳》及《鹿鼎記》曾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之列,分居第二十九與三十一名,而與魯迅《吶喊》、沈從文《邊城》,老舍《駱駝祥子》等大師巨作齊名,可見學長作品受到當代社會之肯定。 

 

投身報業社評舉足輕重 

 

學長於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返回故鄉杭州擔任《東南日報》外勤記者,此為他與報業第一接觸。然而學長當時有志於外交官,遂辭去工作轉赴上海,透過上海市法院院長查良鑑堂兄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的機緣,進入上海東吳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期望繼續未竟的外交官之路。 

當年秋天,學長於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大公報》徵才中,脫穎而出,於是開始一方面於東吳求學,一方面在報業兼職。直至一九四八年隨著《大公報》在香港復刊,學長展開在香港的生活。 

學長日後進入長城電影公司,以「林歡」為筆名編寫劇本,並擔任導演。至一九五九年,他離開公司自立門戶,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先生合夥,於五月二十日創立《明報》。學長視明報為其畢生的事業與名譽,是其對社會、朋友與同事的責任,因此明報獲得「中國報導權威」的美名。不僅在其新聞掌握的表現更在於他著名的《明報》社評,擁有廣大讀者群的緣故。 

 

多元角色成功名留青史 

 

一、學長雖然沒有如願達成外交官的理想,但他在武俠小說文學及報業媒體的卓越成就,使得他成為海峽兩岸緊張閉鎖時期,少數能接觸到兩岸重要領導人物的代表。 

二、學長雖於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養和醫院辭世,但是他的金庸武俠小說,以及他的傳奇人生,將永遠活在後世人們心中,繼續發光發熱。 

三、其後學長不再涉足政治,專心成為歷史學者,曾擔任浙江大學歷史系的博士生導師,以及該校文學院院長。同時他也著手大規模修改金庸武俠小說全集,期望更趨完美。 

 

【參考資料】東吳大學傑出校友文集 東吳菁英(一)  享譽國際的武俠大師-查良鏞學長的傳奇人生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