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跨文化視野的當代鴻儒-閻振瀛學長
閻振瀛學長
東吳大學外文系52級畢業
美國Brigham Young大學戲劇藝術與實用語言學系博士
東吳大學第三屆傑出校友
經歷:
東吳大學英文系系主任、教務長;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藝術研究所創辦人兼首任院長;台灣大學客座副教授;文化大學英文研究所所長;河南鄭州師範大學名譽藝術教授;成功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 ;知名畫家
閻振瀛學長在1940年出生於山東萊陽,一生擁有多重身份,學者、詩人、翻譯者、劇作家、百科全書及百科大辭典編纂、文學藝術叢書與雜誌主編,也是畫家,他所獲得的獎項與頭銜令人嘖嘖稱奇。
全國青年學藝競賽的創作獎
1959年,閻振瀛學長進入東吳英文系就讀,從一年級的下學期開始,他就一直領獎學金,每學期960元,差不多就是每學期的學雜費總額,只是他每天要往返基隆、台北、士林、外雙溪,對於家境清寒的閻振瀛學長而言,車資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他常從學校步行到士林,省下一段車資。直到大二那年男生宿舍落成啟用,他就申請住校,才免了每日的通勤奔波。
也因此有多餘的時間閱讀課外書,例如勞思光先生翻譯的《存在主義》,牟宗三、徐復觀先生的文章,以及《大學》雜誌、《文星》雜誌,增強了文學方面的知能。他也喜歡寫文章、創作新詩,主編過《東吳校刊》、《大學詩刊》,並在1962年獲得全國青年學藝競賽的新詩創作獎。
唯一在成大獲「名譽博士」殊榮
又因為自己有著傳播中國文化的抱負,很早就致力英譯論語,出版過《理雅各氏英譯論語之研究》。此書在1970年獲得第二屆「中正文化最優著作獎」。還將吳若的《天長地久》、張永祥的《風雨故人來》、姚一葦的《一口箱子》等當代中國戲劇譯成英文,1976~1978年連續三年以英文系師生為主體,在「世界影展」推出作品,首開當代中國戲劇以英文演出的先河。
1963年大學畢業,因為個人的文化使命感催促,閻振瀛學長考取了兩個研究所,一是師大英研所,一是文化中研所。拿到碩士學位之後,有感於競爭力仍有不足,又到美國Brigham Young大學攻讀戲劇藝術、實用語言學系雙博士。畢業後應聘回台大外文系任教,也先後在東吳、文化、政大、成大任教,1987年被《民生報》的問卷調查評選為台灣的熱門教授之一。65歲那年閻振瀛學長在成大退休,校方頒贈「名譽博士」頭銜,迄今為止,尚無別人在成大獲此殊榮。
與畢卡索、米羅相提並論
至於對繪畫萌發創作的緣分,要從閻振瀛學長1987年赴台東旅遊說起。他為卑南族石雕的樸拙、真摯所感而開始作畫,一出手就與眾不同。他的畫風簡單自然,並無刻意經營,宛然「胸無成竹」的自然表現。哈特妮女士(美國東方藝術家)將閻振瀛學長與畢卡索、米羅相提並論,讚譽閻振瀛學長把中國繪畫融入當代西洋美術思潮,形成另一股「中國水墨新主流」。2003年美國賓州大學的博士論文,也以閻振瀛學長的生平思想、學術及藝術創作為研究對象,推崇他是具有跨文化視野的當代鴻儒(Contemporary Literatus)。
【參考資料】1.東吳大學傑出校友文集 東吳菁英(三) 圓滿若缺 知足者富-閻振瀛學長的人生之「道」
2.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