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生態可以分為福德洋圳跟外雙溪流域
福德洋圳:
福德洋圳是過去八芝蘭堡的灌溉水源,福德洋為當時地名,即今士林福榮、福祿、福樹、福文、舊佳、新佳等里。「福德」即土地公,「洋」即平原之意,係指雙溪,基隆河及劍潭山間之平原地域。康熙末年即建有福德祠,先民見此平原遼闊,於乾隆元年,佃民合力開鑿福德洋圳,至乾隆末年,於此芝蘭街就已形成,是勢林街發展的來源。該圳取水於雙溪,其灌溉雙溪、林仔口、士林街及洲尾庄一帶,但今圳路在都市發展下多已煙沒,其圳頭今經探查發現就在東吳大學,進水閘門雖已斑駁但依舊存在。福德洋圳代表該地區發展的歷史,但如今雖難以重現全貌,但它仍靜靜流過整個士林地區的下方,東吳位於水圳門口,應擔起文史保存的重任。
外雙溪流域:
外雙溪主要由菁礐溪和內雙溪兩條溪流匯流而成,東吳大學以上的流域水質尚佳,是台北市民近郊遊憩之地。早年聖人瀑布和附近的天溪園由私人圈地經營,後來收歸陽明山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是保育和教育的基地,除了少數封閉保存外,其他區域還是有限度地開放遊覽,藉以傳達教育的功能。計畫團隊成員意識到環境生態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史保存中佔有重要的一環。區域環境生態的變化,伴隨著該地區文化的改變,例如士林鬧區本來為稻米的農耕區,如今變為住商的區域,改變了農田、灌溉系統,也改變了河川的面貌,故計畫成員決議納入生態教育。
小組成員:
黃顯宗 (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
相關成果:
外雙溪流域影音全紀
相關課程:
口述歷史訪談:
相關講座:
相關活動: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