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謝政諭學長 

東吳大學社會系68級               

學歷

政治大學法學博士、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東吳大學社會系學士

經歷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專任教授、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主任秘書、發展處處長、課外活動組主任、溪城奮進童軍團總團長、中華文明現代化研究與創意中心主任;優九聯盟首任執行長民族主義學會理事長、族群與多元文化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秘書長;國防部、教育部、交通部、勞委會等部會專題講座;Fulbright、UB、科技部、中研院多次獎助。

榮譽

訓育學會頒授優秀訓育人員、教育部大學院校服務性社團特優獎

 

我們雖然窮,但志氣不窮

  東吳大學在中國大陸創校初期,遇上義和團之亂;在臺灣復校又逢國困民窮的時代,今日校園一磚一瓦,從無到有,端賴校友們鼎力幫助。在校友會正式成立之前,校友們已投入復校,不難看出校友們對東吳的熱愛。外雙溪建校時,黃仁霖副董事長拿著建校藍圖拜訪美國賓州太陽石油公司董事長,半個月後,學校就收到4萬塊美金的資助,第一棟女宿就這麼誕生。學長說:「我們很艱困,但我們不氣餒。」另一方面也因為校友們的努力與付出,讓復校一事步步前進。美國尼克森副總統蒞臨東吳參訪時不禁感嘆,居然能用很少的資源,來建立學校的軟硬體,當場捐出200塊美金的支票。黃副董曾笑稱若早知他後來當上美國總統,該把那張支票存下來,拿去拍賣說不定能得到更多金援。
  憶起王寵惠董事長(曾任司法院院長)的事蹟,當時東吳因為是補習學校,差點被政府下禁令,歷經要職的王寵惠院長雖年事已高仍願意站出來幫忙,他指點除了盡快法制化外,東吳最緊要的事有三:找校地、找最有力的校友、聘名師。因王寵惠院長慨然相助,免於廢校危機,加上當時校友們意志堅強,在艱困的環境下不退縮,造就如今遠近馳名的東吳。曾任美國、日本、中國大陸6所知名大學訪問學者的學長表示,東吳與他校不同之處在於「尊師重道」,上課前職工都會把熱茶放在講桌上,聘書由學校主管親自送到府上,待遇相當優渥,讓教授感到貼心、受重視的感覺,這也是當年東吳能請到許多名師來任教的原因。也因為這樣的風氣,東吳人才一代比一代優秀。

 

跨越校門的學習,交流無籓籬

  「優九(久)聯盟」的成立,學長更是幕後重要推手。最早構想是由潘維大校長與淡江大學張家宜校長在會談中提起,並交付學長聯絡大臺北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共9所學校熱烈響應,因此展開「優九聯盟」計畫。為讓優九聯盟推動順利,每2個月校長層級的主管需要一起開會,並偕同14個委員會運作,而學長更是從頭到尾參與法制化擬定與計畫推動,曾辦過九校體育、語文競賽、學術研討會、產學合作等活動,讓各校互相觀摩學習。因私立學校資源較國立學校少,優九聯盟目的要讓各校互通有無,未開設的課程可以到其他8校選修,如今優九聯盟更擴大到中部學校,如靜宜、逢甲、中原等私立大學,而優「九」也改為優「久」,期許這項計畫能夠長長久久。

 

從事上磨練

  東吳建校100年時,學長在余英時教授身上學到一個道理「在事上磨練」,舉辦「百年來民族主義的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力邀中央研究院 5 位院士參與。擔任主任秘書時,蘇拉颱風導致女三舍後山土石滑坡,然後山並不屬於校地,在災害調查與重建後,終於爭取到教育部2,000萬的災害補助整建山坡地,讓東吳免於颱風所帶來的威脅。
  此外學長更全力協助學生舉行大型活動,擔任院長時,整合當時政治系、社會系、哲學系和中文系學生會會長一同邀請李登輝前總統到東吳演講《第二次臺灣政治改革》,學生會會長們直言壓力很大,很怕自己會出錯,而學長笑說:「你們不要擔心,就儘管放手去做,你們的背後還有一個傻子在幫你們。」有其強力相助,學生辦起活動更是安心許多,從發邀請函到連絡記者、維安人員、校內各行政單位及現場動線規畫等,全由學生們一手包辦,學長退居幕後,默默協助這群孩子,看著他們成長。學長亦鼓勵各系舉辦學術活動,3年院長任內協助27場學術活動,馬不停蹄的付出、配合師生舉辦各類活動,人人揮灑生命正能量,共同留下美好的回憶。

 

致力將中華文明推進世界軸心文化中

  學長曾擔任「東吳大學中華文明現代化研究與創意中心」主任,任職時承載劉吉人學長的願景,致力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軸心文化中,必須先做好研究,舉辦研討會,將基礎打好才能向世界介紹中華文化魅力。中華文化絕不是關起門來孤芳自賞,應該推廣到國際,正視軟實力,因此中心每年暑假都會參與溪城講堂,邀請中國大陸的學生來學習優質中華文明與臺灣文化。
  此外,學長亦成立多個以東亞地區為主的聯盟,有東京大學、慶應大學、早稻田大學、名古屋大學、愛知大學、山口大學、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分校,以及中國西南交通大學等,多年來舉辦學術交流,主題大多環繞東亞政治與經濟合作、和平等議題,展開多方的對話並出版5本中、日文研討會論文集。更成立由日本愛知大學、中國廈門大學、東吳大學、金門大學、泉州閩臺博物館等組成的聯盟,探討議題環繞在亞太大陸主體與邊緣外島國家文化發展。

 

一日童軍,一世童軍

  熱愛服務社會、服務學校的政諭學長,除了本身社會系畢業,另一原因是年輕時走上童軍這條光榮之路。童軍行禮皆為三指,在臺灣是代表「智、仁、勇」;在國外則代表「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為上帝負責」。童軍目的係讓自身健全起來,讓自己在大自然中鍛鍊,再走入人群服務,從中學習到新的事物,充實服務智能。中華民國是世界童軍總會一員,各國元首都是總會的會長,其中瑞典和沙烏地阿拉伯對童軍的資助是世界之最,舉辦的活動規模也是奧運等級。他也曾與瑞典國王、日本皇太子、多國的國會議員等政要交流臺灣童軍經驗。其擔任童軍總會秘書長時,曾主辦24個國家13,508多名童軍參與之第二十八屆亞太童軍大露營,在廣闊的綠地上大家一起展開多元活動,再從空拍角度去看,真是壯麗的美景,雖然舉辦後學長的肝指數飆到600以上,但助人為快樂之本才是最大的收穫。
  談起服務心得,學長得力於大學時代社會系楊懋春教授,他從亞洲學會爭取資金建立臺灣第一個「大學實驗社區」,楊老師「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名言深植學長的心,自大學起就參與社區服務、成立社區童軍團。除了童軍服務工作之外,學長也擔任民族主義學會理事長,致力推動兩岸族群文化交流,得到陸委會優秀社團獎。也任鄭永順校友所創「昌盛教育基金會」董事,提供弱勢就業服務,成立遊民中途之家,舉辦臺北市元宵燈節,並發揚志工無國界服務觀念等。參與國政基金會探討、研究國家重大政策以及立法院的聽證會。參與中華大道文化基金會所推動的兩岸道家、道教研究。他也是嘉義輔仁中學文教基金會的董事,推動校友活動、挹注中學母校發展。分享「送人玫瑰者手有餘香,為人服務者心有溫暖」及「事上磨練」的真實體會。

 

熱愛東吳大家庭

  最讓學長感動的是2003年SARS發生時,因為國內口罩短缺,立刻聯絡海外校友們幫忙代購口罩回臺灣,港澳和美國的校友聽聞此事後,立刻放下手邊工作幫忙採買口罩。而接觸不同年齡層的校友,讓其愈發熱愛東吳,身為東吳人理應了解它的精神與光輝的歷史,將它發揚光大。
  慶祝120年校慶將發行多本專書,學長就參與6本專書,或參與規畫或專章寫作或主編或審閱或受訪等大小不同的事情,用臺灣話說「人叫、就行」。學長說:「雖然大家都來自不同的科系,我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家庭,那就是『東吳大學』。」他對東吳的熱愛以及對社會的點滴付出,樂此不疲。

 

【參考資料】東吳大學傑出校友文集 東吳菁英(五)   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