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媽媽的廚房故事》內容透過6位眷村媽媽口述、製作12道記憶中的菜餚:蔥油餅、鹹水蝦、梅干菜、客家小炒、客家封菜、滷牛肉、鮮香炸醬、紅燒豬腳、烤麩、紅燒魚、什錦菜、五花肉燒黃豆。看似不起眼的菜餚,但是每一道菜的背後,都有一個屬於那個年代的美好故事。

    取名為《眷村媽媽的廚房故事》是因為我們無法定義何謂「眷村菜」,而且眷村從來都不是只有外省人所組成,本省媽媽與外省軍人的結合,更是多數眷村家庭的型態,所以「眷村菜」到底是定義為只有「從中國撤退來台軍人、眷屬所傳入的家鄉味菜餚」還是「所有居住在眷村的居民煮出來的家常菜」,沒有人可以給一個明確的定義。

  因此,本書以「菜餚紀錄為輔,故事分享為主」,避開「眷村菜」這個名詞,因為眷村不只是外省人專屬的聚落,更是最早族群融合之處。有些菜餚是本省媽媽嫁進眷村後,看老公烹煮,偷偷學習,經過自己改良而成;有些是傳承自燒得一手好菜的外省婆婆,因為婆婆的手藝曾經受到蔣宋美齡夫人的賞識,對於菜餚的味道與製作有自己的一套堅持;有些則是傳承自母親對於屬於遙遠家鄉味道的懷念;有些則是因為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為了讓配給的麵粉變出多樣的佳餚,絞盡腦汁做出來。每道菜都跟眷村有關,每道菜都吸附著那個年代的記憶,眷村的記憶在這些菜餚中不斷被提及、也不斷被傳承下去。

    無獨有偶,在本書製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中山大學人文社會與地方實踐計畫的左營團隊已推出眷村媽媽「一人一食譜、一食一故事」的活動,與本食譜的構想極為類似。或許是大家對於眷村飲食文化的傳承,有共同的想法吧。

官網連結 :  http://oxy.casehsu.org/books/recipes/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