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課程: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研究、心理衡鑑專題研究、成人認知心理衡鑑、臨床心理兼職實習(一)
專長:
臨床心理學、諮商心理學、健康心理學、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
學歷表:
備註:
經歷:
A、期刊論文
- Chu, A., Tseng, Y. H., & Wang, C. K. (2023)."Developing Sustainability Competenc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Problem-Oriented Project in a Social Practice Cour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Evaluation,34,73-120.
- 曾幼涵、簡俊凱、周才忠(2020)。台灣偏鄉夢想教育模式之建立:「夢想教室課後多元方案」之實踐與反思。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專刊,16,43-72。
- 曾幼涵、謝蕙春、鄭龍水、周才忠(2019)。〈偏鄉教育與發展希望工程〉:偏鄉和部落小學「夢想教室」之實施成效及未來願景。教育脈動,19。
- Hwang-Gu, S. L., Lin, H. Y., Chen, Y. C., Tseng, Y. H., Hsu, W. Y., Chou, M. C., Chou, W. J., Wu, Y. Y., & Gau, S. S. F. (2018).Symptoms of ADHD Affect Intrasubject Variability in Youth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 Ex-Gaussian 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30,1-14.
- Chen, Y. C., Hwang-Gu, S. L., Ni, H. C., Liang, S. H. Y., Lin, H. Y., Lin, C. F., Tseng, Y. H., & Gau, S. S. F. (2017).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ress and Informant Discrepancies on Symptoms of ADHD/ODD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in Preschool Children. PLOS ONE,12(10),1-16. SSCI
- 曾幼涵、王韋婷、余馥羽、方基存、許翔皓(2016)。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慢性腎臟病患選擇不同透析治療之意圖。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9(3),261-287。TSSCI
- Chiang, Y. Y., Tseng, Y. H., & Wen, C. C.(201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zenship acquisition and ethnic identity of immigrant women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al, Educational,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9(1), 268-271.
- 曾幼涵、許文耀、黃守廉(2009)。探討成熟斷層對於青少年違犯行為之影響。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2(3),213-240。TSSCI
- 曾幼涵、許文耀(2009)。不同類型的自我落差對華人憂鬱與焦慮情緒的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32(1),57-79。TSSCI
- 黃守廉、高淑芬、許文耀、曾幼涵(2007)。注意力資源與時間知覺雙重作業之關係。臺灣精神醫學,21(3),185-195。TSSCI
- 許文耀、曾幼涵(2004)。災難因子與心理症狀間之關係--以921地震為例。臨床心理學刊,1,30-39。
- 許文耀、曾幼涵(2003)。九二一地震後災民的資源變化與心理症狀間的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6(2),1-19。TSSCI
B、研究計畫
- 曾幼涵(民113)。認識自己的認知能力對於高齡民眾心理健康的促進:成人認知心理衡鑑課程的應用。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臺北市:東吳大學心理系。
- 汪曼穎、曾幼涵(民112)北投心韌齡生活圈。教育部USR計畫。
- 曾幼涵(民112)。身心健康的總體營造:北投熟齡心生活。東吳大學。臺北市:東吳大學心理系。
- 汪曼穎、曾幼涵(民111)。聰明熟齡設計基地–熟齡設計心生活。東吳大學。臺北市:東吳大學心理系。
- 曾幼涵(民111)。協助或受助?行為改變技術課程的社會實踐新取向:以都會高齡族為對象。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臺北市:東吳大學心理系。
- 曾幼涵(民110)。人工生殖受術婦女之身心壓力評估文獻回顧研究。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產學合作計畫。臺北市:東吳大學心理系。
- 曾幼涵、許文耀(民107)。家屬對於腦死患者器官捐贈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MOST 107-2410-H-031-044)。臺北市:東吳大學心理系。
- 曾幼涵(民105)。罹癌父母的青少年/大學生子女在不同發展階段中之生活衝擊與心理適應。東吳大學。
- 曾幼涵(民104)。探討癌症詞彙之促發對於死亡知覺及生命價值的影響。東吳大學理學院)。
- 姜元御、曾幼涵(民102)。東南亞籍外籍配偶的族群認同、相關因素、及其與適應之關係。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NSC 102-2410-H-364-007-SSS)。花蓮市: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
C、研討會論文
- 邱敬軒、石容、汪曼穎、曾幼涵、吳俊良、林思宏(2024年10月):《不同介入方式對老年人老化態度與幸福感的的影響:情緒調節、散步結合認知訓練的比較研究》。2024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臺北:臺灣大學。
- 劉怡瑄、曾幼涵(2024年4月):《探討大學生外顯/內隱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關係— 實體與網路人際互動之比較》。2024年台灣臨床心理學年會。桃園:中原大學。
- 謝秉叡、曾幼涵(2024年4月):《探討台灣高齡者使用內隱與外顯社會支持與其心理健康之關聯 》。2024年台灣臨床心理學年會。桃園:中原大學。
- 曾幼涵(2023年11月):《六年USR在社會實踐與實徵研究間的交互影響--以東吳大學五色鳥計畫為例》。112年度長庚大學教育部社會責任計畫USR SIG論壇。桃園:長庚大學。
- 曾幼涵(2023年11月):《從六年USR計畫反思高齡 心理健康的權利與專業的限制 》。2023長者人權跨校跨域研討會 。嘉義:中正大學。
- 燕克群、曾幼涵、吳俊良(2023年10月):《「自我統整」團體於社區高齡者的實踐歷程分享 》。2023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新竹:玄奘大學。
- 曾幼涵(2023年10月):《社區高齡者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與社區介入的長期成效》。2023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新竹:玄奘大學。
- 曾幼涵、吳俊良、吳昭蓉(2023年10月):《臨床心理學於社區高齡者的應用—課程、諮詢、到團體》。2023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新竹:玄奘大學。
- 陳育瑋、曾幼涵(2023年4月):《讓台灣高齡者更幸福的態度:認老還是不認老?》。2023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 鄭文萱、曾幼涵(2023年4月):《「過度控制」與心理適應相關之再議》。2023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 王蕙瑄、曾幼涵(2023年4月):《以集群分析探討社群媒體使用樣態與大學生心理適應之關聯》。2023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 楊玥、曾幼涵(2023年4月):《以實驗法探討大學生在壓力下憂鬱情緒與網路沉迷之關聯》。2023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 高晞硯、曾幼涵(2023年4月):《父母期望對大學生生涯焦慮之影響:探討自我決定理論扮演的角色》。2023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 莊旻臻、曾幼涵、王韋婷(2022年10月):《三級警戒下,家庭衝突對大學生憂鬱之影響:以教養方式為調節變項》。2022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 曾幼涵、賴芷萱、高振傑(2022年10月):《支持團體對失智症家屬照顧者之疲憊、照顧負荷、及憂鬱之成效》。2022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 周士傑、吳俊良、吳昭蓉、曾幼涵(2022年10月):《以敘說團體探討社區高齡者失落經驗的轉化歷程》。2022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 曾幼涵、陳約叡、劉馨淇(2022年10月):《遠距人際互動於高齡者心理健康扮演的角色:從承平時期到疫情期間》。2022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 曾幼涵(2022年10月):《青銀共學互惠的心理健康促進:以北投為社會實踐場域》。2022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 何姿瑩、林思宏、汪曼穎、曾幼涵、陳約叡(2022年10月):《社區熟齡族憂鬱狀態與生活品質之關聯性探討-老化態度的中介效果》。2022年台灣心理學會年會。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 Tseng, Y. H.(2018, July). The affect of teacher’s leadership style and maturity gap on adolescents' rebellious behavior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Allied Professions. Prague, Czech Republic.
- 曾幼涵、李哲賢(2017年9月)。探討成熟斷層對青少年違犯行為之影響:以因應策略為調節變項。「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学术会议」發表之論文,中國杭州。
- 許元瑜、曾幼涵(2016年10月)。自我落差能否預測青少年的外化問題行為?--成熟斷層概念的引入與自我落差理論的擴展應用。「臺灣心理學會第55屆年會」發表之論文,臺南:成功大學。
- Tseng, Y. H., Hsu, W. Y., Wang, W. T., & Chiang, Y. Y.(2016, July). The conjoint effect of 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 in colon cancer patients in Taiwan. The 31st Inter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16 (ICP2016). Yokohama, Japan.
- 張育婷、曾幼涵、廖心玫、馬祥洋(2016年4月)。苦樂表情是否影響高社交焦慮者對社交威脅刺激的注意力偏誤?。「臺灣臨床心理學年會」發表之論文,臺北:政治大學。
- 曾幼涵、古黃守廉、劉令恬(2015年10月)。從理論銜接到實務:案例教學法對於心理病理學課程的學習成效研究。「臺灣心理學會第54屆年會」發表之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
- 曾幼涵、姜元御、溫錦真(2014年11月)。外籍配偶之認同風格、族群認同、及其與心理適應之關聯。「臺灣心理學會第53屆年會」發表之論文,臺北:臺灣大學。
- 曾幼涵、姜元御、許文耀、古黃守廉(2014年5月)。成熟斷層與青少年內外化問題行為關係之探討。「2014年暴力與毒品犯罪心理與矯治兩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新竹:玄奘大學。
- 李炯德、曾幼涵(2012年3月)。青少年採用之認同策略與六種適應問題分數之關係。「臺灣臨床心理學年會」發表之論文,臺中:亞洲大學。
- 曾幼涵、許文耀(2011年9月)。性別對於青少年認同歷程與適應問題關係之影響。「第七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
- Tseng, Y. H., Hwang, S. L., & Hsu, W. Y. (2011, April). ADHD symptom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ntity strategies and delinquency.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IFP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Taiwan, Kaohsiung.
- 曾幼涵、許文耀、陳畹蘭(2011年3月)。探索學業認同對於青少年的情緒適應是好還是壞?青少年的學業認同歷程與情緒困擾之關係。「臺灣臨床心理學年會」發表之論文,桃園:中原大學。
- 曾幼涵、許文耀(2010年11月)。不同認同範疇下,探索自我認同與青少年適應問題的關係。「臺灣心理學會第49屆年會」發表之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 Tseng Y. H., Hsu W. Y., & Li, C. T. (2010, August). How active-prosocial and active-antisocial coping influence depression? Considering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as mediators.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sian Congress of Health Psychology. Taiwan, Taipei.
- 曾幼涵、黃守廉、李炯德(2010年6月)。探討衝動性與成熟斷層對不同類型的青少年違犯行為之影響。「2010年犯罪心理與矯治學術研討會暨性侵害治療工作坊」發表之論文,新竹:玄奘大學。
- 曾幼涵、許文耀、李炯德(2010年3月)。限制青少年的自主需求與青少年違犯行為之關係。「臺灣臨床心理學年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 李炯德、許文耀、曾幼涵(2010年3月)。成熟斷層與不同類型的違犯行為之關係。「臺灣臨床心理學年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 Tseng, Y. H., & Hsu, W. Y. (2008, August). Exploring the differentiating factors of non-delinquency, early-onset and late-onset delinquency. The Asian Child: Resiliency in the face of evolving changes, Asian society for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 allied professions. Singapore.
- 曾幼涵、許文耀(2008年6月)。以七大人格探討華人學生的自我標準。「第六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香港。
- 曾幼涵、許文耀(2008年3月)。以不同測量工具探討自我落差類型與憂鬱、焦慮之關係。「臺灣臨床心理學年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D、專書
- 謝珮玲、李淑敬、呂信慧、黃玉蓮、蘇逸人、曾幼涵、張虹雯(譯)(2023)。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第六版)。臺北:心靈工坊。
- 鳳華、李姿瑩、宣崇慧、魏俊華、曾幼涵、詹文宏、鄭雅莉、周宇琪、田凱倩、陳政見、蔡宜雯、劉秀丹(譯)(2017)。行為改變技術:原理與程序。臺北:華騰文化。
- 張本聖、徐儷瑜、黃君瑜、古黃守廉、曾幼涵(譯)(2017)。變態心理學三版。臺北:雙葉書廊。
- 古黃守廉、姜元御、曾幼涵、陳亭君、李美芳、黃立欣(譯)(2015)。發展心理學:兒童發展第二版。臺北:雙葉書廊。
- 張本聖、徐儷瑜、黃君瑜、古黃守廉、曾幼涵(譯)(2014)。變態心理學二版。臺北:雙葉書廊。
- 曾幼涵(2011)。不同脈絡下,青少年的認同策略與適應問題之關係。政治大學心理系:博士論文。
- 曾幼涵(2001)。解析青少年犯罪率高峰之現象:「低自我控制」與「成熟代溝」之再議。政治大學心理系:碩士論文。
E、獎助
- 112學年度 111-2813-C-031-068-H(指導大專生研究計畫獎勵)
- 111學年度 110-2813-C-031-053-H(指導大專生研究計畫獎勵)
- 110學年度 109-2813-C-031-022-H(指導大專生研究計畫獎勵)
- 109學年度 108-2813-C-031-011-H(指導大專生研究計畫獎勵)
- 107學年度 106-2813-C-031-019-H(指導大專生研究計畫獎勵)
- 106學年度 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慢性腎臟病患選擇不同透析治療之意圖(東吳大學學術研究論著獎勵第二類)
- 105學年度 罹癌父母的青少年/大學生子女在不同發展階段中之生活衝擊與心理適應(東吳大學專題研究計畫補助)
F、其他
- 東吳大學109學年度熱心導師獎
- 東吳大學108學年度績優導師獎
- 東吳大學106學年度熱心導師獎
- 東吳大學105學年度熱心導師獎
- 東吳大學104學年度熱心導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