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國際交流分享 - 總覽列表

  • 刊登日期:2023-11-28
  • 相關附件:

  本學期有幸榮獲東吳大學的推薦,赴中國江蘇的蘇州大學進行交換,透過修習心理學相關課程、蘇大開設特色通識課程,在學術上的交流更為寬闊。此外也參與了蘇州大學中為國際學生所組織的學會的SICA 舉辦的豐富有趣的活動,以及蘇大港澳台協會組織的春遊等。並且在課程之餘也參觀了蘇州許多的特色園林造景,將江南風情展露無遺,深入蘇州的小巷品嚐美味的蘇式小吃。另也由於自身對音樂的愛好,體驗了當地的音樂節以及各式與音樂相關的活動,結識了共同熱愛音樂的朋友們。綜上而言,藉由本次交換期間於各方面對於兩岸之間的交流更加廣闊及深刻,感謝有如此珍貴、難得的機會。

  研習的過程中選修了專業課程「青年心理學」及另外兩門通識特色課程「絨線編織技術」、「攝影技術」。在青年心理學中,老師會以生動且貼近生活的實例來闡述心理學中對於青年的概念,並且將各種特性及屬性以脈絡化的方式進行說明,在課程進行至中間時,也為因應門課的宗旨,老師將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進行分組,將自己家鄉的青年文化與班上其他的同學介紹,也因此接觸到了更加貼近當地文化的一部分,有來自本地江蘇以及重慶、貴州、廣西、惠南等等地區的同學,雖然並未真實的到過這些地方,但透過大家的交流可以讓我以後親自去的時候有更多的感觸,同時我們也將台灣的青年生活在課堂中與大家做分享,這也正是我們來交換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很高興恰好有這個機會!

  絨線編織技術則是由於蘇州作為一個編織、繡工歷史悠久的城市,因此想藉此學習這門厲害的傳統技藝,比較驚奇的是發現這邊蠻多同學好像從小就開始學習編織,或是家裡也有長輩會,我覺得這是他們將傳統文化保留的不錯的一個部分。

  飲食方面由於蘇州與台灣的口味我覺得沒有相差很多,所以並無太大適應上的問題,但食堂不知道為什麽好像有比較油和鹹一點,食堂的唯一優勢是比較便宜。而其他的選擇是可以去附近的商場(萬科廣場、歐尚)或是學校後門出去有一條十全街,聽朋友說十全街這一年逐漸變成網紅美食戰場,我自己有經歷過的是去外地玩一個多禮拜回來發現倒了很多店又新開很多店,小紅書探店指南大家可以看一看自己斟酌,但認真找還是可以找到好吃又實惠的小店(特別是靠近學校這一邊,好像還沒被網紅美食波及到)。蘇州特色美食推薦蘇式生煎,學校東門出去的萬科廣場裡面就有一間鑫振源,另外山塘街那邊也有很多美食,最後如果說要聚餐的話還是首推海底撈。飲料則是豐儉由人,價錢的上下限很廣。

  因為我們這次是春季開學,嚴格來說沒有過到冬天,但二月份的蘇州還是很冷很冷,建議大家還是要帶好保暖衣物,我自己是帶了三件外套(厚的羽絨外套、偏後的普通外套、春季外套),然後跟發熱衣、毛衣、高領貼身衫,主要是多層次穿搭,發熱衣和發熱褲建議怕冷的朋友要準備,可以在學期中或學期末時先將這些冬季衣物寄回家。蘇州的夏天也蠻悶熱的,聽說到七八月會更加炎熱,但我只待到六月底就走了所以也不算真的過到夏天,因此夏季衣物我是到當地再買的。需要注意的是蘇州的梅雨季會比台灣早,約三四月就開始會陸陸續續下雨了,這個時候天氣會比較多變,可以結合apple的氣象跟百度天氣一起看。

  本次交換是由老師統一安排住留學生宿舍,通常居住的校區是取決於交換的院系所在,但若有其他問題或需要協調的地方還是可以跟老師說,總之我住的是位於校本部的東校區留學生宿舍,環境很好很方便,樓層共一樓至六樓,有電梯可以不用擔心一開始在搬宿舍時遇到問題,在一樓設有飲水機與洗衣機(洗衣一次約2.8rmb),房間則是兩人一間,有獨立衛浴,並且會遇到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住得很開心。寢具的部分建議可以在抵達宿舍之前就先在淘寶下單,送到學校的菜鳥驛站(包裹收發地),這樣到時候可以直接使用,屆時蘇大老師應該會先告知安排的宿舍與床的大小,按照那個尺寸找床品就可以了,如果來不及或是想在線下實體店買的話也可以去歐尚。

  主要出行會用的交通工具是地鐵,推薦可以下載NFC 全國通用交通卡,這個的優勢在於可以直接以Apple wallet使用,也不用每到一個城市就還要下載一個App,直接感應即可搭乘,此外這張卡也可以搭乘公車,亦可直接在外地使用(實測於北京、天津、上海、常州等地都沒有遇到問題),儲值也可以透過支付寶,等不用了再直接退卡就行,十分方便(當然花同學推薦的蘇e 行也可以使用但我還是覺得交通卡方便很多^^)。在中國打車很方便,並且價格也相對台灣低廉,透過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直接按打車,就可以整合不同平台的出租車接單,通常很快就可以叫到車了,需要注意的是蘇州的早晚高峰還是不建議打車出行,並且東校區與一些景點所在的姑蘇區是老城區,有許多對於車輛行徑的限制,所以還是挺容易塞車的。最後是短距出行時很方便的共享單車,用得比較多的是哈囉單車(藍色)和美團單車(黃色),哈囉可以直接綁支付寶進行支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城市(如上海)會有一些地方是不允許單車騎行的,要小心被交警罰款。

  由於我自己去交換時已經是大四了,所以沒有學分上的壓力,並且對我自己來說,本次交換的目的就是為了體驗當地生活和增廣見聞,因此安排了許多旅遊,城市有瀋陽、常州、南京、上海、北京、天津、景德鎮(後來意外又去了香港和澳門^^)。交通需要用的app有攜程、12306可以訂機票和火車、高鐵票等等。酒店可以用攜程或是去哪兒,同樣豐儉由人,重要的是要確定住宿的地方可以接待台灣客人,因為大陸是每人都須辦理入住,如果到了才發現無法接受台灣客人就會很麻煩(尤其是在北京…)。此外需要特別留意的是許多景點、博物館都需要事先預約或購買門票,建議大家可以在前一週先排好行程,留一點時間約想約的景點會比較保險。

  手機號與銀行卡能先辦就先辦,以及申辦銀行卡時最好找學校校本部的分行。建議下載小紅書,我把它當百度在用。有太多的細節可以補充,總之大家可以保持著一顆開闊的心胸,認真的去感受每一個當下,我相信絕對會是一段收穫非常多的經歷,另外也可以多和當地學生交流,對我來說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反而是最為珍貴的,祝福大家都可以遇到很好很可愛的人。也歡迎有需要再多了解任何部分的朋友聯絡我,包括但不限於聽團攻略、奶茶推薦、各式疑難雜症等。

  向花晨佳同學致上最深刻的謝意,沒有他我很難存活下去;感謝譚穎聰同學和我在獨墅湖同甘共苦了兩週的時光;最後要感謝所有遇到的朋友們,能夠與大家一起度過如此珍貴的一段日子,共創許多美好回憶,是非常非常幸運的餽贈,也感謝大家的照顧,望彼此珍重,永遠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相見。

  • 刊登日期:2023-11-30
  • 相關附件:

  選擇波蘭華沙人文大學主要有兩大原因,一為城市,即波蘭的首都華沙,由於我一直對東歐充滿好奇,再加上波蘭是一個我們在台灣很難透過媒體或其他管道接觸了解的國度,且波蘭較其他國家而言較不觀光,卻充滿引人入勝的歷史背景,十分吸引我。此外,這所大學為處華沙市中心的代表性大樓內,方便以外亦具有特殊意義。其二為集中營研究的專題討論課程,目前歐洲僅有四所大學校院授認證可研究,而這是其中一所,也因為波蘭的歷史和經濟政策等因素讓他成為遺址保留最完善的一個國家。

  僅修習「波蘭文」一門課,在校外的語言中心上課。和其他學校的交換生交流時發現,語言中心的老師比較有實務經驗且教學比較生動活潑,小班分能力教學,幫助學習。在SGH旁聽「國際關係」,非常推薦的一門課,教授英文非常精準且標準,很好理解,課程和時事有充分連結,對於交換生思想建構有很多幫助,且課程中許多讓各個國籍或成長背景的學生自己表達意見、辯論,是學習到最多的一門課

  華沙的生活費和台灣差不多,比台北略低。和交換學校主要透過電子郵件聯繫。住宿點為學校和校外房東和作的flat rental之一,住宿品質很好,但房東不會講英文且離市區太遠,建議之後的學弟妹自行尋找。飲食的部分,當地較沒有外食習慣,大多是到tesco或biodronka小瓢蟲超市採買食材後自己煮,那邊也有許多carrefour但價格相對較高。強烈建議可以帶調料和泡麵去緬懷家鄉味,華沙的亞洲超市很難找。

  該校沒有buddy制度,學校有ESN學生組織辦各種活動讓交換生們可以多產生交流。且華沙人文學院這屆只有我們兩位從東吳過去的學生是亞洲人,身分比較特殊,如果想要多認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很不錯的選擇,如果想要多認識文化背景較相似的國籍學生,可以到SGH的宿舍去玩樂,或是認識華沙大學華語文系的學生們。

  學校安排文化週、美食之夜、二手市場尋寶等多種幫助你熟悉華沙生活的活動,但我參與得很少。在華沙的生活中,我希望盡量多認識一些不同的人,到朋友家作客,一起分享不同國家的料理和習慣。參加各種national meetings and national festival,例如十一月底的saint dead’s day就有如台灣的清明節,波蘭人會在這兩天拿著小燭台和鮮花到國家墓園去緬懷對國家有貢獻的先人,而不是自己的祖先,這和我們的文化是非常不同的,墓園內感覺溫馨而平靜,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回憶。

  TC club社團,是一群在華沙,喜愛美食和交流的本地人和外國人,每周選出一個人的家,一個國籍的食物,一起聚在一起分享、煮食的活動。在活動中能認識各種階級、身分、價值觀、年齡的人對波蘭和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個非常不錯的社團,總召集人很nice,總是給我許多幫助。共有19個國家,包括斯洛伐克、捷克、奧地利、匈牙利、德國、挪威、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梵蒂岡、法國、摩納哥、比利時、荷蘭、英國、以色列、約旦、阿拉伯大公國。

  W hotel舉行了波蘭台灣建交紀念晚會,是個蠻有意義的場合。

  對於學弟妹的建議是如果有想做的事情,想去看看的地方,就不要害怕,盡情去享受;但在出發前一定要思考清楚安全和經濟上能不能負荷,雖然計畫趕不上變化,但詳善規劃永遠比沒規劃好,並不是要放棄計畫而是應該學習不放棄去不停調整、產生新的目標!如果看到廉價航空在打折,千萬不要猶豫,勇敢地下手吧,有時候差一分鐘就足以讓你飲恨一周了……

  • 刊登日期:2023-11-30
  • 相關附件:

  這次交換的海牙大學的校園形狀為中間一個圓形玻璃天花板的建築,周圍兩面有狹長形的教室,荷蘭是低於海平面的國家,圖片中的人站的木頭位置就是海平面的地方,我們的學校的相對高度就是在海平面底下。

 

  我在荷蘭住的是學校簽約的宿舍,他是外包給機構經營,一個月要540歐元,麻雀雖小卻五臟具全,所有的鍋碗瓢盆一應具全,走到學校或超市大約2分鐘的路程,真的很近。火車站電車站跟公車站都相當的方便,對於交換學生來說真的是很棒的地點。

  和荷蘭的物價真的是比台灣高上許多,但他超市的質感也真的是比台灣好,荷蘭的農產品跟乳製品,比台灣便宜許多,馬鈴薯阿,洋蔥啊這類歐洲人日常生活常常吃的都是相當的便宜,比台灣還便宜。但是其他的東西都比台灣貴上許多,超市也有很多家不同廠牌,越高級的超市就越貴,在我宿舍附近就有3家超市,所以相對的選擇就滿多的。

  荷蘭最有名的就是cheese了,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上就有許多的cheese專賣店,價錢雖然很貴但是種類很多,而且有些做成像博物館一樣帶你一一的認識cheese,還可以讓你換裝拍一張cheese農民裝,真的是還滿有趣的。

  荷蘭因為風很大所以大家都知道來荷蘭一定要看風車,荷蘭也是低於海平面所以有序多的渠道,同時可以拍到渠道跟風車真的會讓人感到興奮,其實不一定要去大家觀光客愛去的風車村或小孩提防看風車,荷蘭到處都有無敵的風景等著你。

  荷蘭的早晨,常常會有許多的露天市集,東西賣的都還滿便宜的,都會沿著運河擺攤,所以還滿容易發現的,在聖誕節時他們也會把和床上面鋪地板,然後所謂的聖誕市級就在運河的上面,真的是特別又有趣。

  荷蘭許多博物館都是統一參觀價格14歐元,這是我參觀的古堡,可以看到以前歐洲貴族的生活方式跟用品,他的花園有古堡當背景,真的是拿手機拍都可以拍的很美,加上湖水的倒影,拍著拍著一天就這麼過完了。

  在荷蘭的學校裡可以發現國外對於上課準時這件事是非常要求的,上課遲到的學生都會感到非常抱歉地跟老師道歉,同樣的老師也不會耽誤學生一點點的時間,而且他們學校的投影機都已經有感應設備,所以老師可以直接在投影布幕上寫重點,學校電腦也是又多又新,可以看的出來它們大學的軟實力與硬實力都相當的卓越。

  在荷蘭生吞鯡魚是很有名的食物,帶格外一定就要體驗一下當地的特殊食物才行,其實味道吃起來就跟生魚片一樣,但是腥很多,所以大家才會怕它的味道,如果會害怕的人可以跟我一樣,夾著麵包加一點洋蔥加一點酸豆,這樣味道就不會那麼嗆了。說是當地非常有名的食物,但我也沒看多少當地荷蘭人在買,不像台灣人真的就很愛吃臭豆腐。

  荷蘭的羊角村野遠近馳名,到了那邊吃後也真的被它的美給震懾住了,短短半年我去了5次,那邊有在租船給遊客,開著小船在童話故事裡優游真的是一生中超極難得的經驗,如果可以在那邊過上一夜,看著滿天的星星一定也非常享受,同時也佩服荷蘭人對景點的維護,使它可以完善的保存。

  交換學生的好處就是可以認識許多外國朋友,在聖誕節時跟班上的德國人租一檯車從學校開去德國的聖誕市集,有德國人相陪就感覺真的好好玩,晚上還國人的家裡做客,實在是非常難得的經驗,也體驗了德國無速限的高速公路,還有聖誕集市限定的熱紅酒配肉桂餅乾,真的是回味無窮。

  海牙大學的運動設施是需要辦卡的,向我辦的卡是所有的球類活動跟一些團體課程,一學期35歐禮拜一到禮拜四天天都有不同的活動可以參加,籃球,羽球,乒乓球,飛輪等你也可以多辦一張健身房卡就可以隨時去健身房運動,在國外運動也是認識朋友的好方法,我在球場上也交了許多的好朋友,飛輪老師還說他很高興他終於收到了第一個台灣的學生。

  在國外大陸的交換學生很多,一開始到海牙大學所有事情都不熟悉的狀況下,多虧了這群好朋友的幫忙,台灣學生真的太少了,我們每個禮拜五定期聚餐,一人帶一道菜大家聚在一起聊聊,真的是有種革命情感的感覺。

  荷蘭的第一場雪在我離開前的一個月開始下,真的是很興奮,台灣真的是很不容易看到雪,但興奮個一兩天之後就開始有一點煩了,交通大打結,連出門走路買菜都超不方便,但荷蘭人依然騎著腳踏車跑來跑去,真是佩服他們這麼愛護地球。

 

  • 刊登日期:2023-11-28
  • 相關附件:
圖片描述:

洪上婷-日本巡禮

  2014年九月,飛到了日本展開一學期的日本交換學生之旅。

  記得剛到學校集合地點的那天,眼前二十幾位美國學生,開心又大方地用英文暢聊天、交際,讓我不由自主地緊張了起來,心想自己到底是來日本學英文還是日文,將來如何用兩個自己不熟悉的語言,與這裡的人事物契合,進而發展出一段畢生難忘的美好時光?

環境

  明治學院大學有兩校區,一為東京白金台校區,二為此次交換計劃前往的神奈川縣橫濱校區。歷史上,橫濱因江戶時代末期的黑船事件而開港通商,自此以經濟貿易發展為大都市。橫濱的港未來地區商業設施發達,至今仍保留許多西洋風格的建築,悠閒漫步可輕鬆享受異國風情,交通上亦四通八達,若搭乘日本的JR(火車),約30分鐘即能到達東京。

 

  別於市中心的熱鬧繁華,明治學院大學是在位於橫濱西南方的戶塚區,校園環境綠意盎然,學生活動場域廣闊遼大,天氣好時更可從學校的望遠橋上遠眺富士山美景。交通上,從戶塚車站搭公車約10分鐘即可到校,而戶塚與橫濱搭乘JR亦只相距約10分鐘。

明治學院大學校園環境。

計劃與課程

  明治學院大學的交換計劃分為兩種,一為UC program,是與美國加州大學各分校合作,當時一學期有二十幾位美國學生交換至日本。二為ISP Program,對象是來自世界各地,如這學期有台灣、韓國、越南、紐西蘭等國家的學生。以上兩種計劃學生的上課、課外活動基本上是一起進行的,住宿亦被安排於學校與校外合作的同一棟宿舍中。

  由於是交換到「國際學部」,學校有許多日、英文課程,能培養國際視野。舉例而言,我在當時就選了依考試程度分班的四學分「集中日本語」課,內容有閱讀、寫作、綜合能力等,學期中也有校外教學、日文口頭議題發表等。班上人數有8人,小班制師生互動良好,更可充分練習日語。

  另一部分則是用英文上課的課程,當時我選了日本社會、商業概論、商業日文、瑜珈等共計八學分課程,這些是兩種計劃的外國交換學生、日本學生都可上的課。雖說「英文上課」聽起來很嚇人,但其實某些課會輔以日文說明,且英文用語也並非想像中艱澀難懂。能在日本同時練習英、日文,是極佳的學習機會。

寄宿家庭

  學校有安排兩天一夜的寄宿家庭活動,當時是與另一交換學生一同分配到鎌倉的寄宿家庭。寄宿家庭的媽媽帶我們參觀古都鎌倉、走訪神社,講述鎌倉發展的歷史。到了傍晚,則教我們煮傳統的日式料理(家常菜)。晚上是鋪床睡在傳統日本和室,伴著榻榻米的香氣入睡,早晨則可享受穿透紙拉門映入臉龐的暖暖陽光。

古都鎌倉街景、著名的鶴岡八幡宮(神社)。鎌倉環境清幽,十分適合居住。

日本文化體驗

  學校亦有安排日本文化體驗的一日活動,當時是前往目白庭園,體驗穿和服、茶道、花道、書道等。要穿得一身正式的傳統和服,就要花上近半個小時,且層層衣服的穿脫需要一兩位和服老師的幫忙,為了維持體態,身體被束緊的感覺其實並不輕鬆,但算是一次很難得的經驗!

心得

  交換學生的好處,是能以學生身份長時間待在一個國家,只要花時間心力維持好校內學習表現後,課外之餘即能有許多時間旅行各地探索世界。

  這段時間在日本,深刻地感受到四季更迭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別於亞熱帶國家的台灣,日本四季變化明顯,季節色彩分明。晚夏是綠世界的代名詞,豐富的綠生態描繪出充滿綠意的天堂。深秋則可欣賞讓人醉心的紅葉,紅不再是單一形容詞,而是有無數形容紅葉的色彩。冬日則是寂靜之美的銀色世界,大雪紛飛的日子裡,能感受一種使身心靈回歸靈魂深處般的寂寥之感。時序耐過嚴冬向早春推進,色彩就逐漸活潑熱鬧了起來,帶有櫻色粉紅的日本就是心中的女神。

07.jpg08.jpg10.jpg07.jpg

  再者,學習獨立、和來自世界的學生交朋友亦是一大收穫。走出台灣後,也許有那麼些時刻想家,但是獨立後會發現生活沒有想像中孤單,一個人倒也可以多出許多時間去探索。換一個環境生活其實很有趣,光是超市採買就會發現許多與台灣不同的點,採買農家新鮮送來的季節水果(人生第一次品嘗蜂蜜般滋味甜美果實無花果),與朋友一起購買調理包再回宿舍房間煮紅豆湯。

  還有,交換結下了寶貴的友誼,深深地開拓視野。從與朋友的聊天中,得知許多國外人民真正關注的事情、議題,聽到許多不一樣的聲音。回想起這些在外生活的點滴,小確幸般輕盈地跳上記憶的舞台,美好時光深刻地烙印在腦海裡,這些都是交換學生帶給我的寶貴回憶。

  • 刊登日期:2023-11-28
  • 相關附件:
圖片描述:

廖芯儀-法國里耳

城市介紹

  里耳是法國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上法蘭西大區首府和諾爾省的省會。里耳是法國北部的經濟、文化、教育與交通中樞。里耳在古法語中稱為,佛萊明語稱之為,現代荷蘭語稱之為,都是「渡漁樂河」上的一個島嶼的意思。里耳擁有225,784位居民,里耳也是里耳都會區的主要城市 。

  以法國北部最大城市的想法來看里耳的話可能會期待落空,因為比起大城市里耳更像是一個可愛精巧的小鎮,充滿比利時風味的矮房建築(如下圖)、遍佈的小公園綠樹、以及我個人最喜歡的大廣場。但以法國人的標準來說,里耳確實已經是大城市,有一個主要幹道的火車站、政府機構、 百貨公司,在以酪農業聞名的法國境內已是不可多得。

交換生照片01.jpg

交通資訊

  里耳的交通⽅式可分為在城市內與離開城市的,在市區的交通方式 分為3種:公車、地鐵、徒步 ,會把徒步列出來是因為里耳市區真的不大,假如住在Sciences Po Lille走路能到的範圍內,基本上不需要搭乘地鐵公車就能滿足所有生活機能。

  里耳的地鐵與公車,甚至於很多歐洲城市, 都尚未被Google Map紀錄,因此在這邊推薦兩個App:ilévia、Moovit, ilévia是里耳城市政府出的交通App因此只能在里耳使用,但也因為它所具備的針對性所以在里耳內使用的精準度也相對另一款App強,而Moovit則囊括了許多不同國家的城市,我過去在維也納、聖馬洛等地方都能使用。

交換生照片02.jpg

  在里耳搭乘大眾交通是使用下面這張pass pass卡,在每一個地鐵站都會有販賣的機台,它的使用方式就跟我們的悠遊卡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材質是像名片的硬紙質和不是以價格而是次數計算,買時有分單次票和十次票,十次票價格比較優惠,除非是平常都打算騎腳踏車的人,不然建議直接買十次票就好了,買十次票的話每次儲值也是十次,相對一次票就是儲一次,刷一次卡包括你接下來一小時的交通,轉車再刷只要沒超時都不會扣次數。

交換生照片03.jpg

住宿選擇

交換生照片04.jpg

  過去一年間我是住在Wazemmes,當初是在Sciences Po Lille合作的平 台Studapart找到住宿房的,14m2的套房不含電費405歐,在選擇住宿時我並沒有對里耳各區做詳盡的研究,因此直到和當地人與其他交換學生聊天過後才知道原來Wazemmes是里耳治安最差的區,走在路上經常會被奇怪的人搭訕,(下圖為宿舍外街景)附近的洗衣店的店面玻璃常態性被砸破、進去也常常會看到有人直接睡在裡面,一路10分鐘內的距離就有5家以上的酒吧,雖然住在那的一年間並沒有受到直接的傷害,但也目睹過半夜醉漢火燒車、被語言騷擾等等,所以當還有其他優秀的住處可選時,不推薦 Wazemmes,但確實這一區算最划算的選擇,附近在每週二、四、日還會有農夫市集可以撿便宜。

交換生照片05.jpg

  確定住宿後可以先上網登記CAF(法國房屋補助),經常可以補助到一半左右的房租,等到銀行帳戶開好後再補資料上去就好,因為補助金額會從登記日開始算。

電信選擇

  法國的電信公司最常用的有兩家:Orange, free,我是選擇使用free mobile,在里耳申辦free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在大廣場附近的free店面內直接使用機台就能在當下拿到sim卡, 在網路上查好怎麼使用機台也不必擔心法語不夠流利的問題,雖然申辦取得皆十分簡單,但仍然建議先在台灣買好一週以上的法國網路卡。

  Free mobile主要有3種方案,分別是2/8.99/19.99歐元一個月,我是選擇最後一組19.99歐的方案(如下圖),第一列為每月網路使用量100G;第二列是指無限制不加價的簡訊與電話費;最後一列則是代表在法國以外地區可使用的網路與簡訊電話, 每月可在他國使用25G的網路且簡訊與電話一樣無限制,這部分也是我選擇這個方案的主因,但如沒有預計在法國外到處旅遊的話,也可以參考另外兩種方案。

交換生照片06.jpg

交換生照片07.jpg

交換生照片08.jpg

飲食

  在歐洲要餵飽自己最經濟實惠的方法就是下廚,在外面簡單吃個沙威瑪往往就要NT$150~200,但到了法國都自己煮而沒有嘗試看看當地料理也有點可惜,因此下面推薦幾家我在里耳品嘗到不錯的食物(括弧內金額以Google map內標記計算)。

1) 越南河粉Le co do hue ($$)

2) 北法特色料理Estaminet Du Welsh ($$):推薦啤酒燉牛肉

3) 北法特色料理Restaurant Grill Sainte Anne ($$):推薦蜂蜜豬腳

4) 精緻甜點Méert ($$$)

5) 文青蛋糕店Elizabeth’s ($$):推薦起司蛋糕

6) 文青蛋糕店L’impertinente ($$)

7) 手工麵包店Leprêtre ($)

8) 波蘭酒吧Le Kremlin ($$)

學校介紹

  Sciences po lille是一所校風開放的學校,學校組織除了和交換生最息息相關的BDI (Bureau de Internationale),還有BDS (Bureau de Sports)、BDA (Bureau de Arts)等等,除了平常的上課也有豐富的課餘活動可以參加,BDI 會在正式開學前一週就接待國際學生舉辦Welcome party,非強制性質但是是能認識朋友的好管道建議多去,開學後校內會有兩個老師專門處理國際生事務,碰到校內的問題就找老師;生活上的問題就找BDI。

課堂說明

在Sciences po lille選課有一個很特別的點就是不必擔心衝堂,和我們習慣的很不一樣的一點是有些課並不會固定每週同一天、一樣時間上課, 因此只要你自己課業顧得來並且先告知教授情況都可以盡情選課! (以下僅就2018/2019交換年度我有修到的課介紹)

課程介紹

1) 法語課 (Français groupe 2 débutant):總共依程度分為6組,在開學時會先測法語能力後分組,但若上了幾次課後覺得太簡單/難也都能再換組,中高階組(3~6)學期中會先有一次測驗,而所有組別學期末都會有考試,計分方式主要為出席與考試,因此可以自己衡量要去的組別, 上下學期都可修課但僅算一學期學分(不論修兩學期或一學期都是 6ECTS)。

2)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法籍教授,在SP的法籍教授多有一個共同特點-法式英語,一開始會需要花點時間理解教授部分單字的發音,內容為環保議題與其不同的觀點。

3) Diplomacy and negotiations:外籍教授,有代表國際環保組織談判的實務經驗,有一點政治背景會學得比較輕鬆不然會需要多一些的課後整理、查資料,課程內容為不同國家外交對策與發展還有一堂課專門講述談判技巧。

4) Happiness and public policy:法籍教授,不喜歡學生在課堂中使用任何電子設備,課程輕鬆但較難抓到重點,課程名稱讓人覺得應該是幸福和公共政策的結合但就政策面講的比較少。

5) Humanitarian communication:課堂圍繞NGOs的內容,難得英語非常 流利的法籍教授,教授過去也有NGOS的實務經驗,課堂有深度,最後大報告是組別的角色扮演,一邊擔任NGOs另一邊為媒合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機關。

6) Innovation on business models:教授是外聘的波蘭人,英語非常好而且授課風格緊湊有趣,雖然僅有少少的4次上課卻能學到不少東西,內容主要以新科技介紹與創新商業模式為主(Business Canvas)。

7) Society, values, and identity in Europe: 法籍教授,課堂中提及許多社會學與政治理論,需求較多專業背景,建議真的有興趣的人再選,雖然沒有考試但中間內容頗硬,最後須繳交一篇論文。

旅遊推薦

  在這邊要先介紹一個歐洲巴士旅遊App:Flixbus,在歐洲大部分的人比起飛機更習慣以巴士來旅行, Flixbus是他們非常大的廉價巴士品牌,雖然偶爾會碰到臨時改時間或取消班次的怪事,但大部分的人都會因為價格而繼續使用。

交換生照片09.jpg

  里耳的位置處在歐洲的交通樞紐上到許多西歐國家都算方便,當中CP值最高的地點非比利時不可(比到巴黎還近),從里耳搭巴士到布魯塞爾(Brussel)來回4小時內10歐左右,另外比利時的布魯士(Brugges)和根特 (Gent)也都很適合在沒課/假日時來個兩天一夜或當日來回的小旅行。

交換生照片10.jpg

  到巴黎除了Flixbus外也可以時常關注法國國鐵(SNCF)的價格,有時價格甚至能比巴士還便宜,里耳到巴黎一趟巴士需時約3小時但直達火車不到1小時就到的了,在這邊推薦另一個App可以同時搜尋兩地的巴士、火車與飛機價格和時刻:Omio,在 Omio和Flixbus上下訂時很容易碰到金融卡/信用卡刷不過的問題,大部分的時候可以通過其他付費平台解決(EX. Paypal)。

交換生照片11.jpg

  不怕坐5~6小時坐到屁股痛的話,倫敦和阿姆斯特丹也都是不錯的選擇,來回價格約落在40~50歐左右,難得有機會在歐洲待半年、一年能 省下一大筆交通費,當然其他地方也很推薦四處走走,但這就比較看個人了,我自己這一趟下來最喜歡的地方前三名是冰島、倫敦、巴黎,冰島的自然景觀真的是世界難得一見但沒有辦法自駕的話應該蠻不方便的,到倫敦看場音樂劇絕對是必去行程,而巴黎的話,25歲以下持有長期居留證可以憑藉簽證免費參觀如羅浮宮、奧塞美術館、聖禮拜堂等等知名景點。

心得分享

  這一趟交換之旅給我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知識與謙卑,當你踏出門看到的世界是有一家人不得以睡在洗衣店度日卻也有人光鮮亮麗逛著精品店時,帶來的不只是衝擊更讓人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台灣當然一樣有著貧富差距的問題與生活困難人們,但或許是在原來的環境裡比較不容易看得清楚也比較沒時間讓人細細觀察社會便忽略了許多事物,出來交換還有一個好處便是能暫時離開平時生活的紛紛擾擾。意外租屋在城市中最亂的一區,每天看著不同的人來來去去,還記得抵達第一天從超市回來的路上碰到一個太太跟我問路,知道我不是當地人而且剛來後就警告我晚上不要一個人出來走很危險,剛去時會覺得有點害怕但熟悉後跟著當地人的生活模式後,其實會了解到不論今天在路上碰到的⼈有多瘋或看起來有多邋遢,只要你懂的保護自己並廣結善緣就好,有一次因為旅行的關係不得已在晚上去洗衣店碰到3個人在裡面喝酒,原本我們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突然其中一個人過來找我聊天,英法參雜的問我從哪裡來、叫什麼等等,我不知道正確的應對方法應該是不要理他還是友善的回應,總之我是選了後者, 再後來另外一個人也動了,他感覺比前一個人還要更醉,剛靠近就警告我角落的一個廢棄床墊是有主的叫我不準動它,最後是前一個人跟他說沒事, 我很友善不會亂動的,然後把他拉開事情才落幕,至少從結果來看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平等的對待所有人在這件事上是幫了我一把的,一個人在外保護好自己真的很重要,但一顆友善開放的心不只可以更好的交到朋友, 有時也能讓一些事情化險為夷。

  過去一直以來都是待在台北,這一趟交換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出來住,想當然不可能每天24小時都有朋友陪伴,在剩餘的時間中就得學著和自己好好相處,剛去沒多久後就因為水土不服得了一個重感冒,當時 校還沒開學、在當地也沒認識什麼人,真的會興起放棄的念頭,很想直接回台灣,我覺得出來交換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得想清楚自己這一趟想收穫、體驗的是什麼,牢記自己的初衷不僅可以在困難的時刻堅持下去, 也能讓自己不在國外新奇有趣的環境下迷失自我。

交換生照片12.jpg

  • 刊登日期:2023-11-28
  • 相關附件:
圖片描述:

許涵晴-西班牙武康

交換動機跟期待

  想要申請交換學生是我對大學生活的目標之一,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且珍貴的機會,因為在異國長時間生活跟短短幾天旅遊的收穫是非常不一樣的,將來若是想要在國外體驗生活也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在我大二那年就申請了大三的赴外交換,未料新冠疫情攪局,歐洲疫情當時又特別嚴重,實在不敢冒著風險出國,雖然放棄了大三的交換機會,但不甘心留下遺憾,於是又申請了大四的交換機會,待疫情較為穩定才終於踏上交換的旅程。 

  在選擇交換學校時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只要能出國,不管什麼國家都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申請上西班牙武康大學之後,才上網開始查武康大學的資料,這才發現武康大學所在的城市離耳熟能詳的巴塞隆納和首都馬德里都有一定距離,實際到了那裡之後也感受到那真的是一個很純樸蠻無聊的城市,當初自己在選學校的時候還是有點太草率了,所以建議從提交志願時還是要先查好每一間學校的資訊,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

 UCAM環境介紹

  武康大學全名Universidad Católica San Antonio de Murcia,簡稱UCAM,發音跟「武康」很接近,因而得名。 

  UCAM位於西班牙東南部的城市Murcia,Murcia有兩間主要的大學,這兩間學校每年都有很多國際交換生,所以Murcia也很像一個大學城,來來去去的人還蠻多的,另一間公立大學是UMU (Universidad de Murcia),而UCAM則是私立的大學,根據當地人的說法,讀UCAM的學生都非常有錢,在交換期間也有感受到學校投入不少經費在硬體上面。UCAM離Murcia市中心有一點距離,從市中心到UCAM主要有兩種交通方式 - 輕軌和公車,輕軌需要轉一次車而公車就有直達,都需要將近一小時的時間,學校附近除了住宅區真的蠻荒涼的。 

  UCAM是一間天主教學校,教堂就在辦公室所在的主建築裡,校園佔地沒有很大,教學樓大多是獨立不相連,但是距離都很近,有一間餐廳和一間咖啡廳,是我在學校最喜最常去的地方,其他設施有圖書館、服飾店(大學T之類的周邊商品)、文具店和影印店。 

圖一.jpg圖二.jpg

咖啡廳、餐廳

  西班牙人很喜歡坐在戶外的座位吃飯聊天喝咖啡,不管夏天或冬天,坐在戶外曬太陽真的蠻舒服的。在西班牙吃飯的時間特別晚,早餐通常是10點左右開始、午餐下午2點左右、晚餐晚上8點左右,校園內有兩個販售食物的地方,靠近大門口的餐廳(cantina)主要販售午餐,而往裡面走一點的咖啡廳(cafeteria)則販售麵包糕點和飲品。我有一堂早上9點到11點的課,都會在下課之後到咖啡廳吃早餐,最喜歡的組合是火腿起司可頌配上一杯拿鐵,學校的售價比起外面實惠不少,可頌1.5歐、拿鐵1歐;餐廳每天中午提供的菜單都會放在學校網站上,有燉飯、義大利麵、冷湯、雞肉、魚排和薯條蔬菜等等,在學校吃午餐非常划算,我通常都拿一份主餐和一瓶鐵罐汽水,大概3.5歐左右。另外餐廳也有微波爐,因為餐廳菜色都大同小異,如果吃膩了或是想省錢也可以自己帶便當。

圖四_edited.jpg圖八_edited.jpg圖五.jpg

圖三.jpg圖七.jpg圖六.jpg

圖三.jpg圖二.jpg圖一.jpg

圖書館

  在主建築裡的圖書館(biblioteca)跟我們印象中的圖書館不太一樣,更像是一個大型自習室,雖然有聽說要先上網預約登記座位,但每次沒有預約有空位就坐也是沒有問題,雖然看起來簡簡單單但蠻適合久坐念書的,外面也有咖啡跟零食的販賣機,讀累了可以去買一杯咖啡進來邊讀邊喝。

UCAM課程介紹

  在提交交換申請時其中一份文件就是選課單,要上學校的官網先瀏覽所有課程,選擇自己想選的課程,但這並不是最終版本可以不用擔心,只是UCAM的國際處會先處理這些課程的選課。 開學之前需要跟國際處老師見一次面領取入學許可,並且老師會交代一些注意事項,有關於課程或是生活上的任何問題都可以趁這個機會提出,而開學之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課程都是可以做調整的,可以在這段時間多去旁聽有興趣的課程,然後跟國際處提出需要加選或退選的課程,需要注意的是,UCAM沒有期中退選的機制,所以在加退選之後課表就不能再改了,有不喜歡的課也要硬著頭皮修完,所以加退選這段時間要謹慎思考! 

1.jpg2.jpg

UCAM Span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5ECTS) 

  Murcia不是大城市,生活上用英文基本上是沒辦法溝通的,所以西班牙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生存條件。 

  UCAM每學期都有開設給交換學生的西班牙文課程,需要自費,大部分交換生都會修,在開學前會進行一次分級測驗進行能力分班,依照西文檢定的等級分成A1、A2、B1和B2,比較特別的是上課的時間是由班上同學共同討論出來的,在測驗結果出來之後,會把所有學生聚集在一起討論出大家都可以的上課時間,因為大家分屬不同學院課表也都不同,所以要共同討論出一個最好的時間。 

  我在的這學期四個班級的老師都是同一個,根據不同等級有不同的教學方式,評分方式主要是期末考,有單字、閱讀和口說的考試。

Children's Literatura in English (6ECTS) 

  英文兒童文學是Primary Education開設的課程,在選課時我沒有針對自己的系下去選,而是以自己的興趣為主,這堂課的學生非常少,總共9個人,其中有三位來自荷蘭的交換生和我,其他都是當地學生,而當地學生都是將來要當老師的。 

  這堂是我最喜歡的一堂課,課程內容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分別針對三本兒童文學進行分析,而授課方式則主要是老師單方面授課,使用ppt的方式針對書本裡的故事內容和想要傳遞的觀念進行介紹,但也有一些時候會對學生進行提問,大部分同學都會主動且積極的回答和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的心態也非常開放,非常樂於接受不同的觀點和想法。

  評分方式則是期中和期末的紙筆測驗,以及期末的一個分組報告,紙本測驗只要有認真上課基本上都會寫,而分組報告有點像台灣的教案。

Motivation and Emotion (6ECTS)

  開設於心理學系的動機與情緒,前半和後半學期分別介紹動機和情緒,其中穿插著同學們的分組報告,這堂課的授課方式主要是老師以ppt授課,因為課程內容較學術和枯燥,所以上起來是真的蠻無聊的。 

  評分方式是期中和期末的紙筆測驗,都是選擇題,以及分組的報告,自己選擇跟心理學有關的題目進行延伸即可。

1.jpg2.jpg3.jpg

交換生活動 

  不確定是否因為COVID的關係,UCAM為交換生舉辦的活動真的少得可憐,常常看很多學校都會為交換生組織很多互相認識的活動或是出遊,我在的這半年只有參與到一次領禮包(UCAM T-shirt、口罩、筆和束口袋)然後拍大合照,聽說學期初有一次線上的交換生的歡迎會,但有一半的學生都沒有收到邀請的郵件,加上UCAM並沒有提供宿舍,所以交換生之間其實沒有太多機會可以互相認識,這點是我覺得非常可惜的,畢竟交換學生很大的目的之一也是要多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 

在Murcia的生活

  UCAM沒有提供宿舍,所以交換生都是自己在外面租屋,這個部分是我當初最擔心的,加上Murcia沒有太多青旅或旅館,所以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在抵達之前就處理好租屋這件事,先瀏覽了很多學長姐分享的資訊,了解適合租的區域和比較亂的區域,Murcia的市中心是大圓環 (Plaza Circular),所以一切都是離圓環越近越好,交通便利商店也較多,只是住在市中心離學校就會比較遠。

  在租屋網站瀏覽了很久都沒有看到滿意的房源,最後是跟之前去UCAM交換的學姐要了房東的資訊,順利租到離圓環非常近也很乾淨的房子,如上面所提到,Murcia是一個大學城,所以租給學生的房源也不少,大多都是分租雅房,廁所廚房共用的那種,我們家是六個女生五個房間兩間廁所,分別有來自英國、韓國、義大利和亞塞拜然的室友。 

  因為需要自己煮飯,飲用水也要去超市買,所以常常會要跑超市買東西,租屋處巷口就有一家超市(Mercadona)真的非常方便!走路3分鐘就可以到輕軌站,雖然房租在Murcia算偏貴,但是地理位置好真的非常重要。

1_edited.jpg2.jpg

  出門在外不建議帶太多現金,幾乎所有商家都可以刷卡,所以日常生活中基本是用不到現金的,在這半年裡我最常用到現金的時候都是旅遊的時候,有些國家的紀念品店或是小商家對刷卡都有金額限制,所以現金可以留著旅遊的時候用,非必要的時候都用刷卡的。 電信門號則是到當地再去電信公司買預付卡就可以了,每個月定期上網或是去門市儲值都可以,不同價位有不同的網路流量可以使用。

  Murcia的大眾運輸有輕軌跟公車兩種,我比較喜歡搭輕軌因為班次很多,輕軌只有一條線所以不用擔心搭錯,只要方向對就對了,一端是UCAM跟UMU,另外一端是最大的購物中心Nueva Condomina,如果要去比較遠的地方就必須要搭公車了,但是Murcia其實非常大,市中心以外的地方如果沒有開車就很難到達了,因為沒有車所以也錯過了很多天然的景點呀。 

2.jpg1.jpg

  上面有提到UCAM的活動不多,所以非常建議去辦一張ESN卡,ESN全名是Erasmus Student Network,Erasmus就是歐洲之間交換學生的計畫名稱,每個城市都會有自己的ESN組織,辦一張ESN卡之後就可以參加ESN舉辦的活動,像是去其他城市旅遊或是去海邊之類的。 ESN Murcia的辦公室在UMU,在網路上填好資料繳完費,然後去辦公室領卡就可以了,非常簡單!  

推不推薦UCAM? 

  當然推不推薦都是見仁見智,每個人的生活體驗也都不盡相同,以下都是我個人的感受與觀察。 首先地理位置的部分,因為UCAM位於Murcia,Murcia跟大都市可以說是非常不一樣,如果是想要繁榮一點、生活機能好一點的,那就建議找在大城市的學校;如果只需要基本生活機能的,那麼Murcia的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遇到的人也都很和善,那麼UCAM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上面提到,我在的這學期UCAM對交換生可以說是完全放生,加上沒有宿舍,所以一切社交真的要靠自己努力,需要自己主動去認識新朋友和參與一些聚會,加上西班牙人個性真的非常熱情,如果是個性比較內向和慢熟的同學,需要透過一些活動媒介去擴展社交圈,那麼就不是這麼建議來UCAM,甚至是整個西班牙,這裡的社會氛圍就是非常的自來熟非常活潑的。 

  另外,非常推薦選擇歐洲進行交換,因為歐洲地理位置的關係,旅遊真的非常方便和省錢,趁著交換的期間在歐洲旅遊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加上有學生的身分,可以撿到很多便宜,很多景點或是博物館都有學生優惠甚至免費,可以去了解一下不同國家的人的民族性和個性,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個性的國家。

6.jpg5.jpg2.jpg1.jpg3.jpg

​旅遊

  選擇出國交換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旅遊,因為在歐洲生活是很難得的機會,生活在這裡玩周邊國家是最省錢省時間的,這個學期是1月底開學,4月底有一段很長的復活節假期,根據不同課程結束的時間,學期大約在5月底到6月初結束。

  我們的旅遊安排是先玩西班牙再往其他國家玩,在平常的周末就去了離Murcia車程3小時的Valencia,Valencia是一個蠻大的旅遊城市,是西班牙海鮮燉飯(paella)的發源地!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節慶-法雅節(La Fallas),有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法雅節的時候也跟著ESN的遊覽車去參與這個慶典,在法雅節期間有很多參賽的法雅會擺放在大街小巷中,法雅是很大型的人偶,而在慶典的最後一天會把除了獲勝的之外所有法雅都燒掉,因此最後一天的燃燒法雅才是整個慶典的高潮,當天到處都人滿為患,跟跨年的場面有得比,每個法雅前都聚集著滿滿的人潮在等待法雅被燒毀,當場看著火越燒越旺真的非常震撼,但也覺得這些漂亮的法雅被燒掉實在是很可惜。

2.jpg1.jpg

  西班牙除了馬德里和巴塞隆納之外,最多遊客的觀光聖地就是安達魯西亞地區了,安達魯西亞是西班牙南部的自治區,其中較大的觀光城市有Sevilla、Málaga、Granada和Cordoba,Sevilla有著名的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塞維亞主教堂和塞維亞王宮;Málaga是畢卡索的故鄉,以海邊及度假勝地聞名;Granada則有非常著名的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Cordoba 最著名的則是清真寺主教堂。安達魯西亞地區能夠感受到最濃厚的西班牙傳統文化和風情,身為佛朗明哥舞的發源地,也可以在很多景點看見有人在跳佛朗明哥舞,可以說是濃墨重彩的一個地區,想要體驗最道地西班牙文化一定不能錯過這裡,但是盡量避開夏季,非常非常熱!遊客也會多到不行。

3.jpg4.jpg2.jpg1.jpg

  除了西班牙之外,從最近的葡萄牙開始,也陸陸續續去了很多周邊國家和城市旅遊,包括荷蘭(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義大利(威尼斯、米蘭、維洛那、佛羅倫斯、波隆那、比薩、五漁村、羅馬)、法國(巴黎、里爾、普羅旺斯、尼斯)、比利時、盧森堡、德國柏林、捷克布拉格、奧地利維也納和薩爾茲堡、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匈牙利布達佩斯。

  因為國家之間交通非常方便,甚至搭巴士不用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所以把握機會跟時間多多旅遊,在每個國家都感受到不同的人文風情,也在這段時間裡有機會親眼看見好多世界文化遺產、名畫和好多作夢都不敢想像的景點,真的非常感謝父母願意提供我資源讓我去闖蕩,也要非常感謝學校提供交換的機會。

7.jpg3.jpg4.jpg6.jpg1.jpg

5.jpg2.jpg

​心得與收穫

  在這段時間裡,遇到非常多挫折和困難,要去適應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和教學方式,要一個人在連語言都不通的地方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生活和步調,屬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出門在外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解決,很多時候都是要自己獨處的,在遇到困難又只有自己可以對話可以面對的時候,真的會變得越來越堅強和獨立,我很感謝有這些困難和挫折,是因為有這些經驗我才得以成長,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可以明確地感受到自己的改變和進步,加上獨處的時間很多,凡事也都會以自己的意願為主,所以對自己更加了解,發現了更多自己的興趣和喜歡的事物,這都是我覺得很難能可貴的。

  不僅僅是生活,出門旅遊也讓我成長了很多,因為旅遊的地方多時間也長,在旅遊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都是很常發生的,在發生問題時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和跟旅伴之間的溝通,都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在這段時間我有深切的感受,以前我不是一個願意去挑戰和冒險的人,總是喜歡在舒適圈裡安逸的待著就好,雖然我現在也還是喜歡安逸的日子,但是體會到了原來跳出舒適圈所看見的世界和收獲到的東西,是那麼的不一樣和新鮮,且是待在舒適圈裡永遠都接觸不到的。

2.jpg5.jpg7.jpg1.jpg3.jpg9.jpg4.jpg10.jpg8.jpg6.jpg

  • 刊登日期:2023-11-28
  • 相關附件:
圖片描述:

蔡婷羽-德意好日子

  心理系以科學為導向,以實證為主軸,不管是普心、社心,還是心實,都會將Bias銘記在心,所以,導致我往後的人生總不喜歡聽第二他人的轉述,反而更追求實事求是,大家都說德國,是個嚴謹、準時、冷漠,不苟延笑的民族…….而這一趟旅行,我要裂解迷思,親自進身觀察。

 德意好日子

  其實,我作夢也沒想過德國是我第一個拜訪的外國,一切歸功於DAAD(德國在台協會)所提供的獎學金,讓我得以拜訪德國,就如同對我的德籍老師說的:Es ist ein Zufall (去德國都是意外),一切都意外的順利,或者說冥冥中自有安排,就以拿獎學金來說,考獎學金的第一階段需要先考試篩選人數,考前一天,我的同學問我:「要不要明天乾脆不要去,反正都沒準備」,但是,因為該考試是免費的,所以,我還是去了,不到兩天,我就看到協會寄給我的申請資格確認,當時心情只能以莫名其妙四個字來形容,因為當時考試的時候,坐在我兩旁的同學都考的比我好,而且是好太多,但也很奇妙的是我們三個人全都拿到申請資格,歷經兩個禮拜的申請過程,途中還被一個同學勸說:「那你還是不要準備好了,反正你覺得拿不到,到時徒勞準備」。其中,也很感謝汪曼穎老師的推薦信,德文系謝志偉老師勞心勞力地審視我的自傳,德文系林聰敏老師跟黃靖時老師檢視我的申請表格。如果沒有幾位老師的幫忙,依德國人吹毛求疵又喜愛繁複文件的個性以及不拘小節的我,拿到該獎學金的或然率是零! 得到獎學金去德國真的有如愛麗絲的夢境一般,更妙的是,坐在我兩旁的同學跟我全都拿到獎學金,也許我是沾運而得。

習以為常不友善的德國人

  一下飛機,我急忙地去找火車站搭車,因為票是提早兩個月買的早鳥票,大約33.5歐,即時買就要花58歐,但早鳥票只要錯過當班就做廢。在其中一班的轉車中,由於第一次旅行,沒有將22.3公斤與12多公斤的隨行包同時放上一個與站台落差的30公分的經驗我,在數次努力往上放又失敗的情況下,無助的向身邊的一位德國查票員尋求幫助,練習不下百次的句子:Könnten Sie mir helfen?(能請您幫忙嗎?),眼見那女人站著不動並說一句:Nein Nein (不對?還是不要?),眼見火車要開了那女人不客氣地叫我先上去,然後一面指導我,隨口罵一句:Dumm(笨),我傻眼的看著她,她似乎發現我聽得懂就以笑聲帶過……

  好不容易坐上車,驗票人員在驗票時,我又如小孩一般被訓,由於聽力不好,但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這張票這麼爛不行,下次不要這樣了,外加一臉鄙視,但這真的不能怪我,上面寫的對號坐車廂根本不存在該發車時間的火車裡,在焦慮來回尋找車廂的過程中,就變成這樣了。喔~德國人的不友善一點都不叫人意外。但賣一張找不到車廂的對號火車票,讓我對於世人稱讚德國人的:謹慎,存了一點質疑。

與寄宿家庭一家人兩個禮拜的生活

  我在德國頭兩個禮拜就待在德國網友的家,出國前不敢與父母坦白,甚至連哄帶騙我那杞人憂天的二姊,唯一坦承的僅有身邊的友人以及前衛的大姊,很多朋友都怕我回不來了,但是他們都沒想到寄宿家人是如此友善。

  第一天就舉行烤肉派對迎接我,雖然烤肉吃飯對他們來說有點習以為常,想烤肉就烤肉,不會因為特定日子。爸爸一直都是烤肉好手,過程中,絕不會邊吃邊烤,都會等全部的肉烤完才吃,但其他人過程中就開始吃了,包括我....

  他們還準備德國家庭式沙拉,說通常是10點吃晚飯,為了我早一點....9點。德國人吃飯好像很注重氣氛,因為當天的用餐是小花園旁的餐桌。

  大喇喇地讓陽光灑滿全身對德國人可是種享受,媽媽聽到我說,亞洲女生都想保持白皙都笑了,因為古銅色對她來說才是王道!但是,德國人真的很會享受,出門曬太陽也不忘帶塞滿玻璃裝氣泡水的小冰箱──但真的很重,就連壯如牛的我都不敢嘗試。

  一般德國家庭的早餐,麵包的種類繁多,每樣都很有嚼勁。盤子上藍色的容器是裝水煮蛋用,德國人習慣把蛋放上面,用小湯匙敲破蛋殼,然後舀起裡面的半熟蛋享用,一切都很優雅….桌上的培根、火腿都是開封即可食用,中間左邊偏上的碗裡盛裝的是…早上現買的生豬肉。出門在外...就是要勇於嘗試,由其當主人熱心地跟你介紹並大力推薦時。元氣早餐後,就是自由穿梭在田野、森林的腳踏車旅行。德國人真的很愛狗,幾乎不會留狗獨自在家。閣樓尋寶記,每個德國人的童年都有一組小火車?

  北海岸風情,水很藍,那些傳讓我想到神鬼奇航,海鷗隨時穿梭在你的身旁,媽媽說這家冰淇淋是這裡最好吃的。

食物交流

  媽媽帶我到外婆家吃德國傳統鬆餅,鬆餅散發出陣陣薑味,配上自製果醬與一球冰淇淋 :D 諾大的家只有外公外婆兩人,花園裡的一草一木都是外婆悉心照顧的,外婆熱情地一一介紹每種植物名稱,但…….我都記不住。

  傍晚換我為Fübekker一家做飯,出國前幾天才回家惡補的紅燒番茄牛肉湯,一家人不太敢吃辣,但我下手太重,一次就放了四根辣椒......

  以及某天晚上,我做的蕃茄炒蛋、可樂雞翅與炒青椒,他們很喜歡番茄炒蛋,或許是因酸酸甜甜的滋味讓他們好下飯。

 

  • 刊登日期:2023-11-28
  • 相關附件:
圖片描述:

羅佩怡-我在哈爾濱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學校舉辦的交流營隊,雖然交流的時間是在期末考前的一個禮拜,回來展現人體極限,在一個禮拜完成了超過5份的報告,但這一趟旅程還是讓我覺得很幸運,一點都不後悔!

  在這個交流團裡,碰上了好多好厲害的人,真的就是開了眼界。除了台灣大學、清華大學這些台灣排名頂尖的學校外,還有來自香港的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大陸地區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交通大學等,此外還有來自澳門的3位同學。跟這些亞洲一流的大學生相處在一起,特別是最後一天的青年學子論壇,更可以感受到自己其實是很沒有競爭力的。在那裡跟香港同學聊天後,才知道他們上課都是全英文授課的,更有人在上台的時候全程用英語演講。這時候反省自己的英文能力,或許要用丟臉來形容吧!當身邊同學討論時,聊到英文雅思考了6就覺得沾沾自喜,到那裏才發現,對他們而言,考了7分卻是令人失望的。還有看到來自復旦大學的女生,會讀書、會跳舞且現在正在和義大利人一起上課學習義大利文,下個學期準備到義大利留學。這只能用「哇!」來形容了!除了感嘆他們的資源和機運,更感嘆的是他們的能力。

  這一次的交流,除了體悟到自己嚴重的不足外,也感受了珍惜並享受當下的重要。因為大陸和我們使用的通訊軟體不一樣,也受限於我沒有網路的限制,很多人似乎變成我生命中的過客。我曾經和一位北京大學的男生(我們都叫他-北大哥哥),我說:「你是不是沒有臉書也沒有在用line啊?」他回答我:「是啊!我們都用We Chat和微信!」我回他:「看來我們的緣分盡了啊!」他好可愛,他回答我:「有必要講得這麼絕嘛!」雖然這話聽上來有些殘酷,但事實上似乎真的就是如此。在茫茫人海中,有多少人只是我們問路的對象?又有多少人能夠和我們在同一個空間裡生活著?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上,為什麼和我遇見的是你和你們?如果我或其中一個人今天沒有交出那張參加的報名表,我們就沒有機會相遇,而人與人的緣分也因此特別的誘人!因此在這次的旅程中,我漸漸體悟了珍惜每一次的緣分,俗氣的說就是永遠的那一句「一生一次的組合」。在21歲聊這些感想好像有點沉重,但真的感謝這次的交流讓我有機會體悟。

  謝謝張全老師!老師超可愛也超放手讓我們痛快!而且還會融入學生玩一些幼稚的遊戲!真的人超好!也謝謝在這次的交流中讓我遇見其他不同國家的人!最神奇的就是讓我有機會在寒假的時候在香港遇見在哈爾濱認識的朋友!我想這跟那天論壇的主題有這麼一點呼應:青年學子如何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最後我想說,身為台灣人是一件很驕傲又幸運的事!我想我們都要好好把握並維持曾經每個在國際上留下來任何好的道德印象。也謝謝東吳讓我有機會可以走出去這個世界體驗!

  • 刊登日期:2023-11-28
  • 相關附件:
圖片描述:

呂恩欣-上海浙江學術與實務參訪

  大陸參訪完的後幾天,我在台灣的土地上繼續生活。回歸正常生活後,我看著那些照片,回想起在大陸的小日子。不知道為什麼,腦中一直浮現「拾穗」這幅畫。也許,這幅畫的湧現,讓我對這幾天的參訪做了具體的意象吧。

  踏上大陸的土地,隨之而來是滿滿的人潮與擁擠的交通。我們第一天在上海,我記得我最不能適應的就是不停的喇叭聲。可當我的步調不停地被喇叭干擾時,我卻發現從我身邊穿過的人群,他們似乎只是一直走著,並未被擾動。我好奇地看著他們的臉龐,少了些生活的自在與寬適,如此汲汲營營。

  到了上海當地的機構-「上海關懷中心」,是一間服務上海中高階級族群的諮商機構。我好奇地用在台灣的視野去觀察大陸的諮商環境,我一直以為這是我與大陸國度連結的最佳方式。但隨著老師的分享,同學的提問。我才發現,說著差不多語言的我們,如此靠近卻又遙遠。剎那間,我突然懂得,諮商專業好的我們,克服不了的是那文化間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是要靠更多共同記憶與情感所累積的。那是個好大的震撼,我的心臟就好像被重擊般,力度很強,環繞不已。

  第二間到了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生諮商中心,服務的族群以大學生為主。聽了主任們分享大專院校的諮商中心時,我的震撼總算稍稍平撫一些,好像不那麼格格不入了。我們也與當地的研究生交流,從談話中看到渴望,也看到資源的缺乏。台灣的諮商制度是仿效美國,經過一套很嚴謹的專業訓練,而且既已立法,國家就會幫忙。但大陸不是,僅有考照制度未有配套措施。在交談中,我看著他們一雙雙的眼睛,對知識的慾,對學習的求,使他們的眼芒折射出謙卑。我不禁想起,在台灣讀諮商所的我們,究竟有多少人是為了學習而來,還是只為了證照?當去掉的規定後,我們仍會對學問保持尊敬的態度嗎?

  最後來到了浙江師大,參與個案研討與研究生的meeting。在這裡,我們卸下專業的身分,回到了做研究的學生。研究團隊很大,報告很多元。雖然僅有短短的時間,卻感覺到他們對研究的狂熱。浙江師大是郊區,大陸土地又是如此大。在這樣的夜晚,研究室仍然高朋滿座。浙江師大的學生極度熱情,聽著他們對我們的好奇,卻也觸感到對諮商的懇切。我被他們的熱情包圍的好溫暖,在異地生活的我,頓時心裡好熱好燙。我感恩著,我們擁有的太多,擁有的太容易。

  這樣的一趟旅行,不僅接觸了學術,更去了大陸地方旅遊。看著夜上海的金光,聞著和平飯店的氣息;廿八都的古建築,伴隨著為自己努力生活的居民,這些畫面彷彿從電影中體現在我眼前。既不強烈到無法喘息,而是輕輕地撩播心弦。我想,這就是我愛的人文氣息吧。就像我寫的,我覺得大陸的畫面像是Jean-François Millet的「拾穗」,彎著身子卻勇敢挺立,如此風骨。

  大陸,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度。我們既無法分割,但卻也無法相連。我依稀可以感覺的到,大陸的人民正走「世代認同」。在這樣快速的發展中,安靜下來後究竟怎麼看自己,怎麼看所生所長的國家?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

  「謝謝這趟旅行,始終謙遜,心眼看世界。」

 

  • 刊登日期:2023-11-28
  • 相關附件:
圖片描述:

莊博安-上海浙江學術與實務參訪

  這次六天五夜遠赴大陸上海、浙江等地參訪,透過第一手實際探詢大陸目前心理諮詢的現況實在收穫良多。不僅是在諮商專業領域、及心理學研究方面有機會與陸生交流討論,更多的收穫在於了解這個有些相似、卻又可說是截然不同的人民文化與台灣民情的不同之處。對此,值得反思的是,即便表面看似再怎麼相同、再怎麼生活於說著同樣語言的圈子裡,在地文化所造成的差異性仍舊是影響深遠的一項要素,其影響著我們如何在社會中立足、如何與他人互動、及如何自處。

  與台灣不一樣的是,大陸的考照規範並不嚴格,尚未建立完整的執照規範來確保拿到證書者有一定的實務能力可以提供諮詢服務,因此有些人拿到二級執照後仍回到研究所接受訓練。尚未具有完整的架構之下,也難怪如當地諮詢師所言,來尋求諮詢的個案其實反而更加相信外地諮詢師的能力,且也願意付更高額的價碼給外地諮詢師。另外,據機構人員說明,由於大陸當地家庭受到社會文化帶給個人的創傷經驗太大:像是許多父母遠赴他鄉,造成隔代教養衍生之議題;又或是亂倫、童養媳、一胎化所造成的家庭問題;甚至是文化大革命之政治經濟社會等所帶來的創傷經驗,這些都是與台灣本土不太相同的文化差異。這些議題帶來的創傷有可能直接影響該年齡層人民的生活運作模式,更有可能形成文化的集體潛意識後,將創傷、不能說的秘密潛藏在下一代、三代、五代,等到一個人難以忍受生活的煩悶與壓力時一股腦兒爆發開來。而從外地來的諮詢師,一個文化相似卻又有些距離的同伴,反而能站在較為客觀的角度協助個案看清自己所站立的位置,較不容易與個案一同捲入歷史經驗的洪流中。

 

  這些是我在交流前不曾想過的議題,我一直都知道文化意象會直接間接影響生活在其底下的有機體,也知道長久建構起的主流價值觀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無法安然地成為自己,最終陷入內心掙扎與拉扯的擺盪。但在台灣、至少在主流的、現代的、安定的、台北中產階級社會裡生活的我,沒想到的是,當文化歷史事實一下子這麼靠近時所產生的影響力竟然是如此龐大,龐大到足以撞擊多數人民的整體生活。當然,淑英老師也提醒,若是要在當地工作,非得在當地居住一段時間,了解更多的風土民情,才能較為順利無礙的進行對談。畢竟,心理諮商的工作對象是「人」,是一個不斷與環境互動吸納養分的有機體,因此除了人本身的特質條件之外,從系統的觀點探究在環境底下與不同客體互動的模式如何影響自我內心層面更是需要注意的要點。

  在非學術交流時間我們也理所當然地隨意溜達。廿八都是這趟旅程中我最喜愛的地方。地處交通要道,過去商業經濟繁榮,但它的歷史背景因此被迫顯得動盪凌亂,百年前刀光劍影不斷、有超過百種姓氏的人來往。直到現在雖已然沒落,遠眺近觀卻皆更有韻味,像是個安詳睿智的老人,靜靜的享受得來不易的平靜美好。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古老、安然,少了世俗的權力鬥爭與利益糾葛,心也能暫時清靜下來。

 

  我開始思考過去種種的「得」與「失」,那些曾經榮耀的、曾經汲汲營營的、曾經從手中溜走的、曾經放棄不再追求的,風波平息後,反身觀看這些得失,你說那決定了我現在的模樣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決定性的關鍵並不取決於事件的結果定論,而是迎面的新近經驗不斷重新框架原有自我認知後所產生的思想,那才影響甚深。因此,也許蓋棺定論前,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是什麼,自己會走上什麼樣的路、會到達什麼樣的港灣,這只是段過程,一段形成自我的過程。自我是不斷變化、不斷成形的。我們當然都希望有美好的結果,但「結果」只是一剎那的事情,在「結果」之後,已然與「結果」不相符了,那麼這時候還是自己要的嗎?時間體驗上,「過程」總是比「結果」長久,因此我們大部分體驗到的也都是那「過程」,此過程不斷的形塑之下產生結果。所以,光追求「結果」的用意是什麼?是我們更在乎成敗、更在乎數據、更在乎那些展示給他人看的東西。然後,自我的優劣則交由他人決定,一個人即已失去自我。他只能不斷吸引目光來強求美名、不斷依賴他人以維持生命脈動。最後,當不再能發出引人注目的光芒的那一天,也是走到終點的時候了。Carl Rogers說:「美好人生乃是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存在的境界。它是個方向,而不是個終點。」也許生命中「得」與「失」間並沒有明確的界線,得到的可能變成沉重的負擔,失去的下一秒也可能成為關鍵的轉機點。我們不可能宣稱自己就在美好人生當中,而是唯有透過不斷找尋方向、追尋意義,並把價值擺在變化過程的因素上,才可能找到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

  回到市區,是與鄉村截然不同的體驗,不論是上海繁華熱鬧的南京東路步行街、百貨林立的金華市區、或是杭州觀光人潮擁擠的西湖河坊街,在在都可看出大陸已真正成為吸引人潮的觀光大國,來自不同城市的臉孔、不同腔調的口音為旅遊增添些許世界村的同在感。比較惱人的是,部分禮儀問題多少會破壞出遊的好心情。像是上下地鐵時有如過年廟口在搶頭香、進去和出來的人潮互不禮讓,這也使得整體流動效率較為不佳。另一個也是有些嚴重的議題是「插隊」。有次排隊買生煎包的過程中,我身體才剛向後轉和朋友拿錢,馬上就有位男子從前面硬擠進來,提醒之後仍振振有詞地認為是我露出排隊縫隙的錯。這些與在地某些人們互動的經驗不是很好,但回過頭想想,當我們去到部分地鐵站搭車時,前幾次可能也是好好排隊,慢慢的感覺很多人插隊或硬闖時,我的心態也轉化成「不趕緊進去就會被其他人搶先,一直被搶先就沒車搭了」,所以門一開也就顧不得順序的衝進車裡去。這看似個人行為背後其實潛藏廣泛的集體潛意識,今天若是一個人、兩個人所出現的插隊行為,則可以歸咎於個人議題,但當很多人同時出現這樣的行為、甚至是非當地人也被內化如此的行為模式時,可能就值得深思。這出現的是文化進展時序與普及性的問題,當地何時出現地鐵?何時開始宣導先下後上?人文教育的普及性?人數眾多難以迅速宣導?有沒有可能從長條圖來看其實搭車禮儀的程度是上升的?或是其實如果調查搭車滿意度的話也是逐年上升?老實說看到車站眾多標語及站內人員的宣導也了解到是有針對其在做努力,但可能因為一些因素而尚未能使整體素質迅速提升。當我回到脈絡中的人文思考時,自然就不再只是抱著批評的心態去評價眼前的人事物,而是透過更寬廣的視野來同理與包容,才能不被捷思後的情緒所挑起。

  從異地文化重新反思在地經驗時,不難發現我們其實經常正拿著本土規範的量尺精細打量他人,要求即使身處不同時空仍要符合同樣的道德標準,老實說是有些不公平的。環境中原本就存在著許多異己文化,可能是主流上的支流,也可能是平行或交叉於主流的另一主流,這些流道不代表他們屬於次級、或是不該被重視,相反的,每個影響宏大的當代文化也都是由細微的聲音、異質的思想、不起眼的行動所建構起來。身為助人者,即一個以自身本體為媒介來協助另一主體達到功能運作滿意的人來說,吸收了解不同文化帶來的衝擊與影響是必須的,那才能不只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更能身處一個人的脈絡之中來尊重、具彈性、廣泛性的涵容一個「人」所自發的情緒、想法、與行為。畢竟,到頭來我們都只是試圖想從紛亂無章的世界中理出頭緒、搞清楚人生追尋的目標與意義為何,而每個人所發現與開採的寶藏不盡相同,若是在不被他人影響的情況下,又何苦干擾他人呢?

  每每踏上他鄉土地總有意外的成長與收穫,不論是繁華海港的視覺享受,樸實古都的惜福與念舊,甚至是城市破碎重生後些許滄桑卻帶有希望的感動,這些人文社會交流經驗都是滋養我成為更加完整的一個人的養分,透過這些,也協助我有更多豐沛的心靈資源協助來訪的每一位個案,讓生命變得更好。

  非常感謝修慧蘭老師提供這個機會帶隊前往大陸「上海關懷心理諮詢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及「浙江師範大學」進行學術與文化交流。也謝謝東吳大學心理系提供獎學金部分補助同學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