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神農宮聽故事系列講座:北管 ?! 亂彈 ?! 台灣的傳統搖滾音樂
日期:109/11/26(星期四)
講者: 黃勃翰(台北藝術大學碩士、北管音樂研究者、演奏家)
東吳人社院USR計畫「神農宮聽故事系列講座:北管!?亂彈!?台灣的傳統搖滾音樂」於109年11月26日邀請北管音樂表演者黃勃翰先生前來分享經驗。黃勃翰先生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目前則是北管音樂研究者和演奏家。演講開始前,黃勃翰先生詢問大家對北管的印象,觀眾的回答普遍都是「很吵」、「很熱鬧」、「廟會音樂」等等,但北管音樂其實有許多面向且內容豐富,是相當具獨特性的古典音樂種類,並非如大家刻板印象中所認知。
北管是臺灣傳統音樂中最主要的樂種之一,於18世紀由移民從福建帶來臺灣,經歷了三百餘年的傳承後落地生根,在各個地區的音樂範圍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與臺灣漢族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連結。而透過北管音樂伴奏所衍生的人聲戲曲則稱為「亂彈」,因此「北管戲」也被稱作「亂彈戲」,曾於17至19世紀在台灣掀起一陣流行。北管演奏者的身份別有兩種,分別是「子弟」和「內行」;「子弟」是通常業餘樂手,往往是一群對北管有興趣的樂手們私下組團演奏,早期會受邀參加廟會的活動表演;「內行」則是職業樂手的通稱。
在介紹完北管後,黃勃翰先生播放了「漢陽北管劇團」所演出的北管戲表演片段,讓觀眾聆聽北管戲中所使用的語言—「官話」;官話是介於國、台語之間的特殊語言,不但非完整的語言系統,且於各地的口音也不盡相同,無從考據,時常令觀眾難以理解。接著,黃勃翰先生更邀請了兩位與他一同前來的專業樂手上台演奏一小段曲子,讓大家能近距離的觀賞北管表演。
最後,黃勃翰先生認為北管其實可以是十分高級的表演,甚至是能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演奏的等級,但卻因為相對冷門而無法受到重視,逐漸的沒落了。期望未來,在黃勃翰先生和其他擁有如此理念的年輕北管演奏家的努力下,北管音樂能夠再次受到世人的重視。
(文圖/人社院USR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