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好士研究院記者會
日期:110/12/16
地點:東吳大學、士林地區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19817
Yahoo新聞連結:
新聞引據:採訪、撰稿編輯:江昭倫
台北士林商圈近年人潮銳減,繁華不再,為了幫士林找回新生命力,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社會責任實踐 (USR)計畫團隊與「文舍明日聚場(Tomorrow Hub)」攜手,一方面進行士林區文史調查,一方面藉由「好士研究院」計畫,希望透過挖掘士林在地動人故事,為士林商圈重塑魅力。
東吳大學為善盡高教社會責任,秉持進入場域深耕,進行在地實踐的理念,這幾年透過人社院USR計畫,投入許多心力進行校園所在地士林區文史田野調查,包括鄰近士林官邸的昔日情報局眷村與士林早年發展依據福德洋圳故事等。
但面對近幾年來人潮銳減的的士林商圈,東吳大學也希望能盡一份心力,特別委由前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率領的文舍明日聚場團隊,藉由訪查在地人文地景生態、工匠職人、小店主人、信仰精神場域等特色景點,再透過手冊、導覽地圖等形式,介紹士林商圈的內涵與價值。
劉維公指出,過去地方政府推銷商圈總是會砸很多錢辦活動,但錢沒了,人潮也走了,「好士研究院」則是把焦點回歸到「人」身上,讓世世代代生活在士林的人,或是願意留在士林工作、開店的人,把他們的用心和故事說出來,才能感染更多人願意支持。劉維公:『(原音)你把這些人找回來的時候,這些所謂場域的精神、地方的靈魂,它的獨特性就會回來,這是我想要傳達第一個訊息,就是說所謂的形象商圈或是城市街區的發展,需要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另一方面,劉維公也認為,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希望訓練學生的提案力跟實作力,但與其把學生拉到偏鄉,學校遭週地區同樣可以經營,讓學生願意把學校周遭當作主場,發展人生事業,而不僅僅只是一名過客。劉維公:『(原音)希望高等教育在社會責任這個政策上也要改變,你必須讓所謂社會責任這個精神,真正落實到學生,而不是只是老師的計畫案,社會責任它不是論文,社會責任真的就是要帶學生捲起袖子來, 跟地方一起合作,或是一起打拚,就是大家一起來做事的那種力量。』
劉維公強調,「好士研究院」不會是短期計畫,目前只是初期踏查一些成果發表,士林還有很多故事值得被挖掘,會一直做下去。
(文:江昭倫 。圖:東吳大學人社院USR計畫、文舍明日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