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體認文化的本質,說出「台灣好」的故事-李應平學長

李應平學長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80級畢業 

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東吳大學第四屆傑出校友 

經歷: 

文化部政務次長;文化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廣處處長;台北市文化局高級研究師;中國時報社會部專員;東吳大學生涯發展中心助教;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 

 

要先有實力、有競爭力、有方向,再來做自己 

 

對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而言,「台灣好,店」販賣的不只是商品,基金會要做的事是呈現一個個「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提供給社區農民、部落藝術家一個舞台,讓土地的溫暖,店內的銷售所得也能持續滋養地方發展。台灣社區的微型工坊生產很多好東西,但沒有太多資源能做行銷和包裝,李應平希望可以擔任橋樑,幫助他們自產自銷。六年多前基金會剛成立,「台灣好,店」的產品不到一百項,但在工作同仁們不停走訪鄉里,去發掘故事和產品,並和農友討論合作專案,才逐步做出基金會「堅持表現出台灣價值」的口碑,店內的陳列商品也增加到七百多項。 

 

豐潤的生活體驗,看見不同的可能 

 

自幼因父親工作的關係,每兩年就搬家到另一個縣市、住過台東、澎湖等台灣一半以上的縣市,也因此她對於推動鄉鎮產業和文化發展工作很有熱忱。她表示,小時候只要一有文化活動,她就會去參與,會在澎湖聽過三毛的演講、看過雲門的巡演。除了收穫豐富外,李應平更觀察到偏鄉推動文化活動的困難,這也種下她想為「文化平權」努力的種子。文化的薰陶,也讓李應平對於人和社會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選填志願,她就對東吳社會學系的「社會」二字非常有感覺。求學時期花了許多時間在社團活動上曾擔任吉他社和系學會幹部的她認為,了解組織的運作,並將興趣結合工作是很重要的生活學習。因此在參與社團之餘,李應平也到老爺酒店的日式餐廳打工,旁人眼中粗重的端盤子工作,對她來說卻是在測試自己的腰能彎多低。 

 

愛自己所愛,使命感熱血揚起「文化推動」大旗 

 

畢業後至中國時報社會服務部工作三年,對於教育、文化和勞工等議題皆有涉獵,依著興趣,便到國家文化基金會擔任推廣處處長,在此李應平深究台灣的文化政策,並將政府和民間的文化資源做整合。因為讀了東吳社會學系的緣故,她說: 「我對社會一直有強烈的使命感。」在非營利組織工作近十年中,致力為藝術表演者尋找發光的舞台。李應平表示,她喜愛自己的工作,即便文化推動需要花更多時間,但她相信成果是步步累積的。因此她也鼓勵年輕人,不要害怕低薪的烏雲,而是看工作三年後的長遠發展。她提到現在年輕人的論述能力都不錯,但若要更深入地討論和思辨,他們就會面臨比較艱難的挑戰。因此,她認為,若只停留在語言的爭辯,年輕人將輸掉未來,厚植實力才是關鍵。李應平不贊同將年輕人視為草莓族,她說:「我們這輩和上一輩除了創造資源和環境外,更需要給年輕人期許和鼓勵。」 

 

【參考資料】東吳大學傑出校友文集 東吳菁英(四) 專注體認文化的本質 說出「台灣好」的故事

 

|回到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