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工到農夫-劉小許學長

劉小許學長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90級畢業 

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 

輔仁大學心理系博士就讀中 

東吳大學第四屆傑出校友 

經歷: 

桃源二村有機農場發起人;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發起人、理事長 

 

有問題的不是疾病者,而是這個社會不夠多元 

 

劉小許表示,自己從未想過離開台北、甚至挽起袖子當農夫,但在新竹湖口仁慈醫院精神科工作時,兩位精神病患告訴她: 「希望能離開醫院。」於是讓她興起籌備精神障礙者農場的念頭。劉小許說自己的個性愛打抱不平,選擇了東吳社工系。當時社工系的學風相當開放,老師們常鼓勵學生討論,不同於高中的填鴨教育,每個人都要學著表達意見,漸漸培養出自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社工分成許多領域,當時她選擇了服務精神障礙者。畢業之後,社工系的老師一路上都給予她許多各種幫助。 

 

解放你的想像力勇敢挑戰主流價值 

 

劉小許說,看到這些病患被壓迫和污名化,就有種召喚想幫助他們。於是,在二OO三年聽到他們想走出醫院時,就立刻召集好友,開始借錢找農地,撰寫政府企劃案,並尋求相關基金會的支持,等幾十萬湊齊才能搭起溫室、蓋起農舍。大家一起歡樂地勞動,找到生命的價值。為了能種出水果玉米和番茄等高經濟價值作物,特地跑去台中農改場上課。銷售蔬菜的所得,扣除肥料等成本,將全數回饋給辛苦耕種的夥伴,每個月一到發薪水,大家就特別感動和開心,因為對他們來說,從沒有想過自己能夠賺任何一毛錢。劉小許說,農場的工作需要受風吹日曬,對夥伴來說非常辛苦,有時協會甚至發不出薪水,但夥伴們仍很甘願從早上八、九點工作到日落,領著夥伴從疾病者轉為勞動者,劉小許坦言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因為大家習慣被安排,但卻忘記了想自己能做什麼,因此她推動每個夥伴,要練習自己提出薪水及休假方式。她希望夥伴能由夥伴來告訴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由別人來告訴你。後來夥伴還討論評分制,透過他及工作人員評比和最主要的自評來決定薪水。她說,在這裡落實了我對自由的想像,現在教育常常告訴我們要去追求金錢和物質,但這是可以挑戰的。 

 

如「雜草」一般的超思考哲學,成為大地的反動力量 

 

以逐利為目標的社會,人是會生病的,劉小許表示,台灣的勞動環境讓人受不了,常要超時加班,甚至責任制,有時精障者狀況比較差,老闆根本不願意讓他們請假。在她眼裡,精障者需要被理解而非同情,所以風信子相信,只要給他們空間和時間,是能夠自食其力的,甚至無論是行政、勞務或銷售,夥伴們都做得來,也會陪同社工到社區訪問、至校園演講為精神障礙者除去污名,還曾出過一張專輯。一路走來,劉小許遇到許多挫折,每逢八、九月,劉小許就得開始為隔年的預算苦惱,每年都要很努力地寫計畫,但理念持續支撐著她和工作同仁。劉小許勉勵學弟妹,持續進修,並勇於跳脫體制思辨,不要受制度宰制。期許大家都能像農場不易除掉的大把雜草一樣,充滿韌性和批判力。 

 

【參考資料】東吳大學傑出校友文集 東吳菁英(四) 從社工到農夫

 

|回到頁首 |