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論文發表

目前計有107篇論文發表。
點選研究生「論文名稱」即可開啟論文摘要,歡迎查閱。

編號 研究生姓名 畢業時間
(學年度)
指導教授 論文名稱  
1 楊冀華 89 張永 《易》《庸》《學》的人性本善說與儒學現代化之研究  
2 林淑文 90 葉海煙 《莊子》美學原理初探  
3 李佳馨 90 黃筱慧 羅蘭˙巴特符號學「方法論向度」之研究  
4 朱珮瑜 91 李賢中 王充《論衡》思維方法探析  
5 林凱珮 91 李賢中 惠施與莊周的名辯學研究  
6 楊雅婷 91 張永儁 春秋公羊家之革命改制思想  
7 賴桂煌 91 游棟梁 廖仁義 揭能(1904-76)的缺陷性生物觀念之研究  
8 朱盈靜 91 張永儁 葉適的哲學思想暨對理學與經學的批判  
9 李坤達 91 莊文瑞 死亡與不死—臺灣俗民道教魂魄觀的死亡哲學研究  
10 蔡瑩瑩 91 陳瑤華 彼得‧史卓生(Peter Strawson)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11 楊子翎 92 葉海煙 論莊子的「自我」與「自由」概念  
12 高毓智 92 郭實渝陳瑤華 從分析教育哲學澄清「紀律」與「懲罰」的概念  
13 李思慧 92 葉海煙 從美學的觀點探討中國古典美容觀  
14 李建宏 93 郭實渝陳瑤華 由Amy Gutmann的「民主教育」理論省思台灣的民主教育  
15 林益光 93 米建國 維根斯坦的梯子、世界和沈默  
16 鄧謙彬 93 米建國 戴維森論「真理」與客觀性概念  
17 許弘宜 93 莊文瑞 認真對待正義-羅爾斯論公民不服從  
18 湯娟宜 94 李賢中 墨子的宗教思想研究  
19 吳咨諭 94 陳瑤華 自然的內在價值-與人類中心論不能相容嗎?  
20 許勝凱 94 米建國 從蒯因的觀點看先驗知識  
21 朱南興 94 張永儁、莊文瑞 胡五峰心性思想之研究  
22 熊燕琴 94 林正弘 歸納的描述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23 翁維隆 94 游淙祺 海德格論人文主義  
24 鄭世強 94 張永儁、李賢中 論荀子的心性關係及其價值根源  
25 施逸翔 94 陳瑤華 懲罰理論與轉型正義—暴行之責任  
26 蔡珮菱 94 王志輝 論洛克的財產理論與社會契約論的關係  
27 陳雅婷 94 莊文瑞、張永儁 朱熹心性論中的「氣」  
28 白爾雅 94 陳瑤華 失落的自由主義—Susan M. Okin論家庭中的正義  
29 李嘉惠 95 郭梨華 戰國儒家心性情說研究-以《禮記》三篇、〈性自命出〉為中心的考察  
30 林郁靜 95 陳瑤華 論Arendt的Natality  
31 方慶琳 95 張永儁、李賢中 《禮記‧樂記》的認識活動和教育理論  
32 許絢雯 95 郭實渝、米建國 探討杜威的「適應」概念—教育面向的思考  
33 賴姿卉 95 郭梨華 《管子》氣論探究  
34 張馥蘭 95 米建國 A Defense of Russell’s Early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35 張瓊文 95 勞思光、黃筱慧 哈伯瑪斯溝通行為理論之實踐與應用  
36 呂柏駒 95 林正弘 、陳瑞麟 從詮釋到實踐:規則依循問題的另一種可能  
37 李國榮 95 王志輝 佔有式個人主義與財產理論  
38 張惠君 95 游淙祺 實徵心理學與超驗哲學之間:胡塞爾現象學心理學探究  
39 顏華辰 95 陳瑤華 Richard Rorty論人權、理性與感情  
40 葉筱凡 95 林正弘 、陳瑞麟 燃素理論失敗的光榮紀事—拉卡托斯科學競爭理論的再考察  
41 戚禎砡 96 郭梨華 《莊子》養生哲學探析  
42 王若璇 96 游淙祺 從沙特的不良信念看族群偏見的問題  
43 林德為 96 葉海煙 老子的生命哲學  
44 洪   步 96 李賢中 《韓非子》論「勢」  
45 吳惠齡 96 葉海煙 老子論人與自然  
46 高寬蓉 96 彭孟堯 瑪麗真的有學到新知識嗎?—傑克森「知識論證」變遷之探究  
47 鍾曉彤 96 李賢中 荀子的人性論與理想社會研究  
48 薛甯中 96 林正弘、陳瑞麟 孔恩的不可共量性與框架理論  
49 洪君君 97 米建國 論自然主義知識論與自然類—對比蒯因與孔布里斯的觀點  
50 黃緒中 97 陳瑤華 責任如何產生?—論Christine M. Korsgaard之創造目的王國  
51 黃子岩 97 黃筱慧 德希達書寫理論中之藝術動力研究  
52 林修德 97 葉海煙 、李賢中 從方東美的「機體主義」論《莊子》「道」之兩重意涵  
53 鄭俊憲 97 米建國、方萬全 Evans's Theory of Names  
54 康立孝 97 米建國、王文方 蒯因論邏輯真  
55 德   龍 97 李賢中、方萬全 《墨辯》中的語言哲學  
56 周穎君 97 李賢中 墨子與孫子軍事思想之比較  
57 簡穎柔 97 陳瑤華 Virginia Woolf 的反戰論述  
58 楊晉赫 98 王志輝 盧梭「自然狀態」理論之研究  
59 盧國祥 98 莊文瑞 Putnam論無分界面的認識論  
60 張佑禎 98 李賢中 《中庸》的中和思想研究  
61 陳明威 98 朱建民 經驗個案與道德哲學之分析—以安樂死爭議為例  
62 李皇慶 99 黃筱慧 羅蘭˙巴特符號學之「空間」概念研究  
63 周恩榮 99 李賢中 老子政治哲學研究  
64 蔡宜禎 99 朱建民、王志輝 墮胎議題中生命權與自主權論辯之哲學研究  
65 蘇芳瑩 99 陳瑤華 梁啟超的憲政主義哲學  
66 周欣怡 100 米建國 懷疑論與超驗論證  
67 凃宗佑 101 李賢中、郭梨華 《鬼谷子》方法研究  
68 蔡文煜 101 米建國、蔡政宏 知識的價值:淹沒難題  
69 李孟寰 101 沈享民 道德關係中的傷害及其修復  
70 王介成 101 李賢中、郭梨華 《墨子》兼愛思想研究  
71 謝嫣然 101 林正弘 Davidson論行動的理由和原因  
72 陳秀美 101 郭梨華 曾子倫理思想之探究  
73 潘姿穎 101 沈享民 從西方當代學者論「孝」反省先秦儒家孝道思想  
74 楊孟衡 102 陳瑤華 道德衝突與道德實在論—對威廉斯與芙特之論爭的考察  
75 鄭穆鴻 102 蔡政宏 論情境主義對德性倫理學的挑戰  
76 莊惟任 102 陳瑤華 漢娜˙鄂蘭論自由的扭曲  
77 張凱傑 102 馬愷之 建構論視野下的《荀子》:Kurtis Hagen的詮釋進路之探討  
78 孫偉哲 102 沈享民 王陽明哲學中「心」、「意」、「知」、「物」概念的探討  
79 鄭依書 103 王志輝、何畫瑰 柏拉圖「城邦—靈魂」論證的探究  
80 蔡雅婷 104 林正弘 論休謨的因果論  
81 徐國益 104 米建國 知態的封閉性原則  
82 何元興 105 沈享民 《六韜》軍事哲學思想研究  
83 陳奕瑋 105 馬愷之 吃肉與吃人──黛萌對辛格方法的批評  
84 白崇靉 105 米建國 知識的兩個直覺  
85 褚玹甫 105 林正弘 、莊文瑞 科學定律與實體──以Cartwright的本體論立場為例  
86 陳   毅 106 馬愷之 試探程頤理學與佛學的交融思想  
87 趙   刊 106 莊文瑞 從莊子哲學「自我概念」詮釋論自我困境的化解之道  
88 陳宛青 106 陳瑤華 政治原諒如何可能──以轉型正義為例說明政治原諒的概念及其可能  
89 徐東勳 107 莊文瑞 道德窘困 (moral predicament)──以克隆技術和人工智能機為案例之探究  
90 王禹琦 107 蔡政宏、莊文瑞 Can Intelligent Machines Replace Judges and Juries?  
91 王若筠 108 陳瑤華 以同性婚姻爭議為例探討歧視  
92 郭仲謙 108 米建國 保留與生成:記憶在知識證成中的功能    
93 王維彬 108 沈享民 MacIntyre論德性與實踐  
94 逯祖睿 109 朱建民 莊子工夫論之探討――體道工夫的實踐條件  
95 林威鎮 109 楊祖漢、朱建民 論太極拳拳理的哲學詮釋  
96 周金光 109 方萬全 意欲、信念與行動理由    
97 許媛雅 109 米建國、蔡政宏 作為智能活動的「知道如何」  
98 楊慧玲 109 張峰賓 為自殺提供一種有限的證成  
99 孫嘉瑞 110 王志輝、何畫瑰  柏拉圖論詩與畫   
100 劉慧敏 110 朱建民 死刑的哲學爭議  
101 徐家琦 110 米建國 傳遞或非傳遞:證言的知態地位  
102 王嘉誠 110 沈享民、米建國 王陽明哲學中「惡」的問題  
103 林金童 111 朱建民、高柏園 《莊子》思想對永續發展的啟示   
104 何依貞 111 朱建民 《中庸》「誠」思想之研究  
105 吳敏萱 111 王志輝 柏拉圖論藝術模仿與舞蹈  
106 陳庭軒 111 米建國 Knowledge-How via Testimony  
107 趙乃毅 112 周大興、米建國  王弼老學研究  
108 何淑津  112 張峰賓 後現代敘事治療之哲學反思  
109 李萬瑋 112 高柏園、米建國 從佛洛姆《自我追尋》的角度析論孟子「盡心知性」的立命思想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